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芳
(江西省撫州市臨川第十二小學,江西 撫州 344100)
在上個世紀70 年代,美國教育界提出了Cooperative learning,也就是合作學習這一教學理念,其在對課堂氛圍的營造和改善以及對學生課業成績的提升和團隊協作能力的加強起到了良好的助力作用,因此得到了大面積重視和推廣。從概念上來說,合作學習模式主要是指參與其中的學生們為了完成共同的學習任務,而分工合作,互相幫助,最后共同達到學習目標的一種學習模式。將其應用到小學語文教學中,具有諸多重要的意義:
小學階段的各科教學中,確保教學工作順利開展的首要保障便是從學生興趣出發。因此,教師在制定教學策略時,都會將如何引導小學生的興趣放在首要位置。通過合作學習的模式,小學生在針對語文的一些教學難點,比如閱讀理解部分,通過合作學習,可以有效提升每個人對文章的理解能力,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從而語文知識便得到了有效積累[1]。
21 世紀是知識發展的時代,而知識的發展離不開龐大的團隊協作。因此,團隊的重要性,在我國現代化的發展中顯得愈發重要。而良好的團隊建設,需要參與其中的每個人都具有良好的綜合素質,這亦是我國新課標所提出的培養綜合素質人才的戰略性要求[2]。通過合作學習模式,可以從小學階段便開始讓學生接納和適應通過團隊來完成任務目標,從而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和集體榮譽感,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
既然合作學習方式具有如此突出的優勢,那么如何將其投入小學語文的教學實踐中以發揮其應有的作用,結合課堂教學實踐具體來說有以下幾點:
說到合作學習,那么首當其沖的便是分組學習模式。而具體來說,分組學習,也是需要講究策略的,不能盲目隨機分組,不然語文教學中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難以完全發揮。因此,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分組:
按興趣分組。首先,教師可以將具有不同喜好的學生進行歸類分組,將興趣愛好相同的學生歸為一組。由此每組學生都會在確保自身學習興趣的情況下在這一領域進行挖掘性深入學習,而后再與全班同學進行學習成果的分享。以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中所選的幾篇課文《草船借箭》《景陽岡》《猴王出世》《紅樓春趣》為例,這四篇文章分別是我國古典文學四大名著《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和《紅樓夢》的經典選段。在全班同學對文章通讀的情況下,將同學按照對四大名著的興趣進行分組性深入學習。因為文章選段的篇幅有限,因此在閱讀過程中,學生可能會對上下文的理解產生一定的難度,而通過分組合作學習之后,每一組的同學都將自己所負責的文章進行深度挖掘之后,完善了上下文的構建,為全班同學進行學習成果展示,幫助全班同學對文章加深理解和掌握。
按成績進行分組。通過學生學習能力的不同和學習成績的差異,將同學按照不同的成績分為不同的學習小組,每組給予不同的學習任務,也就是分層教學法,確保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可以在自己學習能力所及的范圍內達成學習目標,并且在此基礎上有所提升。
在新課標所提出的教學觀念中,提出了師生間地位的轉換,即將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地位,教師處于引導的地位。而只有教師處在引導地位,將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最大化發揮之后,學生之間和師生之間的合作意識才會得到加強,從而課堂教學合作的有效性才能得以體現。
比如,在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五課《七律·長征》這一篇毛主席的著名詩詞的學習中,教師可以首先發揮引導作用,為學生描繪出紅軍長征時期所面臨的嚴峻形勢和危機,使學生對紅軍做出長征這一偉大決定的必然性得到認識,同時對長征路途中遇到的艱難險阻給予學生進行講解,使得學生在對這首詩的閱讀過程中,對長征的不易和偉大之處擁有更深刻的體會,以達到合作教學的目的。
多媒體教學設備以及互聯網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普及,同樣也是在科技高度發達的今天所具有的時代特征。其對學生的興趣引導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為學生的合作學習提供了便利。如前文所述的,針對四大名著的分組學習,學生在分工合作對相關文章的背景知識收集,便可以通過互聯網的龐大資源來完成,而后期的分享和展示可以通過多媒體教學設備以PPT 課件的形式來進行。這樣,在增加學生合作有效性的同時,也強化了學生對多媒體設備的學習和使用,是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體現。
合作學習模式作為新課標教育背景下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在小學生語文課堂教學中起到顯著的教學效果的提升作用。教師只要做到自身教學理念的與時俱進,善于發現和引導學生的興趣點,以學生的興趣所在開展合作教學工作,便可以提升語文教學的課堂合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