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維金
(四川省樂山市井研縣馬踏中學,四川 井研 613100)
前不久看了一篇報道,說實行新高考,許多高中生高考時都不選擇物理,因為覺得物理理論性太強,太難了,都想避開它。有些教育家們就開始擔心了,害怕將來這樣的情況越來越嚴重,那么我們國家的科學技術就堪憂了,尤其是高端項目,像航天航空、電子制造等,這些都依賴物理科學。有人說這是杞人憂天,怎么可能?我倒覺得這種擔憂是一種清醒的認識。大家上大學都不想去選擇物理專業,那將來國家的物理人才就會斷層了。為什么會這樣呢?我覺得這跟我們初高中的物理教學有著很大的關系。過去,我們的教學只注重理論知識的傳授,學生也以成績為重,沒有重視對學生物理實驗能力的培養,所以,學生就覺得物理都是抽象高深的,也是枯燥乏味的,自然在選擇自己將來的職業上就努力避開它。面對這種現狀,作為高中物理教師,我覺得我們有責任充分利用物理實驗的趣味,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增強他們學習物理的信心,引導學生熱愛物理,提高教學質量。
其實學生是喜歡動手的,一是實驗比單純地學習理論更有趣,二是學生喜歡動手,喜歡探究。過去,很多時候是我們的老師為了教學進度,怕耽誤時間,怕麻煩,不愿意做實驗。作為一名高中物理教師,不可否認,實驗是要比單純地講物理知識要多花一些時間,可是效果自然是沒有做實驗更好。在這種教學方式中,我們也完全忽視了對學生實驗能力、觀察能力的培養。我認為要真正讓學生愛物理課,我們就要重視實驗教學。要做好實驗,讓它達成我們的教學目標,課前我們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深入研究教材,多了解學生,明確實驗的目的,弄清需要的器材,要設計哪些步驟,還要考慮到實驗時學生會有哪些疑惑,我們要運用何種方法加以引導,對實驗的內容需要有哪些拓展,實驗時對學生有哪些要求。做好實驗準備,我們上課時才能從容不迫,學生也才能從中受益,感受到實驗的成功與樂趣。例如:在做《用單擺測定重力加速度》的實驗時,為了測得的實驗數值更加準確,我讓學生實驗時用鐵架夾住細線,而且不能隨意地把擺線纏繞在鐵架上,使擺動中的擺長發生變化;在用直尺測量擺長時,要使單擺要處于自然下垂狀態,不要用手拿著。
物理教學中的每一個實驗,所需的步驟都是一樣的,但為什么有的班級里就能做得非常好,而有的班級里實驗效果欠佳呢?我認為這里面最重要的就是學生。因此,我們物理老師在設計實驗時一定要考慮班級學生的具體情況。考慮他們的興趣、思維、情感、能力等,并據此來設計問題,引導他們。如果班級學生的思維不夠活躍,我們設計問題時就要細一些,趣味性濃一些;如果他們的動手能力差一點,我們在講解操作的步驟時就要耐心一些,多說幾遍,并多巡視,加強對他們的指導;如果學生動手能力強,思維活躍,我們就可以多讓他們合作探究,自己動手,多給他們機會去嘗試。我們的物理實驗,通常情況下都是分組進行的,分組時我們要充分考慮學生的情況,最好一個小組里有各種層次的學生,這樣他們可以相互幫助,共同進步。基礎差、能力弱一點的學生可以多學習,而且可以更好地觀察、分析,而基礎好、動手能力強的學生可以給其他學生一些方法的介紹。這樣做實驗的時候就可以發揮自己的特點,合力做好實驗,都能得到發展有沒有太大壓力。但是,我們需要注意,實驗中不能讓一部分人一直做,另一部分一直當看客,如果這樣的話,學生的實驗能力就容易兩極分化。學生做實驗時,我們也不能閑著,必須要到各組巡視,看看他們的實驗情況,了解各位學生都做了些什么,在實驗完后給予他們客觀的評價。對于一些不正確的操作,我們要及時制止并糾正。
物理教學中,我們要激發學生的興趣,還要讓學生體會實驗的樂趣,愛上實驗,最好的辦法就是要多創新,讓學生體會到實驗的魅力。對于課堂實驗,我們要讓學生踏踏實實,認認真真做好,對于一些教材中的小制作、小實驗,我們可以鼓勵學生自己去獨立完成。這種創新性的實驗,最好是簡單易操作。比如,在學習電磁波的發射與接收時,我們就可以對實驗進行創新,用感應圈和發射圈作為發射的部分,向外部發射電磁波,利用過去的那種老電視機的天線來接收電磁波,我們可以發現氖泡就可以發光。再比如,用肥皂膜做薄膜干涉實驗,我們不僅可以讓學生做光的干涉實驗,還可以簡單變化一下,讓他們做表面張力的實驗,懂得物質的分子間存在引力,液體表面也存在張力;做聲波的實驗,通過觀察肥皂泡前后振動,明白聲音是機械波,而且是縱波;做靜電力實驗,通過肥皂泡的升降帶動球拍運動,使其弄清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異種電荷相互吸引。
我們的實驗課教學,無論教學觀念怎樣更新,教學內容如何變化,教學方式如何改進,最終目的都必須有效實現教學目標。我們如果重視實驗教學,愿意多花心思精心設計,努力耐心做好對學生的指導,對他們實驗能力的培養,就能更好地提高物理教學效率,增強教學效果,使學生愛上物理課,并愿意不斷探索,甚至會選擇物理專業作為自己將來的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