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芹,盧筱蔚,楊曉洋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蘇州九龍醫院神經外科重癥監護室,江蘇 蘇州 215000)
神經外科主要收治嚴重腦出血、腦外傷等患者,伴有較高的死亡率、并發癥以及治療時間較長等特點,對護理質量要求逐漸增高。我院在此環境下提供細節化護理管理模式,可有效降低不良癥狀發生,提高臨床護理效率,且預后效果顯著[1]。本文選取神經外科患者實施上述護理模式進行分析,詳細如下。
選取2019年4月~2020年5月將66例神經外科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按隨機數字表法將其中33例納進實驗組(給予細節化護理管理),剩余33例納進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模式),男女比例分別為:16:17、15:18例;年齡分別為:28~76歲、30~75歲,平均值分別是:(50.32±5.83)歲、(52.23±7.36)歲。組間患者的各項基本信息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干預,詳細掌握患者基礎信息,并嚴密觀察其各項指標狀況,遵醫囑給予用藥指導,且對患者實施健康教育,給予其常規心理護理干預。實驗組實施細節化護理管理:(1)提升護理人員素質,細節化護理干預屬于系統性管理理念,對護理人員的各項操作存在極高的要求,因此實施細節化護理管理前,需對護理人員實施針對性培訓,促進其加強細節意識,使護理人員提高各項操作能力。(2)加強護理人員風險意識,護理期間需嚴格加強護理人員的風險意識的認知,告知其護理細節在工作的重要性,及時發現護理期間所存在的危險環節,并加以糾正。(3)加強對患者管理,護理工作順利實施的基礎主要建立于和諧的醫患關系,詳細掌握患者病情狀況及基礎資料,嚴密檢查其精神狀況及身體狀況,進而為其制定科學性護理方案。同時詳細告知患者自身疾病相關知識,有效掌握注意事項,進而降低不良事件發生。
(1)觀察2組護理質量、護理操作技術評分,總分為0~100分,分值越高表示護理質量越佳。(2)參照美國研究健康調查表(SF—36量表)評價生活質量[2],其中包含軀體功能、認知功能、社會功能3項目,總分0~100分,評分越高,生活質量越好,分數與生活質量成正比。
采用SPSS 19.0統計軟件進行計算分析。
實驗組護理操作技術評分平均值是96.52±14.32分,護理質量評分平均值是95.88±13.54分;對照組護理操作技術評分平均值是81.42±12.61分,護理質量評分平均值是80.61±11.56分,兩組比較存在顯著差異,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4.546,t2=4.927,P<0.05)。
實驗組護理前生活質量評分平均值是66.52±9.87分,護理后生活質量評分平均值是91.23±10.36分;對照組護理前生活質量評分平均值是66.57±10.43分,護理后生活質量評分平均值是80.34±9.42分,2組護理前比較生活質量評分無顯著差異,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0.020,P>0.05),2組護理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存在顯著差異,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4.468,P<0.05)。
近年來,隨著我國醫療護理服務水平不斷完善,最新研究顯示,細節護理管理應用于神經外科患者中效果顯著,該護理模式主要以患者為中心,對護理人員的理論水平、護理技術均存在較高要求,注重細節管理,對患者心理、生理提供針對性、全面性護理干預,促進醫院多項管理制度順利實施,進而加強患者對護理干預滿意度[3]。同時該護理模式在神經外科護理中可有效加強護理人員的積極性及責任心,糾正工作中的被動態度,為患者提供針對性護理服務,及時解決護理問題,為后期治療奠定重要基礎。王亞娜[4]將細節護理管理模式應用于神經內科護理中效果顯著,實驗組患者并發癥、住院時間以及住院費用顯著低于對照組,且在護理滿意度、疾病掌握程度方面得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充分說明該護理模式可有效縮短患者住院時間,降低不良癥狀發生,且在一定程度中降低治療費用,同時促進患者詳細掌握疾病相關知識,提高患者護理服務滿意度。而本文研究顯示,實驗組護理質量及護理操作技術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且生活質量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充分說明神經外科護理中實施細節化護理管理效果顯著,可有效提高護理質量,值得臨床應用及推廣。
綜上所述,神經外科護理中實施細節化護理管理效果顯著,值得在護理領域中廣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