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云光
(重慶市開州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重慶 405400)
在項目教學法中,一般較為關注的是學生的實踐能力,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可通過項目的設置進行培養。內科的護理學課程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如果僅僅依靠課堂教學,會因為知識點的抽象而導致學生無法更好的了解[1]。將項目教學法引入實踐教學中,利用單個項目學習其中知識點,讓學生可以在實踐中更好的掌握相關護理知識,并將教學和時間相互結合。對于項目教學而言,在整個素質教學中屬于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通過此教學模式可以讓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全面調動,對學生的潛能開發,使其解決問題的能力得以有效培養,讓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更好的提升。
參與研究的目標為中職中專內科護理學學生,這些學生的納入時間為2018年1月~2019年1月,按照不同的教學模式將100名學生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研究,兩組中的學生人數相同,其中女96人,男4人。年齡16~17歲,學生的平均年齡為(16.10±0.20)歲。對比兩組研究的基礎資料后無顯著差異,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應用的方式為傳統教學法,和內科護理學的相關知識進行結合,按照實際的課程安排,對學生展開課堂講解活動,對教材中的難點和重點進行充分掌握,并將相應的教學規劃制定出來,全面構建學生的知識體系。
觀察組應用的方式為項目教學法,具體如下:① 設置課程。需合理的設計各個項目,需教師具有較高的能力,而且還需將自身的角色進行轉變,教師已經不再是教學的主體,需對學生在課堂中的地位加大重視,明確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只有這樣才可以讓項目的完成質量得到顯著提升[2]。針對項目設計,以下幾點需加大關注:相關課程需要至少3位內科護理專家進行討論,然后和一定數量的學習項目相互結合,按照遞增的原則對增加難度,在教學項目中還需具有一定側重,對某一方面的技能和知識進行強化,并將預習規劃制定出來。② 合理分組。需對學生的基本情況進行掌握,按照學生自身水平分組,讓每個組的平衡得以維持,通過小組的形式將項目完成。小組是主體,教師需做好指導的角色,有效培養學生的自身能力,可以將自主能力充分發揮出來,加強小組成員的鍛煉,保證每個學生都可以將自身的價值實現。③ 完成項目任務書。完成小組討論后,需按照流程將相應的任務書完成,在任務書上全面展示入院護理的安置措施、病情觀察、住院中的生活護理、患者的治療護理以及出院指導等。學生的情況教師可以通過任務書全面了解,將相應的知識體系結構圖為學生繪制出來,這樣可以讓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更好的提升[3]。④ 操作示范。教師全面分析學生的各項任務書后,需將其中的薄弱環節找出,然后和實際情況結合,展開相應的操作示范,將其中存在的錯誤進行講解,讓學生可以對自身知識的薄弱環節更好的理解,并加強自身的鞏固練習,使教學的質量得到整體提升[4]。
使用SPSS 21.0分析,計數資料使用%表示,應用需x2對組間數據對比進行檢驗,P<0.05表示研究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學生通過不同的教學模式教學后,對比學生閉卷知識考核情況和應對操作技巧以及病理分析情況后,發現觀察組顯著優于對照組,同時觀察組學生對教學的滿意度也顯著高于對照組,產生的差異十分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應用項目教學法對學生展開內科護理教學時,在其中教師是學生的指導者和組織者,師生之間的交流通過此教學模式可以得到進一步增強,學生不再像以前傳統教學模式中被動接受知識,而是對知識進行主動探索,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5]。在項目教學法中,日通過項目的設計,可以對各項知識情況進行全面了解,對知識進行掌握時,可以通過小組討論和任務書全面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提升整體的實踐能力和學習能力,讓自身的職業能力得到培養。甚至還可以認識到自身的不足和具有的優勢,顯著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將項目教學法應用于中職中專的內科護理學實踐教學過程中,對于教學質量的提升和學生臨床適應能力的在增強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