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通華
(東海縣文化市場綜合執法大隊,江蘇 東海 222300)
在新時期,基層群眾文化工作屬于政府工作必不可缺的環節,但是當前新時期群眾文化工作中依然存在不少的問題,具體包括:
(一)部分地區盛行迷信文化,很難開展文化宣傳。迷信是我國一種糟粕文化,我國流行時間比較長,對我國人民群眾的影響也比較大,大多數地區群眾通過接受教育、開闊眼界等方式,已經逐漸認識到迷信的危害,但是在一些偏遠地區,迷信文化依然嚴重影響著人們的正常生活,當地盛行迷信文化,思想腐朽,不利于文化工作的推行[1]。
(二)文化陣地難以堅守,存在很嚴重的文化流失現象。我國經濟迅速發展,社會結構也在逐漸的發生變化,而經濟發展的過程中,部分地區的文化宣傳缺失,一些文化站、廣播站等都逐漸被取締,同時國外文化的沖擊也加大了文化工作的難度。
(三)當地政府對文化工作重視度不高。基層群眾的文化工作是政府工作的主要內容之一,但是當前依然有很多政府部門沒有真正認識到做好基層群眾文化工作的重要性,所以在推行基層群眾文化工作的時候,往往流于形式和表面,基層群眾文化工作效果不佳。
想要更好的落實基層群眾文化工作,就需要充分了解新時期的基層群眾文化工作原則,具體包括:
(一)適時性原則。相關工作人員在開展群眾文化工作的時候,需要注意抓住時機,保證能夠恰到好處的宣傳文化,將文化工作的效果有效地發揮出來,反之則很難起到效果。所以,基層群眾文化工作需要堅持適時性原則[2]。
(二)適度性原則。基層群眾的文化工作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循序漸進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所以在開展基層群眾文化工作的時候,還需要堅持適度性原則,要求注意強度和廣度,同時控制好傳播范圍,不能將文化工作變成無門檻的活動,否則不但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還可能加重群眾的負擔,讓群眾產生嚴重的負面情緒。
(三)目標導向原則。基層群眾的文化工作需要有一定的目的性,所以政府部門在開展基層群眾工作的時候,還需要充分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明確目標導向,更好的設立激勵目標,做好正確的引導,更好推行基層群眾文化工作。
新時期我國社會經濟發展,人們也越來越重視精神文明建設,所以政府部門做好基層群眾的文化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以下針對新時期基層群眾文化工作的具體策略進行分析:
(一)創新意識,構建城鄉文化整體發展觀。在基層群眾文化工作當中,政府部門可以將城鄉文化整體發展觀融入到文化建設當中,為基層人民群眾構建更多文化活動場所,同時大多數農村富余的勞動力都在向城市轉移。所以在開展基層群眾文化工作的時候,政府部門還需要注意做好城鄉統籌規劃,協調城市和農村的發展。在建設鄉村文化的時候,需要將當地的文化特色有效的突出出來,結合一些傳統的優秀文化,更好地吸引群眾。
(二)創新內容,引入更多現代化的群眾文化活動。政府部門需要創新文化工作內容,將更多新時代的東西引入到文化活動當中,獲取基層群眾的認識。一方面在內容上,出來政府方針政策的宣傳之外,還可以結合基層群眾的生活,引入一些適合基層群眾的文化內容,幫助更好的陶冶情操。另一方面在形式性上也需要注意創新,可以將廣場舞、健身操、腰鼓等引入到基層群眾文化工作當中,引導群眾積極參與,提高文化工作的藝術性,基層群眾在參與過程中,也會不斷地提升自我。
(三)豐富載體,提升基層群眾文化的生命力與感染力。政府部門一方面需要積極的整合各類資源,尤其是場地資源,可以通過與群眾、企業、單位聯合舉辦的方式,有效地節約場地資源,促進文化活動的開展[3]。另一方面,還需要做好超前的策劃,在進行文化工作策劃的時候,需要結合黨和政府的相關政策方針來開展,保證文化活動具有參與面大、吸引力強、輻射面廣等特點,并且確保新穎性和趣味性。例如,相關部門可以定期舉辦一些唱歌比賽、讀書月、藝術節等,豐富基層群眾的文化生活。此外,還需要充分發揮出當地的特色,類似建立農家樂、農村文化示范戶等,鼓勵基層群眾積極參與其中,更好地開展文化工作。
綜上所述,在新時期做好基層群眾文化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促進社會發展的關鍵,因此相關部門還需要對基層群眾的文化工作有一個深入的認識和理解,結合基層群眾文化工作的開展原則,通過創新意識,構建城鄉文化整體發展觀;創新內容,引入更多現代化的群眾文化活動;豐富載體,提升基層群眾文化的生命力與感染力等方式,更好地開展基層群眾文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