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第二人民醫院,云南 昆明 650000)
現代醫學不斷發展,心理因素對于手術的安全性和術后康復的影響也逐漸增加,心臟術后患者的病情都比較嚴重,所需要的引流管道也比較多,所以在術后需要直接進入ICU。因為心臟手術患者會受到周圍環境、病情變化、經濟壓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就會讓一些患者出現較大的心理壓力,會直接影響治療效果。
隨著現代醫學水平的不斷發展,生物心理社會模式逐漸衍生。從上個世紀70 年代以來,社會大眾的價值觀念行為方式都發生了巨大的改變。過去醫護人員在治療護理病人時單純的從生理角度和專業技能進行,對于患者的心理變化以及社會環境的影響不夠重視,如今我們要更加了解社會現狀和患者的個體心理情況,分析這些方面內容對治療和康復的影響,除了要給予患者良好的治療護理之外,更為關鍵的是要給予患者有效的心理護理。
術后患者進入ICU 清醒后會第一時間看到留置在身上的各種管道以及周圍各種治療儀器,會看到護理人員在自己周圍忙碌,會在潛意識里覺得自身的病情較為嚴重。再有,患者會因為呼吸機的存在而出現恐懼的心理,擔心拔除氣管插管會影響自主呼吸,另外看到周圍患者的搶救或者死亡也會產生極大的恐懼、焦慮的心理。
因為患者在ICU 插管不能和護理人員進行順暢的交流,對于個人的內心感受和實際需求也不能完整的表達出來。加之身體疾患以及導管刺激等原因,患者常常會出現煩躁、抑郁的感受,這種長期負面情緒的影響會直接導致患者大腦功能的紊亂,嚴重的會出現極強的抑郁感。
因為術后清醒過來處在ICU 陌生的環境中,并且不能由家屬陪同,和護士之間語言溝通存在一定障礙,周圍治療儀器和管道會限制患者的身體活動,特別是幼小的患兒,很容易出現孤獨感。
心臟手術在進行麻醉體外循環和手術創傷等環節后,護理期間病情容易出現反復性發展,患者會出現因為擔心術后恢復不良而形成經濟負擔的心理壓力,很多患者會因此產生悲觀、絕望的心理狀態。
ICU 護理人員要在手術之前帶領患者參觀ICU 病房,向患者介紹各種儀器,讓患者掌握并熟悉不同的監護儀器插管等和個人疾病相關的內容,詳細介紹手術情況和術后恢復的要點,讓患者掌握在器官插管期間和護理人員的溝通方式,這些方式能夠有效的降低患者對ICU 的恐懼心理。
因為ICU 的特殊性,所需的醫療設備較多,和普通病房相比整個治療氛圍更加緊張,會讓患者出現抵觸情緒。所以,醫護人員要為患者營造更加溫馨、舒適的治療環境。首先,減輕噪音。安靜的環境能夠幫助患者舒緩緊張的情緒,讓患者更加配合治療,所以護理人員要從自身做起,降低說話聲音,不要說笑,不使用的儀器設備最好關掉,盡量減輕監護儀的聲音;其次,ICU 室內光線要盡量柔和,及時清理不用的儀器和設備放置于患者看不到的地方。盡量在其周邊放置一些熟悉的個人物品,減輕其恐懼的情緒。另外,要及時為患者更換并清理床單及衣物,保持ICU 整潔程度,讓患者帶著輕松的情緒配合治療;最后,如果病情允許ICU 護理人員可以為患者播放一些舒緩的音樂,如果是小兒患者可以在其床頭擺放一些玩偶,分散幼兒的注意力。
在開展ICU護理工作時,對于清醒患者要認真向其說明所有操作的目的、方法,展現出對患者的尊重,以此獲得患者的認可和配合。如果患者意識不清醒,可以遵照醫生的醫囑,按照專業的操作步驟進行。
對于一些使用呼吸機輔助呼吸不能順利交流的患者,護理人員可以引導患者通過手勢動作來表達個人的想法,可以讓患者通過、點頭、擺手等方式與工作人員進行溝通,要及時解答患者的問題,滿足患者的各種需求,盡量減輕患者的心理壓力,保證患者能夠正確看待呼吸機并配合使用讓其拔管后盡快的恢復順暢的呼吸。
在ICU 護理工作的進行過程中,如果需要對患者進行導尿、大小便、擦浴等暴露患者身體的操作時一定要進行遮擋,盡可能的減少患者身體的裸露時間和頻次,以此來保護患者的自尊心。
因為ICU 的特殊性,沒有辦法讓家屬陪同患者,因此護理人員要給予患者更多的關心和關注,隨時觀察患者的心理需求,安慰患者。一些患者因為病情影響情緒反復,護理人員要用專業的護理技術和平穩的服務態度獲得患者的信任,要主動向患者介紹成功的手術案例,讓患者了解到手術后都會有病情的反復期,只有配合治療度過復蘇期就會越來越好;要讓患者了解到良好的心態是促進康復的重要方法;隨時觀察病患,一旦有好轉就要及時給予祝賀,讓其更加積極主動的配合治療;根據病患的身體狀況,可以的情況下允許家屬的短時間探視給予更多情感的支持,減輕患者的孤獨感和恐懼感。再有,要提前和探病家屬溝通,切忌在患者面前談論治療費用等問題,降低患者的心理壓力。
在ICU 環境中護士是患者最主要的精神支柱,護理人員要注意觀察患者的心理變化,要關注ICU 特殊環境帶給患者的不良反應,在日常的護理中給予患者更多的關注和關心,保證患者能夠解除這些心理壓力,更好地配合治療盡早恢復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