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俏村
(北京聯合大學應用科技學院,北京 100012)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指出:“改進美育教學,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中國教育電視臺拍攝《美育中國》提出:“聚焦美育,讓學生更美麗!”在全國要求審美提升的背景下,商務禮儀中的形象禮儀模塊的開設順應潮流。課程思政與形象禮儀相結合,可以培養學生把內在的道德品質與外在的禮儀形式有機統一,將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覆蓋課堂,加強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亦可綜合提高德智體美勞五育中德育、智育、美育三方面素養。
本文將圍繞商務禮儀課中的“形象禮儀”模塊展開課程思政的教學融入,構建全課程育人體系,在課程中根植理想信念,實現知識與價值的同頻共振,將價值塑造、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三者融為一體,將學生的認知、情感、價值觀等內容納入課程教學中。
著名主持人楊瀾曾說過:“沒有人愿意通過你邋遢的外表去了解你的內在!”信息美學靠語言傳遞,形象美學靠視覺傳遞,個人形象是非語言交際的重要部分。心理學教授艾伯特·麥拉賓在70年代得出結論:人們對一個人的印象,只有7%是來自于你說的內容,有38%來自于你說話的語調,而55%來自外型與肢體語言。這也是著名的73855定律。
在形象禮儀模塊環節,我會帶領大家學習:
第一部分,七秒印象定律、心理學首因效應、73855定律。
第二部分,首先會以案例、圖示、新媒體推送學習模式與學生探討中國傳統“五正色”主題,之后會用專業的色彩學、風格學知識對每位同學進行形象診斷測試。學過之后,學生會對臉部周圍色彩的選色精準度更明確。
風格診斷環節,以“中國風”導入,結合翻轉課堂式教學模式、小組討論方式進行。采用領型工具、絲巾工具、領帶工具進行個人風格診斷,測出每個人臉部的動靜、直曲、量感大小,然后搭配適合學生風格的服飾。
第三部分是服裝搭配,對審美意識的要求較高。實踐環節,將采用新媒體方式進行。學生課下在商場挑選西裝、襯衫、皮鞋、領帶等,全身拍照后,再與我微信視頻或語音通話,最終,我會敲定學生喜歡的色系與風格中最適合他(她)的西裝。此環節能夠讓學生完全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此部分我會分三步驟展開:
整體搭配的關鍵是:最大限度地掩蓋自己的缺點,放大自己的優點。主要從妝發、服裝、鞋、配飾四個重點入手,進行協調搭配,達到色形質等各方面相輔相成、互促互補的和諧,才能算是一次完美的搭配。此處需要用專業色布測試工具實踐性測試臉周適合的顏色,測試冷暖膚質、測試明度及純度,也要考慮色相配色、色調配色等,還可以用皮膚色票明確膚色。女士絲巾或男士領帶工具可以測出臉周適合直線型還是曲線型的服飾,領型工具也能測出臉部動靜及量感大小。
色彩與風格確定后,接下來指導學生根據服裝選色打造淡妝,設計適合自己的發型,配好飾品及鞋,一切準備就緒,就算是達到和諧美標準的完美整體搭配。
整體搭配環節,審美意識非常重要。要想有高層次的審美,就要多看、多練,有時必須依靠我們的感性,去思考美學。大家可以針對圖示或視頻多進行對比分析,提升審美水準,也可以去比如風格很全的ZARA實體店進行不同風格的搭配,最后挑選出最適合自己的一身服裝。沒有不好看的衣服,只有搭配不好的人。
案例分析時,我們一切從頭開始。比如,暖膚質的人,更適合栗色或暖黃的發色。東方人冷膚質較多,所以東方人更適合黑發。若圖示模特采用了栗色發色,那眉筆色號也需選用栗色,進而呼應發色。接下來我們需要注意模特臉部,如果臉顯得很大方、有氣場,也就是我們專業說法的量感大的話,那模特應更適合大卷的發型。如果呼應了卷發的曲線、選取了有波動感的耳環的話,則會給模特增添活潑、時尚感。
臉部妝容,需首先確定粉底色號,分層的眼影可以打造出眼部層次感,顯得眼睛大而有神,口紅唇釉的合理疊加使用,加之遮瑕、高光、陰影等,會把原本平淡的臉龐打造出較強的立體感。層次感強的妝容也適合商務場合,所以搭配一套商務休閑裝,加入腰帶配飾以提高腰線且顯高顯瘦,再呼應下身的高跟鞋,會更加提升氣場,是職場的完美選擇。如此,從上到下,就做到了和諧美的整體搭配效果。此處需注意,上身與下身的分割比例,最好不要“五五分”,此比例的造型易顯胖、顯矮、顯懶散。
日本國民服飾優衣庫的slogan是“服適人生”。筆者認為包含三層含義:舒適、合適、適合。首先,要買穿著舒適的衣服。其次,要買合適的衣服。要尺碼準確、大小合適。再次,要買適合自己的衣服。因此,衣服的貴賤,要通過用心搭配、通過內在氣質,用自身烘托衣服的品質,提升衣服的價值。
現實生活中,尤其是女性,衣服買的越多,越覺得無衣服可穿。那就是盡量買單品。比如,上身:五件短袖,下身:五件裙子或褲子。經過上下身不同的搭配,一共能搭配出25套衣服!5+5=10〈25,但如果買連衣裙的話,就要直接買25身了,不但衣柜空間成問題,而且上下單一式的花色,也顯得風格單一。所以,最好是從上下身單品中分別抽選,再配合適合服裝色系的妝容及發型設計,還有小心機的配飾,如此,10件單品搭配出的25身衣服,就會讓人覺得衣服很多。不僅解決了無衣可穿,還秉行了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
此外,還有一衣多穿的方式。比如,同一件粉色開衫,可以直接作為外套不系扣穿,可以系扣做作為上衣穿,可以系在脖子上做披肩穿等。學過了這些搭配知識,即可做好衣櫥管理,崇尚簡約生活;還不鋪張浪費,學會儉約。
老子在《道德經》中寫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中國傳統古典建筑的韻味總是藏在容易被我們忽視的細節里,比如,斗拱、飛檐等。再如,中國園林建筑中,意象繁復優美的雕花窗戶也是細節美的體現。此外,中國山水畫中的每一處勾勒,其實都是畫中細節不可或缺的表現。
俗話說,細節決定成敗。相對整體而言,飾品的存在就是細節的直接體現。常見的飾品有:A耳環,需要符合臉型、頭型,還要與發式、腰飾的裝飾呼應;B項鏈,需要配合體型、臉型、脖子長度、衣服顏色;C戒指,需要注意戴的手指,夸張類的戒指可以凸顯個性;D腕飾,如手鐲、手鏈、手表等;E胸針,強調自己胸部線條,套裙別在上衣的領子邊,可在端莊之中平添一分嫵媚;F胸花,佩戴及選擇時需考慮身高;G “包治百病”的包;H腰帶、腰封,有修飾腰部線條以及提升氣質、整體身材顯修長的效果;I帽子;J眼鏡,鏡框色貼近膚色更好,且整體不要超過臉部三分之一占比;K頭飾、圍巾、絲巾、領結、口袋巾以及成功男士必備的手表等,都是配飾。
此環節結合翻轉課堂、藍墨云班課、新媒體APP軟件搭配練習等方式展開實踐教學。對飾品的必要存在也會舉例分析,如,V領上衣會顯得脖頸處較空,若戴上一條適合膚色、符合衣服色形質的項鏈或頸鏈,就會顯得脖子有線條感,且會帶來整體美觀效果;再如,符合發型、臉型及服裝的頗具時尚感的曲線型耳環的選擇,也會使臉周顯得有青春活力,而直線型耳環的選擇,則會增加氣場、提升氣質。
其實,服裝存在很多細節不同之處,否則,為什么深色西裝價格高低不同?除了色形質的不同之外,還有袖口、肩部、腰部等細節設計。再則,為什么同是黑色T恤,卻有的顯得精神?有的顯得懶散?想想在顏色一致的情況下,身材設計的把握如何?是圓領?還是V領?是否有線條式的直線型圖案,或是曲線型的動態圖的設計等,這都是影響同一色系服飾的小細節所在。
第四部分是護膚與淡妝。化妝與審美息息相關,但我們要正確認識美這一概念,要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身體發膚受之父母,美,并不是對身體發膚進行改造,注重儀表也不完全等同于長相必須好看。我認為,美,是要在不失去個人特色的前提下,整頓好自己的外在,做好健康的身材管理,做到自律、自愛,選擇干凈整潔、搭配得當且具有性格魅力的服飾,妝容得體、通過外在體現出內在良好的修養與氣質的一種表現方式。
有很多人可能誤解了化妝的目的,化妝并不是非要把一個人變得多美,化妝最大的作用,是讓人變得更精神飽滿,更自信,更能體現對他人的尊重。化妝師可以通過化妝改變一個人的風格,比如,淡妝的質樸與溫柔、濃妝的妖艷或前衛。
通過本課學習,學生能夠更加堅定文化自信,而多方位、跨學科交叉式等教學模式,也能夠拓展學生的創新性思維、多向思維及思辨能力。本課力求弘揚中華美育精神,將美學知識、美麗中國的概念、美育中國的理念與形象禮儀模塊合理融合,希望能夠讓學生在就業面試之前,學會全方位打造完美的個人形象禮儀,形成高層次的審美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