賁子瓔
(中共黑河市愛輝區委黨校,黑龍江 黑河 164300)
教育公平是馬克思主義人類共同發展、公平發展的重要體現,也是實現人類平等的前提和基礎。所謂教育公平,是指國家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而進行的教育資源合理配置的規范與原則。從內容上看,教育公平一方面要符合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實現人民群眾相對的公平;另一方面,也要根據區域發展差異、資源配置差異、教育資源差距進行差異化的公平實現,滿足不同需求的人民群眾發展。教育公平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改革的核心工作,是我國現代化教育的發展目標和要求。從本質上看,馬克思、恩格斯的公平教育思想從教育不公平的現象出發對于資本主義制度的缺陷進行了揭示,并且提出了共產主義下每個人平等的享受教育并且全面的發展的理想與實現的具體路徑。
基礎教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重要事業,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顯著優勢的集中體現。在新時代基礎教育公平的探索與實踐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礎教育不斷完善和優化,在入學率、教育資源配置合理性以及教師資源的分配等方面都有所進步,并取得了人民群眾越來越滿意的成就。但是,也應當辯證地看到當前基礎教育領域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制約了基礎教育更好的服務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以馬克思主義人人平等與全面發展的視閾看當前基礎教育公平,并將馬克思主義公平思想與中國基礎教育改革探索實踐進行深入融合,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新時代馬克思主義教育觀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對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視角下的新時代基礎教育公平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認知與思考。一是新時代基礎教育公平的理念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馬克思主義倡導人人平等,更加注重受教育權的平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證明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始終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堅持人民至上的發展理念,而基礎教育公平的不斷實踐更加體現了馬克思主義教育權利平等的思想,可以看出新時代基礎教育公平的發展理念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二是新時代基礎教育公平實踐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具體實踐。人生而平等,享受平等的受教育權利,這是馬克思主義所倡導的社會主義重要組成內容,而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證明,中國始終將教育作為頭等大事來持之不懈地抓牢抓好,在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共同富裕的偉大探索與實踐中始終將教育扶貧放在首位,提出“扶貧先扶智”的理念,這些都充分地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礎教育公平的實踐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具體探索與實踐。三是新時代基礎教育公平的成就是馬克思主義的繼承與發揚,并不斷豐富馬克思主義在新時代的內涵與外延。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不斷探索與實踐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這是在繼承和發揚馬克思主義基礎上,將馬克思主義與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相結合的最新成果,同時也更加豐富的馬克思主義在二十一世紀的內涵與外延,為馬克思主義在新時代賦予了新的生命、新的內容。
在基礎教育領域不斷實踐,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實踐成果對于新時代基礎教育公平不斷得以鞏固和更好的實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的指引下,新時代基礎教育公平應不斷完善體制、機制,始終將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希望,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為目標,在具體實踐中力求更加有效的作為,取得更加突出的成就。結合具體實踐,對于新時代基礎教育公平本文提出以下三個方面的建議。一是新時代基礎教育公平的探索應以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最新成果作為各項工作的思想指引。只有正確的思想引領與長遠的目標設定才能夠更好地開展各項工作,而新時代基礎教育公平的更好探索需要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與實踐經驗作為思想指引、行動指南。二是新時代基礎教育公平的實現須不斷完善優化基礎教育體制。從實現新時代基礎教育公平的目標出發,結合基礎教育的現狀、存在的問題,對現有基礎教育體制的不斷完善和優化,使之能夠為更好地常態化的實現基礎教育公平提供有力的支撐,這就需要基礎教育管理部門注重調查研究、創新發展理念、敢于大膽嘗試,使現有教育體制能夠更好地服務新時代基礎教育公平實踐的需求。三是新時代基礎教育公平的實踐須創新基礎教育管理機制。機制的創新能夠更好地激發基礎教育體系的內生動力,更好地實現基礎教育公平持之以恒的目標,在機制創新中應從基礎教育公平與基礎教育水平和質量不斷提升的標準進行探索,對于符合基礎教育公平實現的機制不斷優化,對于掣肘基礎教育公平的機制進行再造改進,以機制的創新、優化提升基礎教育公平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