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萬州外國語學校,重慶 404000)
引言:初中數學總復習階段,采用微課的方式開展教學活動,可以將分散的數學知識點總結在一起,提高學生數學學習能力與總結歸納能力。但是,如何在課堂教學中,應用該方法實現高效教學呢?本文就此進行分析。
在數學復習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微課對教學模式進行優化,改變傳統復習教學方式,提高學生學習動力。以往復習教學中,教師會采用滿堂灌的方式,將重要知識點總結在一起,通過直觀的方式呈現給學生,讓學生記憶學習。初中生在復習的過程中,參與熱情并不高,導致這一問題的原因,就是很多學生認為自己已經學習并且也掌握應用方法,因此不愿意在復習學習過的知識。也正是學生不愿意復習,導致復習效果不理想。微課的應用,可以轉變學生對復習學習的態度,可以給予學生新的學習體驗[1]。微課,可以將某一知識點以視頻的方式展示出來,學生在觀看視頻的過程中,就可以鞏固基礎知識,并在實際問題中應用。課堂教學中,加強復習內容的分析,并選擇學生感興趣的方式,呈現教材內容,提高學生學習能力。
以華東師大版中《一次函數》復習為例,這一內容要求學生能夠畫出一次函數的圖像,學會交點坐標的計算方式。根據以往教學經驗發現,學生畫函數圖像,利用數學知識解決一次函數問題的學習情況并不理想。在微課教學中,教師可以就學生學習難點,設計8-10 分鐘的微視頻,將學生學習難點作為視頻內容,引導學生在課堂觀看,以此鞏固學習中存在的不足。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就一次函數畫圖方法提問,結合學習過的內容,引導學生回答。深化對微視頻的記憶。通過微課的應用,提高教學的直觀性,促進學生數學復習能力提高。
微課,具有共享、便利的教學優勢。數學復習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知識模塊,設計微視頻,輔助學生建立知識網絡。在課堂教學中,應結合學生思想認知,設計符合學生個性的素材,以此實現數學知識的鞏固與積累。初中數學知識之間具有非常密切的聯系,是高中數學學習的基礎[2]。以往教學中,教師只是進行單元教學,并沒有將有聯系的知識點整合在一起,導致學生綜合應用意識較差。復習教學中,可以利用微課解決學生綜合應用意識差的問題,將有聯系的知識點以模塊化的方式展示給學生,使學生發現知識之前在內在聯系,從而構建完整知識網絡。
例如,復習《二次函數》內容時,教師可以將一次函數、解不等式、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作為復習重點,引導學生發現這些知識點中的內在聯系。當微視頻播放結束,則設計一個問題,作為鞏固復習知識的方式。如,已知二次函數過A(3,0),B(0,6),C(-1,16)三點,問該二次函數的解析式是什么?該二次函數與x 軸的另外一個交點、對稱軸和頂點坐標。通過微視頻的播放與應用題的鞏固,深化學生對知識點的內容,提高復習教學有效性。
復習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學習情況,加強基礎知識教學,培養學生各方面能力,使學生數學素養得到提高。學生作為獨立的個體,數學學習能力與解決問題能力上存在一定的差異,若采用一刀切的復習教學方式無,法滿足學生學習需求,會對學生數學能力培養產生影響[3]。微課的應用可以滿足學生不同的需求,能夠有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實際教學中,加強與學生互動,了解學生真實學習情況,借微課這一載體進行基礎教學,以此提升學生數學學習能力,推動復習活動順利開展課堂。此外,教師可以將為微課應用在不同階段,課前、課上、課后等等,引導學生在課后自主學習,加深對基礎知識的認知,提高解決問題能力。
例如,《全等三角形》復習時,教師可以將三角形的全等基礎概念作為復習重點,引導學生在課堂上觀看微視頻,對自身知識結構進行補充。微視頻播放結束后,則讓學生思考,全等三角形解題中有哪些注意事項與解題技巧等等。當教師提問后,可以將全等三角形的例題展示出來,并讓學生結合實際情況進行思考,如,已知兩三角形的兩組對應邊相等和一組對應角相等(非兩邊夾角),那么這兩個三角形全等嗎?是否可以證明。然后引導學生結合微視頻內容,進行討論,驗證這一問題。
微課教學與傳統教學方式有很大的差異,傳統數學復習教師會以書面的方式,對學生學習過程進行評價,了解學生實際學習狀況。微課教學模式則可以采用線上學習、課堂提問等多種方式評價了解學生在復習狀況。在教學評價中。可以利用微課資源對學生學習過程進行評價,檢驗學生基礎知識掌握情況,并給予適當的指導與幫助,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例如復習某章節內容后,利用微課資源展示該章節的例題,可以以填空、應用題、判斷對錯的方式呈現出來,然后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回答,并說出解題思路。這樣一來,教師可以了解學生真實學習情況,并為全面評價提供依據,有效提高教學效果。
總而言之,復習階段,應對微課教學方法進行開發與研究,并結合數學教學特點,制定教學計劃,使學生在學習中數學能力與解決問題能力得到提升。利用微課優化教學模式,重組知識結構,延伸教學內容,為學生數學學習能力培養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