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杰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北海校區設計與創意學院,廣西 北海 536000)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和世界各國的文化影響,人們對美的追求與理解也不斷提升,將傳統文化元素與現代室內設計手法相結合進行設計,體現傳統文化的同時又彰顯了現代時尚氣息。通過對壯族傳統文化的研究和探索,不僅可為室內設計提供思路,也可更好的展現壯族傳統文化,本文就壯族元素如何運用到當代室內設計中展開論述。
壯族作為我國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個民族,主要分布在廣西、云南、廣東貴州等地,早在先秦秦漢時期的史籍就有關于壯族先民的記載,其文化歷史淵源流長,具有非常豐富的民族文化底蘊,無論是在建筑、布藝、歌舞、飲食、文學方面都別具一格,不少傳統風俗文化保留至今。所以通過對壯族文化的研究和探索,采用現代裝飾的設計手法將傳統的壯族元素融入室內設計的表現中,不僅能弘揚壯族傳統文化,又能體現室內設計中民族元素創新運用的效果。
壯族人民淳樸自然的民族風情孕育出了絢麗多彩的民族元素,因其所處的自然環境和特定的生產方式,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創造出了獨特的民族文化,切具有典型的地域性特征。其中不少壯族元素在我國的民族文化中也是相當具有代表性的,例如耳熟能詳的干欄式建筑、壯錦、銅鼓文化、山歌文化等都能充分體現民族文化。
壯族傳統房屋不少采用干欄式建筑方式依山傍水而建,具有悠久的歷史及獨特的建筑形式,成為了我國最具鄉土風情的傳統建筑形式之一?!案蓹凇币辉~據史書上記載為"上層住人、下層圈畜"的房屋,根據壯語直譯,“干”代表“上面”,“欄”代表“房屋”,連起來便是“上面的房子”。干欄式建筑常以竹木為材料,木材為框架,竹子做樓面、墻、梯、欄等部件,下層飼養家畜,上層住人,通風良好起到防潮濕的效果,又能起到避開野獸蟲蛇的效果,所以干欄式建筑十分適合在南方地勢低洼,潮濕溫熱的地方修建。
壯族婦女擅長紡織和刺繡,所織的壯錦以棉紗為經緯,與云錦、蜀錦、宋錦并稱中國四大名錦。由于其圖案生動,結構嚴謹,具有濃郁的民族風情,體現了壯族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可算得上民族文化瑰寶。傳統服飾方面,壯服款式多樣,主要有藍、白、棕、黑、紅五種顏色,男壯服端莊得體,樸素大方,女壯服則常在服飾上繡上人物、鳥獸、花卉等顯得多姿多彩,色彩斑斕,現在桂西鄉村中尤其是中老年婦女,還保存著傳統壯族民族服裝的特點。
銅鼓文化是壯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范圍廣泛、影響深遠,至今每年的重要節日慶祝活動中都是必不可少的元素。銅鼓不僅是一種實用器物,同時也是一種技藝精湛的藝術品,它既有浮雕式的花紋圖案,又有立體塑物的特點,給人以穩重飽滿、設計奇巧之感,充分體現了壯族工匠高超的鑄造技術和藝術水平,也成為了壯族傳統文化的代表元素之一。
山歌文化作為壯族獨特的民間傳統文化,歷史悠久其起源可追溯到原始社會時期。壯族山歌種類豐富多樣,其中以情歌的數量最多,藝術價值也較高,被譽為歌仙的劉三姐則是其典型代表,其歌聲具有極強的感染力,令人回味無窮。壯族山歌尤以三月三歌圩最為隆重,壯族男女青年便身穿盛裝,以歌會友,以往甚至以對歌和拋繡球方式定下美好姻緣。
壯族傳統文化具有深厚的歷史底蘊,淵源流長,將壯族文化運用到室內設計中,可提取到的元素豐富多樣。例如可從干欄式建筑、銅鼓、壯錦及服飾圖案、山歌文化等元素上提取出最為詳實、最能直接傳達壯族文化特色的設計元素,再根據室內空間想表達的內容和主題進行總結,提煉出壯族文化的核心特征和特點,并將元素通過不同的設計手法如形態簡化、拆解重組、夸張放大、穿插排列、抽象變形等手法將其融入到設計當中。
形態簡化的運用,可考慮將干欄式建筑原本復雜的造型通過提煉簡化,以點、線、面的形式進行重組。運用過程中需抓住干欄式建筑依山傍水而建,講究人與自然和諧共存,天人合一的理念,將干欄式建筑與山水相融合的意境作為主題,把復雜的自然空間形態簡化為易理解的平面造型,再結合線型燈光形成的光影效果進行搭配,設計出既具有壯族民族特色又具有現代時尚感的獨特造型。其他壯族文化元素,如壯錦及傳統紋案,也可以通過形態簡化的手法將設計元素融入到室內空間中,運用過程中需抓住壯錦及傳統紋案具有生動形象、結構嚴謹的特點,提取出具有代表性的圖形結構,簡化后運用到室內裝飾造型中。
拆解重組的運用,可將壯族元素原有的造型或圖案結構進行打散重組。例如在文字運用的設計中,可利用壯族山歌中的歌詞進行拆文解字,將歌詞中的文字拆分成不同的偏旁部首,以線框或線型燈光的形式,將其簡化成一個個二維或三維的鏤空字符,再按不同的空間方向進行疏密排列,形成一種微妙的秩序感和韻律感,讓文字結構本身產生想象空間,讓人見其文字則仿佛聽到優美嘹亮的歌聲。同時將山歌文化中常用到的繡球拆解成若干個圓形、方形或菱形的面,通過打散重組的形式轉化成裝飾隔斷或裝飾燈具,同時與拆解的文字相結合進一步烘托空間的文化氛圍。
夸張放大的運用,可將原有的形態進行放大,并改變原有形態的使用功能,在一些較大規模的酒店或商城設計中比較常用。例如以壯族元素為主題的酒店大堂的設計中,可把銅鼓原有的形態進行夸張放大,轉變為極具民族特色的服務臺,用這種大體量感來營造一種比較震撼的空間感,同時也可把壯族文字或器物夸張地進行放大,在滿足劃分空間區域的功能之外,也能營造出一種特殊的藝術氛圍。在燈具或家具的設計中,則可把具有壯族特色的飾品或器具進行放大,轉變成裝飾燈具或創意家具,可打造出獨具特色的室內空間。
穿插排列的運用是將元素以交錯嵌入的方式進行組合。在以壯族文化為主題的室內空間中,穿插排列的運用可將壯錦圖案、服飾飾品、繡球、文字等元素進行提煉后進行組合,組合過程不僅需要考慮空間的平衡感也需要考慮節奏感,例如疏和密的組合,點和面的組合,大和小的組合等等。穿插排列的運用使室內空間更具韻律感和節奏感,也能更好的將壯族文化元素運用到室內空間設計中。
抽象變形的運用,是一種綜合性的表現手法,可將事物的形態通過提煉取舍后重組,但重組的方式并不意味著簡單形式的拼接,需要賦予新形態一定的觀念、情感和內涵。在對壯族元素進行抽象變形的運用中,我們可將干欄式建筑、銅鼓、壯錦、傳統服飾等經過概括、變形、簡化、放大等綜合處理,轉變為具有幾何形態的平面或立體造型,使其既來自原型,又異于原型,同時將民族特色貫注到抽象造型設計中,使其可以從簡單的造型聯想到豐富的文化內涵。
壯族人民淳樸自然的民族風情,孕育出了絢麗多彩的傳統文化。通過挖掘壯族傳統文化的藝術特征,將壯族元素結合現代裝飾表現手法,使其融入到室內設計中,是一種文化傳承,亦是一種設計創新,充分體現了壯族傳統文化的同時,也展現了傳統文化與現代設計潮流的融合與碰撞。在當代的室內設計中,我們只有尊重文化和深入地去了解文化內涵,才能打造出更多適合現代社會需求高品質、重文化的室內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