(鹽池縣第一中學,寧夏 鹽池 751500)
新課程改革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和創新精神。要想在中學全面推行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就必須轉變以往注重知識教學、忽略技能訓練的教學模式,不斷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其創造能力。信息化背景下,教師可以把原來枯燥、抽象的知識轉變得具體化,從而深化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探索、思考和實踐,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
初中數學活動課需要充分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將問題生活化處理后,讓學生使用其所掌握的數學思維與知識進行處理。課程改革要求初中數學教學必須突出實踐應用的意義和價值。在合理設置相關教學情境和問題后,能夠讓問題與實際應用之間存在緊密連接,從而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
初中數學活動課的綜合性特點主要體現在數學與其他學科相關知識點綜合應用方面,作為初中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合理拓展延伸教學范圍,幫助學生養成綜合分析所遇到的生活問題的習慣,并確定最合適的綜合性處理措施,切實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
開展初中數學活動課時,一般需要引入道德、思想、自然、生活及美術等多個方面,同時還需要凸顯數學學科在其中的主導性。所以在開展活動課教學時,教師在合理引入其他學科及生活相關知識的同時,還要確保能夠時刻體現初中數學的基本特點,并基于此開展相關的實踐教學活動。
數學學科存在內容抽象、晦澀難懂等特點。當前有不少初中生不喜歡數學學習,因此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積極性,以興趣為導向,使學生逐漸喜愛數學學習。一般而言,學生在解題時,都會優先選擇自己會做或相對喜愛的題目入手,所以教師在數學活動課教學中應當充分把握學生的好奇心理,將課堂活動和數學學習興趣合理結合,使學生能夠緊跟教師思想,充分理解和掌握所學習的數學內容。
以有理數相關知識點為例,教師需要讓學生理解正數和負數的內涵,在課堂導入環節,教師可以先向學生提問:“同學們,誰能告訴我今天的氣溫是多少度?我們所在的地區去年最高和最低溫度分別是多少?”學生說出自己的觀點后,教師開始為學生講解正數與負數的相關內涵,然后再通過多媒體設備直接展示互聯網上相關的氣溫信息,并且為學生播放當前氣溫和去年最高及最低氣溫的天氣預報節目,安排學生認真記錄下天氣預報中所涉及的氣溫數字,并提出相關問題,引導學生去質疑和思考:“應當如何記錄和表示零下10攝氏度?”進一步調動課堂學習氛圍,使得活動課充滿趣味和知識。教師再根據學生所提出的不同問題及觀點做好必要的總結,幫助學生歸納正數與負數的相關概念,然后讓學生自己思考零屬于正數還是負數?最后再通過多媒體為學生播放預先制作好的Flash 動畫,動畫中展示一個溫度計,其刻度最低為零下50 度,最高為零上50 度,教師隨意滑動指針,讓學生確定當前的溫度。這樣學生在掌握正負數相關知識的同時,也懂得了如何看當前氣溫情況,提升了學生的實踐能力。
低年級數學知識是高年級數學學習的基礎,因此初中數學活動課要充分應用基礎知識,讓學生真正透徹理解數學知識點。教師需為學生做好必要的新舊知識銜接工作,讓學生能夠充分應用舊的知識更快、更好地掌握新知識。例如通過數學活動課學習平行線及其判定的相關知識點,教師可以先讓學生用手中的筆在桌子上操作,想象這兩支筆就是處于同一平面且能夠無限延伸的直線,觀察兩只筆平行時所體現的特點,然后教師讓學生踴躍發言,聯想生活中所存在的平行線,例如地磚的對邊、馬路上的斑馬線等,然后再引導學生認識到“必須處于同一平面”這一基本前提。再通過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演示兩條直線,讓其在空間中處于垂直但不相交的狀態,如果不處于同一平面,兩條線盡管永遠不會相交,但也不可能是平行線,在此基礎上引出立體圖形相關概念,為學生未來學習立體圖形打下基礎。這樣可以使學生更為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平行線的相關知識,并通過信息化技術不斷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讓學生由淺入深逐漸熟練掌握和應用數學知識,實現不斷創新和提升。
初中數學活動課注重培養學生數學方面的實踐及創新能力,應用信息技術則有利于此目標的達成。以學習“圓與圓的位置關系”相關知識點為例,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生活實踐中所遇到的實際案例,如以日食和月食等作為生活中的教學參考依據,應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展示日食及月食從發生到結束的一系列視頻與動畫,從而準確詳細地將兩個圓的位置變化清晰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可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求知欲望,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同時還可以引導學生將日食及月食現象拓展到生活中經常出現的“從某個角度可以看到事物,而從另一個角度則無法看見”的現象,將生活中的現象與抽象的數學知識相結合,促進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積極主動地探索、研究,提升其創新實踐能力。
結語:課堂教學是數學學習的基本形式,新課程改革工作的逐漸深化,要求初中數學教師深度挖掘教材資源,合理應用信息技術,結合有效的教學形式,深化學生對于相關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促進其在此基礎上拓展延伸,提升其創新實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