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長彬 高見南
(百色學院,廣西 百色 533000)
我國擁有眾多的少數民族,各民族都有自己獨一無二的民族服飾。少數民族服飾是由物質元素和精神元素共同組成的形制結構。物質元素主要表現在服裝的面輔料、服裝的配飾等實體化的元素,如瑤族人民自紡自織和自染的瑤族服飾面料、苗族的頭飾銀頂花、銀圍帕、銀網鏈、銀花梳等。精神元素是通過人民的視覺和觸覺所感受到的審美情感,以有形的元素來感受無形的內在精神。視覺元素主要有服裝獨特的款式造型、色彩和圖案搭配、工藝制作等。觸覺元素主要是由面料和配飾、刺繡圖案的物理屬性方面帶來的觸覺感知,如民族服飾中的刺繡紋理、面料肌理等。
魯迅先生在《且介亭雜文集》中說:“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多樣化的生活世界里,每種文化都有自己存在的意義,都是獨一無二的,尊重文化的多樣性,保護文化的獨特性,才是保護和傳承人類共同文化的有效途徑。多數少數民族服飾在款式形制上非常復雜,在服裝配飾上非常豐富,服裝整體的審美性和裝飾性較強,而現代的服裝款式和配飾越來越多的適合簡潔高效的生活方式。少數民族服飾承載著深厚的民族情懷和民族文化價值,是各族人民的智慧結晶,彰顯了各族人民所獨有的藝術格調和審美觀。
由于時代的快速發展,少數民族服飾在服飾的“舞臺”上出現的機率越來越少,民族服飾文化被年輕一代漸漸忽視。將少數民族服飾元素融入到現在服飾設計中,即弘揚了少數民族服飾文化又豐富現代服裝的設計,使服飾作品極具藝術的表現力和張力,為我們的思維延伸了空間和想象的余地,拓展了服飾的表現空間,擴大了服飾意境;大大提高了服裝的文化附加值,同時也提升了現代服飾的意蘊美感。
由于少數民族各自社會形態的不同發展,形成了不同的服裝形制結構。概括中國少數民族服裝形制的發展分期大約為:貫頭衣、無領對襟式、交領對襟式、立領對襟式和斜襟式、立領大襟式五個階段。無論是哪種形制的少數民族服裝都具有結構的統一性和趨同性,即以衣片的前后中心線為中心軸,以肩袖線為水平軸,前后片為整幅布連裁的十字形服裝結構的變體,幾乎都是直線裁剪的方法平面結構,同時在服裝上多數都以織、染、繡等作為服飾的裝飾結構。少數民族服飾直線裁剪的平面結構,因服裝與人體間存在適度空間,所以會更加注重服裝的造型結構,拓展了服飾造型的表現空間,而現在服裝結構設計都以人體為本,追求服裝結構造型與人體的合體裁剪和舒適度。將少數民族服裝和現代服裝的形制結構相互融合進行服裝造型設計,不但可以滿足現代人對于服裝審美和功能的需求,而且還豐富了服裝的設計款式。
傳統制作技藝蘊含了人們的創造智慧,表達了人民的審美心理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少數民族服裝特色展現的重要方式就是民族服飾工藝的制作技藝。少數民族服飾制作的傳統手工藝方式主要有雕花、蠟染、扎染、夾纈、抽紗、藍印花布、刺繡等等,主要以服裝的面輔料料、配飾形式存在。使用傳統手工藝制作的實用工藝品和印染花布具備天然的色彩效果和制作痕跡,獨具特色,同時充滿了古樸雅致的藝術氣息。將傳統工藝與現代工藝進行巧妙融合發展運用,即符合現代審美理念,又保持了原有的文化內涵,增添了服裝的審美和文化附加值,提升了服裝品牌影響力,同時也表達了著裝者對民族文化的審美追求。
服裝構成的三要素為色彩、款式、面料,其中色彩是服裝中最耀眼的的視覺語言。少數民族服飾都有著各自特有的服飾色彩,蘊含了本民族服飾的審美心理特征。將民族服飾色彩元素進行提煉運用到現在的服裝色彩設計中,可提高服裝的視覺沖擊力,注入民族色彩的內涵精神,以此來增添服飾內涵與美好寓意。
少數民族服飾少不了圖騰、圖案的裝飾。圖騰是少數民族的信仰,是神的靈魂載體,圖騰、圖案在民族服飾中起著精神支撐和傳情達意的作用。少數民族服飾圖案千姿百態,有飛禽走獸、日月星辰、花草樹木、飛鳥魚蟲等圖案樣式,展示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自然美。現代設計師在充分了解民族圖騰、圖案的文化意義后,把民族圖騰、圖案元素通過提煉、夸張、變形和再造等方法運用到現代服裝設計中,來展現服裝的風采神韻。
如今少數民族服飾在當今時代服裝舞臺上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地位。當代服裝設計師應深入挖掘少數民族服飾的時尚元素,探索少數民族服飾的文化內涵,啟發設計創新靈感,從而不斷推動少數民族服飾元素與現代服飾設計融合的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