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英明
(豐寧滿族自治縣大閣中心校林營小學,河北 承德 068350)
葉圣陶先生曾指出:“文字語言的訓練,我以為最要緊的是訓練語感,就是對語文的銳敏的感覺。”呂叔湘先生也指出:“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是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語感能力。”但在實際的語言教學活動中,學生沒有把培養學生的語感能力這一首要任務并沒有引起教師的重視。語感培養就是使學生心理形成這種對語言對象進行加工改造,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語感。
(一)課前提問。課前提問不限于上節課學習的語文內容,教師也可以讓學生說一說最近發生的趣事、新聞或者自己欣賞的作品,給大家推薦好書等。以這樣的方式培養學生的語感,教師可以通過多樣的方式開拓語文教學,讓學生可以接觸到更多的語文內容,給學生提供暢游在書本世界的機會。
(二)加強朗讀。教師朗讀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讓學生可以通過文章來體悟感情,讀出情趣。反復的體悟可以了解作者所思所想,與作者達到心意相通,受到一定的啟發。教師在范讀的時候,可以給學生安排任務,讓學生可以更加地認真聽講。教學《找春天》一文,這篇課文很適合朗讀。通過教師的范讀可以讓學生感受到尋找春天的急切心情,感受到發現春天的欣喜。學會想象,學會欣賞。可以讓學生想象到春山花爛漫、百鳥爭鳴的畫面。
小學生的誦讀能力較弱,教師在課上要給學生布置相應的任務,讓學生可以通過逐字逐句的誦讀做到心口相一,調動自身的感官,有感情、有節奏地進行誦讀。教學《霧在哪里》一文時,教師可以在朗讀前給學生設置問題:霧都把什么藏了起來?學生可通過邊朗讀邊圈畫的方式,找出霧把大海、船只、房屋、樹木、橋梁等都藏起來了。文章說霧“是個又淘氣又頑皮的孩子”在你的眼里,霧又是什么樣的,請你畫出來吧!讓學生通過學習這篇課文,讓他們理解雪孩子的善良。
(一)積累經典詩詞。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低年級的學生除了學生課本上的詩歌之后,還會在學校編制的教材中背誦《弟子規》《三字經》,三年級的學生會慢慢地接觸對韻。高鼎的《村居》一詩中,此詩第一、二句寫時間和自然景物,具體生動地描寫了春天里的大自然,寫出了春日農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第三、四句寫的是人物活動,描述了一群活潑的兒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風箏的生動情景。這首詩落筆明朗,用詞洗練。全詩洋溢著歡快的情緒,給讀者以美好的情緒感染。小學生就可通過這樣的方式去更好地學習語文,愿意去積累詩詞。在小學教學中,要想培養學生的興趣,教師可以通過舉辦“詩詞會比賽”、背誦默寫古詩詞、觀看詩詞類節目等活動,讓學生可以積累詩詞。
(二)積累名言警句。名言警句主要體現了中華文化的精華,其中的意義深遠,讓學生可以喜歡背誦。教師不僅可以把教材中的名言警句加以解釋講給學生,也可以搜集一些好的內容推薦給學生,讓學生可以熟記、背誦、默寫,不斷地陶冶學生的情操。教師可引導學生積累警句激勵學生自己,有利于學生形成真確的價值觀。
(三)閱讀積累。單靠閱讀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文本,學生閱讀量遠遠不夠,對語文深層次的理解需要學生閱讀更多的課外書籍。這需要學生在課后可以抽時間來自主學習;提高閱讀的效率,在低年級階段,小學生的閱讀量與識字量比較低。教師可以結合教材的內容,給學生選擇合適的讀物,讓學生可以通過不同的閱讀方法來進行學習。教師給學生推薦名人寫得的兒童文學、繪本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做好讀書筆記。
(一)斟字酌句。詞語是表情達意的基本要素,要引導學生發現、評點、品味妙詞佳句,可以設計如下形式的課外練習:同義詞語辨析、選擇詞語填空、變換句式、變換語段結構順序、修改學生作文句段等。教學《美麗的小興安嶺》一文中春天美麗的景色時,為了讓學生能夠感受到文章語言之精妙,通過多種方式地木瀆,抓關鍵詞句咀嚼,就能品出語氣神韻,領悟作者遣詞的獨具匠心,提高學生對語言的敏感。
(二)說完整的句子。經過培養,使學生聽讀時,耳目之中有全名,說寫時,口手之上無半截子話。這方面的工作,主要是在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做一些句子結構分析,如找主干、分枝葉、悟句意。還可以組織學生做一些拆句整句的練習,如找復雜的句子的主干,在主干上面添枝加葉;將一個復雜的句子改組成幾個簡單的句子;把幾個簡單的句子組成復雜的句子。在學生形成了一定的整句語感之后,就可從提高言語交際效能的要求出發,訓練學生說寫傳遞有效信息的縮短句。
(三)說連貫的話語。要引導學生領會一個句子、一個段落是怎樣做到前言搭后語,前后連貫的,懂得聽、說、讀、寫注意瞻前顧后,前后照應,還能判斷正誤。設計這方面的練習,可以采用詞語配搭、填空、按一定句型造句、按-定邏輯順序調整句段等形式。
(四)引導學生閱讀句、段、篇。這要訓練學生按句段結構讀書,克服唱讀。要讀出節奏,讀出感情。這樣多讀,就可以逐步做到"眼在口先”,一目十行,這就是語感。因此,教學中就應該在引導分析理解的基礎上,反復朗讀。教學《觀潮》一文課,這篇短小精悍的文言文贊美了錢塘江大潮的奇特、雄偉、壯觀,抒發了作者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真摯感情。全文多種修辭手法綜合運用,語言簡潔,卻將極為浩大的觀潮場面,描寫得井然有序,主次分明,形象生動,文筆老到,通過學生反復閱讀,培養學生的語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