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玉香
(博興縣第五小學,山東 濱州 256500)
作為小學科學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學實驗教學能夠讓學生更加充分地投入到科學實驗活動當中,構建更加全面的科學知識體系,來提高小學科學知識水平。因此,針對小學科學實驗教學,重視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和科學學習方式的指導,幫助學生準備更加豐富的實驗材料,為學生投入到整個科學實驗教學的過程當中提供良好的基礎[1]。
作為一門以實驗作為基礎的學科,小學科學實驗課程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來構建更加科學、完整的教學體系,提高學生的實驗技能水平。因此,小學科學實驗教學已經受到了小學科學教師們的重視。但是在一些實際教學課程過程當中,發現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首先,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實驗,科學實驗課堂秩序不好。小學生在科學實驗教學過程中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沒有體現出重要的價值,尤其是針對小學科學實驗過程中體現出的秩序混亂問題。具體來說,小學生在科學實驗課桌周圍小聲說話,并且做小動作;在教師為學生們發下科學實驗材料之后,學生并沒有聽清楚相關要求就動手操作;實驗過程中存在嚴重的學生竄位、爭吵、打鬧現象;在科學實驗結束之后,學生們存在不聽教師語言指示現象;在科學實驗完成,進行交流匯報工作中,學生們搶著發言,現場秩序相當混亂[2]。
其次,學生在科學實驗過程中的合作情況不佳。具體來說,在小學科學的實驗教學過程當中,針對小學生的小組分工情況,沒有進行明確;實驗的過程當中,學生存在不愛護實驗教材的情況,導致一些實驗器材不夠用;在小組討論的過程當中,一些小組成員搶著發言,沒有通過有效的互動和交流來形成對于小組中不同看法的整合;一些小組中則是僅僅有一兩個同學參與到交流和討論中,其他學生各干各的,不進行發言,參與水平不高;一部分小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處于主導性地位,參加小組科學實驗室,獨立完成實驗,匯報時是小組中的活躍分子,導致他人難以真正參與到科學實驗活動中;還有就是在全班進行互動交流的時候,教師讓一名代表進行發言時,其他的小組不聽取別人的意見和感受[3]。
最后,科學實驗的材料比較凌亂。在科學實驗的過程當中,一些教師沒有關注科學實驗的整體性。具體來說,教師通常是根據課程教材中的具體內容來準備相關的實驗材料。沒有結合實際內容來思考科學實驗教學中可能會產生的問題,難以幫助學生準備更加豐富的實驗材料。還有一部分教師在安排實驗器材的過程當中,沒有對實驗材料是否有利于操作,是否有利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科學實驗過程當中進行關注。
要求重視學生在科學實驗教學的過程當中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進入實驗室不隨意碰觸實驗器材和實驗材料,明確老師的具體實驗要求和活動目標,在實驗過程中不要爭吵跑鬧,根據已制定好的實驗活動方案來進行嚴格的實驗操作,并填寫實驗活動記錄單。實驗活動開展之后,要及時整理實驗器材,擺放實驗器材的材料的相關位置。另外,要重視學生在科學實驗課程的進行過程當中,養成良好的傾聽和表達習慣,在教師和其他同學發言時,明確自己要積極聽取相關的意見和問題,不得插話,思考別人的發言是否存在問題,自己是否存在不同的看法,從而促進學生在小學科學實驗過程中良好習慣的養成[4]。
首先,需要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讓學生在小學的學習課程當中培養出良好的情感交流和合作意識,促進科學實驗的順利進行。另外,還需要重視在科學實驗過程當中的指導,讓學生真正認識到開展實驗課程的重要目的,從而有計劃地進行科學實驗活動,讓學生從科學實驗過程當中認識到一些科學道理,以提高自身的科學興趣,提高科學實驗教學的有效性。最后,需要充分準備實驗材料,結合課程的具體目的和所要達到的教學效果來準備相關的實驗材料,為學生通過實驗材料來提高自身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例如在講解新教科版小學五年級下冊的《材料在水中的沉浮》一課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們準備相對應的實驗材料,包括橡皮泥、西紅柿、蠟燭、沙子、水、木屑、空心塑料小球等,在具體的科學實驗過程當中,體現出這些材料的對比性和獨特性,通過實驗來激發學生們的科學思維能力,幫助學生們提高科學興趣,豐富學生們的科學學習經歷[5]。
總體來說,目前在小學科學實驗教學過程當中存在的問題還比較復雜,對小學生在科學實驗課程當中相關的綜合素質水平的提升具有一定的作用。從小學科學實驗教學的開展方面來培養學生們在科學實驗過程當中解決問題、發現問題的能力以及邏輯思維能力,豐富學生的科學經歷,有利于為學生們未來綜合素質水平以及科研水平的提高奠定一定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