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玉榮 饒愛萍 熊 偉
(江西科技師范大學 江西南昌 330013)
城鄉教師學歷有差距。教師是實施教育教學行為的主體,教師水平直接影響著教育公平,但現階段,城鄉教師依然有較大差距,這種差距首先體現在教師學歷上。在城市中小學教師隊伍中,本科學歷以上教師可以達到90%以上,而在鄉村中小學教師隊伍中,大專及以上學歷的人數僅為50%左右。城鄉教師學歷差距直接導致城鄉教育質量出現較大差距,并使得農村地區有條件的家長都選擇讓小孩去縣城省城就讀,這使得鄉村小學不僅學生人數越來越少,教師也相應地流失,最終導致部分鄉村小學學生嚴重不足,而部分城市小學學生卻嚴重保護。另外,農村小學也無法留住優秀骨干教師和學科帶頭人,導致城鄉教育水平差距進一步拉大。
城鄉教師數量上有差距。城鄉教師數量差距也是當前教育不公平的重要表現,在我國各大中城市,面臨著教師超編,一“編”難求的問題,而在鄉村尤其是老少邊窮地區,教師和學生人數都越來越少,很多鄉村都留不住教師人才,使得城鄉教師數量差距變大。而留在鄉村的較少要么是年紀偏大的本地人,要么自身業務能力和素養難以保障。另外,農村還有很多教師是以代課教師的身份任職,代課教師一般由村里文化水平較高的中老年人為主,他們在知識水平、教學法等方面水平都相對較一般,遠不如城市教師更適應現代教學。教師數量差距也使得農村教師崗位競爭力較差,有能力的教師都會選擇考省城或縣城的教師編而不是留在鄉村,而那些能力不足的教師則會選擇長期留在鄉村。
城鄉教師待遇上有差距。城鄉教育問題的根本原因在于教師待遇差距,雖然現在給與教師等同于公務員的待遇,但鄉鎮公務員本身待遇就不如城市,且部分鄉鎮由于地方財務入不敷出而難以發出績效,這部分鄉鎮教師同樣也難以獲得績效收入。而城市教師則可以獲得等同于或略低于城市公務員的收入,部分教師甚至有額外的收入來源。地方財政制約著鄉村教師的待遇,因此如果是一二線城市周邊的鄉村教師待遇還有基本保障,而縣城周邊的鄉鎮可能因為縣政府財政狀況而難以給教師很好的薪資待遇。在長期發展上,城市教師評優評先的機會也遠多于鄉村教師,這也是導致鄉村教師紛紛遠離鄉村的重要原因。另外,鄉村在配套的生活服務等方面也較差,城市教師獲得收入后可以直接在城市消費而鄉村教師則很難在鄉村找到對應的消費服務路徑,配套基礎設施較差也使得教師不愿在鄉村久待。
樹立鄉村具有發展前景的觀念。鄉村基礎教學力量相對較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觀念起著很大作用。鄉村年輕的家長不信任鄉村教師的教學水平,不愿將學生放在鄉村讀小學使得鄉村小學沒有足夠的生源,生源不足的情況下對于教師資源的配置投入自然也就相對較低[1]。而教師也有追求城市學校、重點學校等好學校的風氣,部分可以在鄉村任教的教師寧愿去城市打工也不愿在鄉村發展,破除年輕人對鄉村的刻板印象十分重要。因此,人力資源視角下教育公平問題首先要解決的是觀念問題,而觀念問題的解決需要從兩方面入手,一方面是加強對鄉村變化和發展前景的宣傳,讓年輕教師意識到鄉村的發展潛力,有意愿在鄉村發展。另一方面則是加強鄉村經濟建設工作,打鐵還需自身硬,只有鄉村經濟得到了發展,對應的鄉鎮才能獲得更多的財政投入,教師才能獲得不打折扣的待遇。因此,對于鄉村不僅要扶貧,還要建設美麗鄉村,讓鄉村經濟大幅增長,如此才能從根源上促使年輕教師以及家長改變對鄉村的觀念。
建立健全師資配置機制。建立健全師資配置機制有助于緩解鄉村教師不足的問題,具體方法有以下幾點:一是建立教師定期流動機制,如讓有評職稱需求的教師在鄉村支教兩年,通過這種方式鼓勵教師在鄉村支教。二是探索結合網絡教學資源的鄉村教學機制,網課使得城鄉教師教學質量可以得到極大的平衡,鄉村教師可以從繁瑣的教學中解放出來,從而管理更多的學生,但這需要鄉村有足夠的青年教師使用現代化教學設備。三是建立城鄉幫扶計劃,要求城市重點學校對標扶持農村學校,且城市學校教師待遇與對比扶持農村學校教師待遇相同,按責按需分配師資力量。
營造有利于城鄉基礎教育均衡發展的社會氛圍。創造符合城鄉基礎教育均衡發展的社會氛圍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是給與鄉村一定的財產性收入,如給與鄉村教師在任教期間一定的土地財產收益權,教師可以在任教期間將土地租賃給其他人獲取收益,部分長期在鄉村任教的教師應獲取農村的宅基地分配權。二是建立農村城市循環經濟發展模式,鼓勵城市人在農村置業和消費,帶動農村經濟發展。如鄉村旅游等模式的出現使得農村基礎設施得到了極大的完善,不僅提高的當地的收入水平也使得當地財政有更多的資源投入到學校的建設中去。三是改變教育管理觀念,應嘗試探索遠程教育管理的模式,探索學生在網絡上學習,在網絡上就學的路徑,使鄉村學生足不出戶就有機會接觸城市的課堂教學,讓他們獲得和城市學生相近的教學資源[2]。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人力資源視角下教育公平問題解決關鍵在于提高農村教師的比例,提高農村教師的收入水平,提高農村學生在農村的就學意愿。而這些都需要農村有一定的經濟基礎,有較好的經濟發展前景才能夠實現。因此,教育公平與農村經濟發展問題密切相關。在人力資源視角下,教師也未必需要在農村直接任教,而可以選擇通過網課等遠程教學模式幫助農村進行師資力量配置。因此,只有創新舉措,改革發展,才能實現城鄉基礎師資配置的均衡,從根本上解決教育公平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