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
(河北省承德市圍場縣第一小學,河北 承德 068450)
作為一名剛剛送走一屆畢業生的小學語文老師,我常常聽到一些已經升人中學的學生的訴苦:“我們的作文成績一落千丈……”。甚至還會聽到有的中學老師的抱怨:“小學老師是怎么教作文的,現在的學生的作文能力怎么這么差!”這種現象應引發我們對小學作文教學,尤其是高年級的作文教學進行深深地反思。
筆者認為,引發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我們小學高年級的語文老師沒有著眼于學生的未來,沒有為學生的今后學習做好準備。
對于中學和小學的作文教學要求,《語文教學大綱》中有著不同的規定。小學的作文教學要求是:能寫簡單的紀實和想象作文,內容具體,感情真實;中學的作文教學要求是: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根據中心,選擇恰當的表達方式。由此可見,小學的作文要求是存在著不少差異的。而平時的教學中,小學老師之間缺少溝通,小學老師很少關注中學的教學情況。我們小學老師對中學的作文要求也知之甚少,從而造成小學作文教學脫節的現象。
形成原因:在《語文教學大綱》中對小學生的作文,沒有著重提出表達方法方面的要求。所以有的老師就認為,大綱中沒提的,我們就不要教。在作文指導時,多是老師先以范文引路,然后讓學生談談寫什么內容,至于表達方法,就很少提及。這就使得學生只知道一股腦地去寫,至于為什么寫這些內容,怎樣去排材料,怎樣遣詞造句……就很少考慮了。等到了中學,老師要求他們根據中心,選擇恰當的表達方法時,學生就顯得不知所措。
對策:要讓學生學會表達方法,只靠作文課上的說教,顯然是不行的,再說對于一些寫作技巧和表達方法上的術語、名詞,學生也難以聽懂。所以我們要努力把對學生表達方法的指導與平時的閱讀教學緊密結合起來。盡量在閱讀教學中滲透表達方法的指導,盡量做到讀寫結合。例如在教學《窮人》一課時,就可以結合作者描寫桑娜心里活動的部分,指導學生了解心理活動描寫,并仿寫心理活動片段。在教學《荷花》一課時,就可以讓學生先品味描寫荷花、荷葉的語句,然后仿寫一段話。這樣不提“描寫”這一概念,學生也會潛移默化地懂得細致描寫的好處,為學生學會表達方法打下基礎。
形成原因:在小學階段,我們只要求學生能夠用通順的語言,把內容說清楚即可。所以平時的作文教學中也不過多要求學生做到語言精美。這就使得小學生的作文語言多是口語化,類似拉家常。等到了中學,老師則覺得這樣的作文語言平淡無味,沒有美感。
對策:筆者認為,要解決學生作文語言干巴、平淡的問題,關鍵是要讓學生積累語言。首先要學生多讀書。讀書是學生積累語言的重要途徑,只有多讀書,學生才能獲得豐富的語言,才能逐漸懂得遣詞造句的妙處,培養學生對語言的感悟能力,使他們的語言豐富而靈動起來。另外,在平時的教學中,還可以讓學生準備一個摘抄本,多給學生補充一些好詞佳句,讓學生抄錄下去,不斷豐富學生頭腦中的詞匯。
形成原因:對于小學生來說,應該具有一定的修改習作的能力。但是我們的小學畢業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卻很差,對于習作中的錯別字和病句都難以改出,更別提其他方面。這樣小學生修改作文的能力與中學的作文要求就形成了脫節現象。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們小學老師對學生的作文改得太多,太細,一篇作文,總是一改再改。這樣老師改得辛苦,而學生卻養成了依賴性,不愿認真修改自己的作文,總認為老師會給改的。長期以往,學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得不到發展,當然也就不會修改自己的作文了。
對策:
1.教給學生修改的方法。可以讓學生采用“多遍修改”的方法。首先,通讀一遍,改出文中的錯字、別字、病句。然后細讀,再次遣詞造句,力求語句生動精美。最后放聲朗讀自己的習作,在朗讀中發現作文中的問題,再次修改習作。
2.教師要多評、少改,將教師的評與學生的自改結合起來。在作文的批改中,教師應將功夫下在評上,對于習作的修改應放手給學生。在學生自改后,還應再次引導學生對照老師的評語修改自己的習作。
3.重視學生間的互改。有時候,學生對自己習作中的錯誤,不易發現,出現了“當局者迷”的現象。所以在平時的作文教學中,應重視學生之間的互改。在互相修改中,既能調動學生修改作文的興趣,還能不斷提高學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形成原因:在我們小學的作文教學中,過于強調在課堂上的指導,而忽視了指導學生在生活中觀察事物,積累素材。另外,在課堂指導中,老師也經常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只是獨自滔滔不絕地講,然后就讓學生動筆寫。學生沒有寫作的激情,就導致學生在寫作文時,敘事就是敘事,沒有真情實感的流露。更難從事情中得到一些理性的思考,即使有一些感受,也總是千人一面,淺顯幼稚。
對策:要讓學生的作文能夠具有真情實感,具有個性,就要改變多勞而低效的課堂指導的作文教學方法。學生的情感體驗,不是老師的說教所能替代的。只有讓學生走向生活,走向豐富多彩的活動,在活動中與別人同憂同喜。才能增加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讓學生逐步變為一個情感豐富的人。
總之,小學作文教學的銜接是一個需要小學老師共同解決的問題,它關系到語文教學質量的好壞,更關系到學生語文能力的形成與發展。所以,在小學高年級的作文教學中,應著眼未來,明確小學兩個階段,作文教學中的差異與聯系,努力改變小學作文教學中的脫節現象,為學生今后的語文學習鋪平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