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萬軍 岳丹
(中共安陽市委黨校,河南 安陽 455000)
現階段私營企業主群體已經壯大為社會階層,按生產要素分配政策刺激了市場經濟的繁榮。理論界關于社會主義條件下雇傭現象的爭論迅速發酵。傳統的雇傭理論跟資本對立,生產要素價值論重在發揮資本的價值。私營企業主既有通過管理勞動創造價值取得工資性收入的一面,又有按照生產資料所有權取得資本收入的一面。基于我國生產資料所有制結構的深刻調整和新的社會階層的形成,客觀辯證認識社會主義條件下雇傭現象成為當務之急。
(一)傳統意義上的雇傭理論
1.雇傭是與生產資料私有制相伴而生的經濟現象。馬克思強調凡是社會上一部分人享有生產資料壟斷的地方,勞動者必須追加超額的勞動時間來為生產資料所有者生產生活資料。因此,雇工行為就是憑借生產資料的私有權無償占有勞動者創造的剩余價值的行為。
2.雇傭的出現和消失同生產力發展水平息息相關。在生產力水平及其低下的原始社會,只有必要勞動、沒有剩余勞動,沒有雇傭存在。隨著社會分工的深化和生產力的發展,使人的勞動力能夠產出超過維持勞動力所必須的產品,這樣,從第一次社會大分工中也就產生了第一次社會大分裂.所以,雇傭是生產力有了一定程度發展,但尚未充分發展的產物,它產生和消失是一個自然的歷史過程。
(二)對傳統的雇傭理論深化和拓展
通過分析傳統的雇傭理論,我們很容易把雇傭僅僅理解為一種單純的經濟行為。就社會生產發展的實踐來說,這種理解未免膚淺,需要深化和拓展。
馬克思、恩格斯已過世一百多年了,要求他們對身后人類社會發展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都能預測到,并給出現成答案,顯然不現實。我們應立足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結合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國情,深化和拓展對雇傭概念內涵的認識。
(一)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提出和私營企業的再現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中央正確分析國情,做出中國還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科學論斷,堅持從這一基本國情出發,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始終圍繞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大力推動改革開放,并適應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目標的要求,調整了所有制結構和分配結構。私營企業和私營企業主按要素分配應運而生。雇傭,作為一種與私人資本相聯系的對他人剩余勞動的占有行為,也是在這樣的歷史條件下、在20世紀50年代基本被消滅后重新衍生發展出來的。
(二)我國相當長的一個歷史時期中雇傭現象存在的必然性。
1.從世界范圍的經濟發展水平對比來看,2017年北歐五國,挪威、瑞典、丹麥、芬蘭、冰島,國家人均GDP分別達到62940、52693、55046、47471和55492美元,在全世界范圍處于相當高的水平。按新一輪ICP計算的2017年中國人均GDP為14150美元,中國人均GDP不到發達國家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按新一輪ICP計算的2017年中國人均GDP相當于世界人均GDP的85.3%,在參加2017年輪ICP的176個經濟體中排在第90位??梢?,中國仍然屬于發展中國家,要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2.從國內發展差距看,首先區域發展不均衡,我國東部中部西部發展不均衡,區域內GDP差距顯著。其次城鎮和農村發展不協調,2019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42359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16021元,數值上城鎮是農村2.6倍;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8064元,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3328元,數值上城鎮是農村2.1倍。要消除城鄉發展的二元經濟結構狀況,需要做長期努力。
基于此,在社會主義發展的一個相當長的一個歷史時期中,都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大力推進社會主義生產力的發展,充分調動各類社會主義建設者的積極性,讓資本、知識、技術等各類創造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一)我國現階段的雇傭是同社會主義經濟基礎聯系在一起的,并受其影響和制約。現階段,公有制和按勞分配居主體地位,勞動者是國家或集體生產資料的主人,都擁有一份來自公有制經濟的按勞分配收入。這不僅從根本上改變了“雇工”的經濟地位,而且也改變了他們勞動的動機和目的。其勞動并不只是為了維持勞動力簡單再生產,而是充分利用自身或家庭的剩余勞動時間增加收入,使生活更富裕些;或者通過打工學技術,積累經驗和資本,將來自己創業。在這種社會環境下,如果雇主條件過于苛刻,工資太低,必然為雇工所拒絕。社會主義外部環境的存在,決定了資本對勞動的雇傭,不得不建立在相對平等的基礎上。
(二)我國現階段的私企雇傭是同社會主義上層建筑聯系在一起的,并受其限制和制約。我國的社會主義上層建筑,不僅要依法維護雇工權益、為雇工提供勞動保護,保障雇工法律上同雇主的平等地位;而且要依法對雇傭行為進行管理和監督,把雇傭行為調控在社會能夠承受、雇工可以接受的相對合理限度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