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珍 駱曉一
(河北政法職業學院,河北 石家莊 050061)
云班課平臺是在移動互聯網環境下,利用手機等智能設備在線上開展的互動教學新模式,該平臺是以教師在云端創建的班課空間為基礎,學生通過加入該班課,形成一個虛擬的網絡班級,在此平臺上學生可以接收到教師發送的課件、視頻、圖片等學習資源;師生在課堂內在都可以進行即時反饋、教學互動以及實時評價等,有效增加了師生之間的互動效率和交流頻率,激發學生在移動設備上學習的目的性;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云班課教學模式突破時間、空間上的限制,即使是在今年的新冠病毒疫情期間,教師也可以通過這個平臺進行授課,絲毫不耽誤學生的正常學習計劃,是值得推廣的一種教學模式。
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運用云班課教學模式的教師可能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在課前準備環節,因為教師需要花費更多時間和心思去搜集大量教學內容有關的信息與資源,精心準備課程教學材料。教師需要將數學概念案例融入到微課視頻中,或者在網絡平臺上復制相關案例的鏈接,要將概念性的理論知識以及例題等制作成PPT,還有一些數學表達式的練習題、作業等,手機上無法實現即時輸入,教師只能提前從電腦PC端輸入,然后將所準備好的教學資源通過互聯網發布到所創建的云班課平臺上。相關理論知識通過文字、圖像以及動畫等形式直觀、形象的展示出來,從視覺、聽覺等角度對學生產生吸引力,云班課教學模式最大程度延展課堂學習時間和空間,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充分自身地主動性與積極性,學生根據教師布置的課后任務進行自主學習,在自學過程中逐漸鍛煉自身思考問題、發現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并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學會更有效的交流學習問題,幫助學生逐漸提高自身交流協作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豐富多彩的課堂參與活動,進一步拉近了師生面對面即時雙邊互動的教學初衷,充分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在此過程中發揮好引導作用,使得學生逐漸養成學習主人翁意識。在正式授課之前,教師要利用云班課APP對班級成員進行考勤,學生通過一鍵簽到的形式達到出勤的目的,教師能夠一目了然的了解學生的出勤率。接下來,筆者將結合高等數學中的《數列及數列極限》知識教學為研究案例,對教師基于云班課平臺開展的教學活動進行分析。
第一步、創設教學情境進行教學氛圍預熱。教師在課堂上引導學生開展頭腦風暴活動,鼓勵學生將自己事先準備好的關于生活中的有關數列極限的案例或資料在云班課上展示出來,教師從中挑選出部分有教育價值的案例進行課堂展示欣賞,借機引導學生對數列極限的概念進行思考,并在云班課平臺上進行交流討論。在創設教學情境的時候給學生布置一定的任務,可以驅使學生完成對新課的準備,充分激發學生對數學新知識的好奇心與探索欲,并通過師生時間的互動實現新課堂環境的預熱。
第二步、通過案例研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設置疑問導入教學主題。教師將選擇的案例通過云班課平臺展現在學生面前,案例1“戰國時代哲學家莊周著的《莊子·天下篇》引用過一句話:一尺之錘,日取其半,萬世不竭。”案例2“割之彌細,所失彌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則與圓合體而無所失矣。”這兩個案例皆是與數列極限有關,學生在接觸到這些問題后,認知到數學與現實生活之間的關系,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興趣會更加濃厚,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調動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積極性。然后教師引導學生對以下幾組數列的變化趨勢進觀察、思考和討論:(1)……; 然后教師利用云班課將學生隨機分為3個學習小組,對教師設置的問題進行討論和交流,每組派出三名學生對上述三組數列的變化趨勢進行總結,第一個數列中“項”隨著n的增大而減小,但都大于0,當n無限增大時,相應的項可以“無限趨近于”常數0;第二個數列中“項”隨著n的增大而增大,但都小于1,當n無限增大時,相應的項可以“無限趨近于”常數1;第三個數列中“項”的正負交錯排列,并且隨著n的增大其絕對值減小,當n無限增大時,相應的項可以“無限趨近于”常數0。
第三步、在上述教學活動的基礎上,教師還需要通過問題拓展以及課后練習的方式,使得學生對數列極限的概念形成量化認識,也促使學生將學習到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問題解決中。在課堂中對拓展問題進行集中學習,教師給出數列極限的定義,然后結合例題對該定義進行進一步的解析,已知數列……,,……,要求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解決以下幾個問題:(1)寫成這個數列的各項與1的差的絕對值;(2)第幾項后面的所有項與1的差的絕對值都小于0.1?都小于0.01?都小于0.003?(3)第幾項后面的所有項與1的差的絕對值都小于任何預先指定的正數ε?(4)1是不是這個數列的極限?對于數列極限的學習,對學生來說是有限到無限認識上的一次飛躍,由于學生知識結構的局限性和學習習慣、方法等因素的影響,學習過程中的困難比較大,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征,結合云班課平臺教學優勢,設計出直觀形象的教學環節,促使學生從感性到理性的逐步深化。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對接下來學習的內容進行自學,一方面可以促使學生對學習內容產生熟悉感,另一方面也使得學生在此過程中鍛煉自身的自學能力;教師讓學生搜集與教學內容相關的資料,在課堂上將他們搜集的資料作為教學素材,使得學生產生更強的參與感,也能最大程度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通過循序漸進的問題導向式教學方式,讓學生對數列及數列極限的研究研究經歷從直觀到抽象,在規律總結的過程有利于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知識探究能力,體驗數學概念形成過程的真實感受,讓學生認識數學與真實生活之間的內在聯系。
基于云班課平臺開展高職數學教學活動,對其進行評價倡導的是在學習過程中評價學習效果,利用該平臺將每位學生每次的學習結果進行客觀的評價與統計,避免教師獨斷評價的弊端,將成績的部分決定權授予個人與集體,充分體現素質教育的公平性與合理性。對學生學習效果進行評價是課后反饋中最為重要的一部分,其評價的內容包括出勤率、課堂表現、作業和任務單的完成度等,針對每個考察項設置學生自評、學生互評和教師測評三個部分,力求在評價中體現出公正、公平、公開的原則,采取這種個性化與趣味性較濃的評價方式,能夠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確保學生在提升數學素養的同時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再者就是教師自身在教學活動之后的反思,這也是課后反饋中的一部分,教師需要對上一堂教學效果進行客觀評價,針對自己在教學活動中所運用的語言、對學生提出問題所做出的反應、面對學生能力上的差異所采取的態度、授課所采用的方法是否合理等方面進行反思,只有在不斷反思和完善中才能為高職學生創造更好的教學環境和氛圍,使其對數學課程的學習產生更強的興趣和信心。
本文以高職數學課本內容為案例,從課前準備、課堂活動、課后反饋三大步驟構建基于云班課平臺的高職數學課堂教學模式,詳細為各位讀者介紹了該教學模式的實現措施,希望能夠為更多教師提供些許參考,促進教育教學質量的穩定提升,為社會培養更多具有創新意識的優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