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涪陵第五中學校,重慶 408000)
引言:在高中化學教學中,通過中華傳統文化的教學,可以提升學生對文化的認識,能夠使學生意識到國家發展的意義。如何將傳統文化融入日常教學中,是教師面對的問題。本文就此進行分析。
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應重視教學理念的改變,結合教材,融入適合學生學習的中華傳統文化,通過兩者的結合,為學生營造積極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在學習中得到提升。中華傳統文化中蘊含著非常豐富的道理,對學生價值觀,行為舉止的影響很大。課堂教學中,通過對教材內容的分析,選擇適合的傳統文化,借此深化對教材知識的理解,促進文化的傳承,提升學生自身的素質與能力。以往教學中教師為了提高學生學習成績,會采用照本宣科的方式,讓學生死記硬背[1]。久而久之,就會失去學習的動力,不愿意參與課堂學習。這種教學模式對于學生的成長非常不利,影響學生價值觀與情感態度的培養。傳統文化的融入,則可以改變傳統教學理念,提高教師對文化、素質的認識,能夠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與成長。
例如,學習《我國的政黨制度》時,教師可以將儒家思想作為素材,引進課堂活動中,引導學生對此探究,分析儒家思想與我國政黨制度上有哪些相似與不同,并分析傳統文化對中國發展的影響。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發現儒家思想的核心儒家思想的核心:仁、義、禮、智、信、忠、孝、悌、節、恕、勇、讓與我國制度有非常高的相似度,說明傳統文化在我國發展中的重要地位。這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共同探究,分析傳統文化在我國制度建立中的作用,了解傳統文化存在的意義。通過學生自主探究,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為學生全面發展奠定基礎。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教材內容進行延伸教學,融入優秀傳統文化,深化學生對中華文化的認識,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素質教育下,要求學生全面發展。單一的教材知識教學,已經無法滿足學生全面發展需求,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提升。傳統文化的融合,拓展教學資源的同時,可以培養學生正確的思想態度與價值觀念,對學生未來成長具有很大作用。傳統文化拓展過程時,應對學生學習情況與文化認知情況進行分析,并選擇適合的素材進行課堂教學。通過這種方式,使學生掌握教材內容,樹立科學的觀念。
例如,學習《創新意識與社會進步》為例,這一內容作為哲學的一部分,學生在學習中容易出現各種抵觸心理。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與學生互動,引導學生說出什么是創新,并展示自己對創新的看法。在師生互動的過程中,學生非?;钴S,對這一話題比較熱情。這時教師可以為學生舉一個歷史案例,在我國清朝時期的閉關鎖國比較著名,在順治初年,清朝廷對來華貿易的外國商船,沿襲明朝成規,不許進入廣州,只準于澳門交易。隨后,由于東南海上鄭成功抗清力量的存在,清廷愈嚴出海之禁。順治十二年在沿海地區頒布了“禁海令”和“遷海令”。在明清時期以因為倭寇擾國,為了避免外來勢力對清政府的影響,清朝采取了閉關鎖國政策,禁止和限制對外交通、對外貿易。從此中國開始了閉關鎖國,逐漸走出世界強國之列[2]。后來在改革開放初期,我國開始外交政策,真正打破了外國人對中國的認識。教師:同學們,你們知道為什么清朝成為最后一個朝代嗎?學生:因為閉關鎖國,不接收外來的變化,導致經濟落后。教師:沒錯,一個國家若想發展,變得強大,應該不斷的創新,通過“取其精華,去其糟糠”,提升自身的影響力,提高綜合實力。在進行這一知識點教學時,教師可以融入徐悲鴻、柳公權等創新的功故事,加深學生對此認識,提升學生創新發展意識。
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先進的教學方法,將優秀傳統文化與課本知識的結合,做到與時俱進。在教育事業的發展下,我國出現非常多教學手段,如小組合作、情景教學、微課、慕課等等,這些教學形式的出現,不僅為教育活動發展提供動力,同時也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3]。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大綱選擇優古人案例、名言等內容,引導學生思考,感受其中的道理,從而提升自身發展。
例如,學習《文化的傳承性與文化發展》內容時,教師可以采用小組合作方法進行課堂教學,引導學生探究文化傳承的重要性與意義。學生套路過程中,教師可以選擇徐悲鴻的故事,其繪畫風格非常特別,融合中西方繪畫特點,通過實踐形成獨特的繪畫風格,實現對傳統繪畫的傳承。教師可以將此作為案例,引導學生對中華傳統文化傳承的意義與價值進行討論,并在課堂上與其他同學,分享自己的想法。通過小組合作,深化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識,同時提升課堂教學教學,對學生學習具有很大促進作用。
總而言之,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需要教育工作者轉變教學理念,創新教育方式,優化教學資源,以此實現中華傳統文化的滲透,為學生身心健康成長奠定基礎。傳統文化與思想政治的結合,提升教學效果,展示教育與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