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輝 喬鵬云
(黑龍江省北安市委黨校,黑龍江 北安 164000)
轉變政府職能、建立服務型政府是我國深化行政管理改革的目標,也是為社會發展提供重要的制度保障。城市管理是社會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建立服務型城市執法既是城市現代化水平的必然要求,也是構建服務型政府的必然要求。
構建服務型執法,城市綜合執法部門應當轉變執法方式和執法理念,從“管理型”轉變為“服務型”,執法與服務相結合,構建服務型社會治理模式。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數字化城管建設大大拓寬了城市治理的渠道。構建城管監督指揮平臺——數字城管,建立發現、分析、服務、指揮、監督“五位一體”的運行機制,以作為城市管理綜合執法的有效工具和首要專業支撐機構。1探索“互聯網+”的執法模式,利用數字化城市管理指揮平臺,發揮大數據、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等技術,加快建設覆蓋全市、上下互通、功能完善、數據共享、運行高效的綜合執法體系。將信息化公共服務向街道、社區延伸,與流動人口、社會治安等互聯互通互動。設立城管工作站,進行網格化管理,實現前端防治。探索與公安、金融部門共享的信息系統和信用體系建設,目標是城市管理人員取證,處罰由公安、稅務和金融機構完成。
人是政策的執行者,好的政策需要正確的執行者才能發揮積極作用,否則也會適得其反。作為城市執法部門在執行國家政策、法規時直接和百姓打交道,為了最大限度盡職盡責服務群眾,更需要加強自身素質建設。
一是明確城管綜合行政執法機關的法律地位。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屬于社會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城管執法機關履行行政職能,行使執法權力,屬于政府的執行性行政機構。要進一步理順城管執法體制,加強城市管理綜合執法機構建設,完善城市管理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工作機制、執法規范、保障和監督措施。積極探索城管執法、公安保障、法院執行的聯動機制,切實減少執法過程中的矛盾糾紛。2
二是加強對行政執法隊伍的建設和管理,實行統一的行政執法人員錄用、考核、培訓、交流與回避制度。城市管理行政執法隊伍建設關鍵是提高行政執法人員素質。在提高執法隊員素質方面,要做到錄用城市管理行政執法人員必須嚴格標準、公開競爭、擇優錄用,讓那些素質好的人員進入執法隊伍,形成優勝劣汰的良好競爭機制,同時逐步淘汰現有隊伍中不合格的人員,優化執法隊伍。加強業務培訓,建立持證上崗制度,并配備與執法任務相匹配的裝備和設施,開展崗位練兵,舉辦業務骨干研修班,激發隊伍活力,培養一批專家型城管干部。通過嚴格管理、強化培訓,增強執法人員的法治意識、法治觀念,轉變觀念,執法與服務相結合,提高其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進而提升執法的能力和水平。
三是設立綜合執法專項經費,嚴格執行處罰與收繳分離的法定原則,避免以罰代改,樹立規范執法、文明執法的良好形象。
四是進一步嚴格隊伍管理。要全面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依法查處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失職瀆職、違法行政等問題。要加大督查考核力度,狠抓嚴管執法隊伍,著力解決行政不作為、亂作為現象。要繼續抓好行政審批、行政處罰案件辦理和行政復議中發現問題的監督管理,及時化解行政爭議和矛盾,以法治原則和法治思維保障各項重點工作的順利實施。
培育社會組織,構建政府、企業、社區、社會組織、媒體、被管理者、公眾平等參與良性互動的共同治理模式;推進城市管理市場化,以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提高監管、檢測等服務水平。一是市場化下的企業專業服務支撐。專業化的機構通過社會化、市場化的方式進入城市管理領域,實現城市基礎功能的專業化維護。與城市綜合管理的關聯企業為城市提供基礎的功能服務。政府只負責對其進行監管,以擺脫城市基礎設施運營管理的高成本、低效率現象。
二是組織志愿者參與。城市綜合管理公眾服務中心可以組織建立城市管理志愿者協會,號召全市熱愛關心支持城管工作的市民作為城市管理志愿者。城市管理部門應設立城市管理專家顧問委員會或專家顧問組,以提供理論支持和決策咨詢。
三是社區導向型執法模式。公眾參與,城管與民眾協同治理——城管執法進社區。以城市管理植根社區、融入社區、服務社區為主要內容,加強城管與社區的對接和聯系,建立以社區為導向的執法模式,推動城市管理由被動式管理向主動服務轉變。在社區執法過程中與群眾的關系更加緊密,進一步增強群眾的獲得感。
四是建設多元共治的社會治理體系,加大執法宣傳,不斷提升市民文明素質。按照十九大報告提出的提高人民思想覺悟、道德水準、文明素養,提高全社會文明程度要求,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大力開展全民講環保、守秩序、講誠信宣傳,規范市民文明行為。通過群眾性活動提高市民文明意識。
社會監督主要包括:新聞媒體監督和群眾監督。充分發揮社區居委會作為基層性群眾自治組織的積極作用,動員轄區內的社會組織和居民群眾參與城市管理。通過召開聯席會議、座談會、論證會、聽證會等形式,公眾在城市治理中充分發揮建議權、決策權和監督權,既有利于公眾參與、民主決策,又有利于公平、公正行使行政處罰權、監督權。實現城市管理工作由政府部門、社會機構、市民群眾共同參與的機制,通過社會組織、行業協會共同參與,激勵社會成員自治、自管,相互約束的同時,加強對城管執法工作的監督。
建立服務型城市執法模式對推進城市治理體制改革,提升我國城市治理能力提升有重要意義。推動城市管理走向城市治理,促進城市運行高效有序,形成具有中國特色城市治理體系,在城鎮化進程中通過對城市優質的服務、高效的治理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轉變美麗、幸福的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