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穎
(江蘇省中醫院,江蘇 南京 210029)
冠心病心絞痛對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不利的影響。由于患者醫療知識水平較低,患者受到疾病的困擾,往往易出現負性情緒。同時,該病具有病程遷延、反復性強及治療周期較長的問題,患者依從性較差,從而對生活質量影響較大[1]。為了進一步促進患者治療效果的提升與優化,護理人員應積極做好患者健康知識宣講與心理護理干預工作的有效開展與落實。本次研究針對在冠心病心絞痛患者應用健康教育和心理護理干預進行了分析。
選取2019年1月~12月醫院收治冠心病心絞痛患者300例,采用隨機數字列表分為兩組,各150例,對照組男85例,女65例;年齡30~70歲,平均(50.82±3.46)歲;病程1~9年,平均(5.24±0.41)年;研究組男87例,女63例;年齡33~71歲,平均(52.27±3.58)歲;病程1~10年,平均(5.48±0.39)年;兩組基本資料無差異,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行常規護理,對患者病情與生命體征進行持續性監護、做好藥物使用方法說明以及告知相關醫療知識與注意事項。
研究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行健康教育和心理護理,如下:(1)健康教育護理:責任護士詳細了解患者資料,制定針對性護理方案。為了進一步推動醫療健康知識的宣講效果,責任護士應根據患者文化水平進行健康知識講授,以確保患者可以對相關醫療知識理解。應確保相關知識的系統性講授,從冠心病心絞痛發病知識的角度分析,幫助患者進一步認清自身的健康情況。告知相關藥物的治療原理與遵醫囑服藥的重要性,從而使患者按時服藥。此外,責任護士應根據患者健康情況為其制定運動與飲食方案,從而有效實現體質的增強,為患者健康恢復奠定基礎。(2)心理護理干預:責任護士積極與患者交流,針對性開展護理工作。一方面,責任護士應對患者不良心態進行引導,幫助患者緩解負性情緒;另一方面,應幫助患者實現精力的分散,從而有效接納自己,創建良好生活心態。
患者醫療知識掌握水平、護理依從性、心理狀態作為主要評價標準。醫療知識掌握水平采用自制量表分析,量表滿分100分,得分越高表示掌握水平越好;護理依從性依據患者服藥情況及對于護理工作的配合情況評定,分為完全依從、部分依從以及不依從;心理狀態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定,量表標準總分53分,得分越高表示其心理狀態越差[2]。
護理前,研究組醫療知識掌握水平為48.55±3.59分,對照組48.59±4.15分,護理后,研究組為90.04±2.14分,對照組為73.07±3.85分,研究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研究組完全依從70例,基本依從71例,不依從9例,總依從率為94.00%,對照組分別為64例、58例和28例,總依從率為81.33%,研究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護理前,研究組SAS和SDS評分(48.14±3.14)分和(47.59±3.14)分,對照組為(48.57±2.69)分和(48.36±2.85)分,護理后,研究組SAS和SDS評分(20.14±2.14)分和(21.04±1.96)分,對照組(33.08±2.55)分和(30.57±2.74)分,研究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冠心病心絞痛主要由于患者心肌供血能力下降導致,表現為壓榨性疼痛、咽喉緊張以及發射性痛感。近年來,隨著社會生活節奏加快與工作壓力增強,該病的發病年齡呈現年輕化趨勢,從而對人們健康構成了影響[3]?,F階段,主要采用藥物治療,但該病治療時間較長,且患者醫療健康知識薄弱,難以遵照醫囑用藥和戒除不良生活習慣,對患者恢復有不良影響[4]。同時,該病具有反復性,多數患者易出現焦慮與抑郁等心態,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為了進一步實現患者治療效果的優化,護理人員應積極做好健康知識的合理宣講,同時推動心理護理干預的有效落實,幫助患者建立積極的心態,提升患者恢復奠定良好的基礎與保障。
研究表明,應用健康教育與心理護理,患者醫療知識掌握水平與護理依從性顯著提升,有效推動了心理狀態的優化。
綜上,為了合理推動冠心病心絞痛患者治療效果的提升,護理人員應積極做好健康教育與心理護理干預模式的引入與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