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業欽
(廣西浦北縣金浦小學,廣西 浦北 535300)
數學思維是指利用自身大腦儲備的數學知識、方法原理,結合自己的數學觀點去科學、全面地分析和思考問題,在探索和嘗試的過程中進一步突破認知的瓶頸和局限,從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的一種大腦思維活動形式,是個人數學素養和綜合能力的全面體現。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深刻地體會到數學思維對學生今后發展的重要作用,充分依據學生自身的認知能力和學習能力,在日常教學中積極對學生進行數學思維的鍛煉,幫助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學會用數學思想去分析,學會運用數學方法去解決問題,從而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和數學思維能力,以便為后續的學習做好鋪墊。本文結合小學數學教學的現狀,認真分析數學思維在數學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和意義,對如何培養學生數學思維將從以下幾方面進行闡述,希望能給教學帶來新的啟示。
“學而不思則罔”,善于利用自己的大腦進行獨立思考,是學習文化知識、從事科學研究、進行創造發明的前提和基礎。縱觀整個科學發展史你會發現,任何一項科學創新、創造和成果發明,都是源于創造發明者對于問題進行不斷思考、不斷探索,在歷經千萬次的嘗試過程中逐步積累經驗,在思考中找到問題的突破口,在總結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實現創造和發明。然而小學生的思考意識和思考習慣并不是與生俱來的,離不開家庭、學校的培養,更離不開環境的熏陶和影響。所謂“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環境對于學生性格的塑造、習慣的培養、身心的健康發展等諸多方面,起著極為重要的促進作用,如春雨般潤物細無聲,在潛移默化般起著導向性作用。因此,教師在日常的數學教學中,通過構建寬松、和諧、平等的課堂環境,積極為學生營造出輕松、快樂的學習氛圍,使學生一邊學習、一邊思考,感受到數學學習帶來樂趣,繼而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激發出學生自主思考、大膽嘗試的積極性,不斷激發學生的思維潛能,喚起學生內心創造的熱情,使學生養成勤于思考的良好習慣,使學生受益終生。例如,在《數與式子》的教學中,為了激發學生的思考意識,我特意創設了這樣的故事情境。如“一只青蛙四條腿,兩只眼睛一張嘴。兩只青蛙八條腿,四只眼睛兩張嘴。大家以前聽過這首兒歌沒?”學生們回答:“聽過。”老師接下來問:“那么,有n只青蛙,怎么去表示它的腿數、眼睛數量呢?”利用這樣充滿娛樂性和趣味性的故事教學情境,給予學生更多的思考空間,在寓教于樂中讓學生感受到了學習數學的樂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思考的積極性,為拓展學生的思維開辟出一幅廣闊的天地。
數學學科相對而言比較抽象,具有嚴謹性和系統性的特點,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擴散性思維能力要求比較高。在以往的小學數學教學中發現,很多教師只注重知識的傳授,而忽略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學生遇到稍微抽象或者邏輯性比較強的問題時,往往在分析問題時太過于片面,不能巧用數學思維去靈活應變,常常導致學生解決問題時錯誤不斷。長此以往,學生遇到難一點的問題,就習慣性地躲避不愿入思考,極大地阻礙了學生思維的健康發展。因此,教師在設計教學計劃時,要有計劃、有針對性地設計一些啟迪性的數學問題進行拓展訓練,幫助學生學會站在不同的角度去觀察問題,學會客觀、全面、系統地分析問題,學會主動地對問題的表象進行分析、歸類、總結等深加工處理,從而找到問題中蘊含的數學原理,掌握事物的變化規律,使學生達到深、透、熟、準的程度,進一步拓展學生的視野,提升學生邏輯性思維能力和散發性思維能力,為學生的長遠發展奠定堅實基礎。例如,例如,在《分數乘法簡便運算》教學中,很多學生一聽就懂,對乘法分配律的方法看起來了如指掌了,然而在實際解決問題時發現,很多學生常常遇到稍有變化的題型一做就錯。針對這樣的情況,我常常利用分類別的方法進行例題講解,對學生的思維進行拓展訓練。如:(一)乘法分配律的逆運算中的添加因數“1”法。14/31×26+17/31×26+26=26×(14/31+17/31+1)=52。(二)整數分解法19×17/18=(18+1)×17/18;(三)真分數分解法68/69×35=(1-1/69)×35;(四)帶分數分解法。(五)乘法交換律與乘法分配律相結合法。利用這樣分類別的方法進行思維拓展訓練,教師講完后再讓學生自行歸納和總結,使學生全面掌握各種計算題型的計算方法和原理,全面提高學生的邏輯性思維能力和擴散性思維能力。
教師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思路方法的選取是否正確,不僅決定性教學質量和效果,同時也影響著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與發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發現,很多教師的思維活躍、視野開闊,常常采用合作學習、共同探討的方式進行授課。這樣的教學方式,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發揮了學生的聰明才智,學生們在相互交流和探討中集思廣益、各抒己見,學生們在相互借鑒中能有效地汲取到更加先進的思想和方法,在求異思想光芒的映照下,使每一位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得以深度挖掘和開發,使學生的整體思維素質得到全面升華。
總之,在全面提倡素質教育的理論指導下,教師不僅要以傳授知識為己任,更重要的是要改變教學方法和思想,將教學工作的重心放在如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這一核心點上。教師要通過積極營造輕松、活躍的學習氛圍,為學生創造獨立思考的機會,激發學生主動求知的欲望。同時,教師要利用新穎的教學方法,引領學生系統、全面地分析問題,啟發學生獨立思考、積極創新,不斷拓展學生的思路和眼界,增強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發散性思維能力和創造性思維能力,為學生今后的自主學習和終身發展創造良好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