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趙英,王招娣
(1.廣東省惠陽三和醫院生殖咨詢服務中心,廣東 惠州 516211;
2.廣東省惠陽三和醫院綜合門診,廣東 惠州 516211)
肺部感染是ICU患者的常見并發癥,加重患者的病情,導致其神經功能差,延長住院時間,還可導致患者出現多器官、呼吸衰竭及死亡等[1-2]。實施有效的護理,對改善感染癥狀、確保臨床治療效果具有重要的意義。護理精細化管理是一種標準化、程序化、數據化的管理模式,其在醫院感染中應用具有良好的效果。本次研究對護理精細化管理在ICU的肺部感染管理中的應用價值展開分析。
選取2018年1月~2020年2月本院ICU的50例肺部感染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實施不同管理方案將患者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25例。其中,對照組男13例,女12例;年齡35~73歲,平均(53.27±5.17)歲。觀察組男14例,女11例;年齡37~72歲,平均(53.20±5.11)歲。經統計學計算兩組的一般資料,差異不顯著,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納入標準:①經相關病理檢查,符合肺部感染診斷標準的患者;②患者及其家屬對本次研究均知情同意,并在仔細閱讀知情同意書后簽署。排除標準:①合并惡性腫瘤者,②入院前已存在肺部感染者;③精神疾病既往史者。本次研究已獲得本院倫理委員會審批。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管理,即予以患者抗生素藥物干預、吸痰護理、各項生命體征常規檢測、健康知識宣教等。
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觀察組實施護理精細化管理,具體方法如下:①建立ICU肺部感染護理管理小組,主要包括組長、副組長、質量監控護士組組成,科室主任為組長,護士長為副組長,一名資深護士為質量監控護士。明確各崗位職責,組長與副組長需定期分析ICU肺部感染情況,并根據相應問題采取針對性解決措施;質量監控護士需監督ICU肺部感染患者的各項護理管理工作,定期向組長匯報管理情況,嚴格監督各護士的工作流程。②體位管理:密切監測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與病情變化情況,待其病情允許時,護士將患者的病床床頭適當調高,高度控制在30~35°,以避免胃腸道返流、誤吸的情況發生。③口腔管理: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護士定時向患者進行口腔護理,及時清除其口腔分泌物;同時指導患者有效咳痰,定時行拍背護理,以促排痰,減少口腔、氣管內的細菌繁殖。④人工氣道管理:護士需采用一次性密閉式吸痰管行吸痰操作,并嚴格尋找操作規范原則,以避免損傷患者的氣道腦膜;同時,每24小時為患者更換吸痰管,定時清理管道積水,并更換濕化水。⑤加強環境護理:嚴格遵循醫院的環境清潔、消毒制度,定期對患者病房進行消毒;定時開窗通風透氣,以保持病房空氣新鮮。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的感染治愈時間、ICU住院時間。
研究組的感染治愈時間(6.25±1.01)d、ICU住院時間(7.15±1.31)d均明顯短于對照組的(8.13±1.22)d、(9.35±1.82)d,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5.94、4.91,P<0.05)
在入住ICU期間,患者會因環境、器械污染、免疫力下降、菌群失調等因素影響出現肺部感染[3-4]。肺部感染增加患者的家庭經濟負擔與ICU死亡率[4]。實施有效的護理管理是提高其生存質量、加快感染治愈以及減少死亡的關鍵所在。
本次研究表明,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的感染治愈時間、ICU住院時間更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精細化管理能縮短ICU肺部感染患者的感染治愈時間、住院時間。護理精細化管理屬于系統的管理理念及管理技術,能為護士提供系統化、標準化、細化的精確制導,使其工作各環節高效并協調運行,并通過監督實現持續改進[5]。實施體位管理、口腔管理、人工氣道管理及環境管理等,能使患者獲得全方位且針對的護理,進一步改善感染癥狀;且管理小組的建立,不僅能明確各崗位職責,定期分析護理管理中所存在的問題,完善護理工作;還細化工作流程,使工作高效開展。嚴格的監督能及時發現問題,立即整改,提升護理管理質量。
護理精細化管理應用至ICU的肺部感染管理中,能有效縮短感染治愈時間以及ICU住院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