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輝,薛德旺*
(北京回龍觀醫院,北京 100096)
隨著高質量護理服務的深入發展,使得患者對精神科護理服務要求愈來愈高[1]。精神科康復病房具有高職業風險性以及高專業性。目前,精神科護士的專業知識來源于以自畢業后的教育。新護士通常多為獨生子女,受過高等教育,有想法,受挫能力差。在入職后,其工作能力較差,從而對臨床護理安全造成風險[2]。因此,為低年資精神病護士提供標規范帶教尤為重要。為此,本次對精神科康復病房低年資護士帶教體會予以探究。詳見下文。
10名低年資護士選自2019年1月~2019年6月,均為女性;年齡(21~29歲,平均25.45±0.35歲)。學歷(大專2名,本科及以上8名)。所有低年資護士均對此次研究目的知悉,能夠較好的服從研究安排。
1.2.1 培訓前評估
培訓前,護士長以及護理責任組長,對每位低年資護士的綜合專業能力予以評估,其中包含基本護理理論、康復護理理論、護理操作技術,以及急救理論和急救操作技能等,將以上評估項目記錄為成績。
1.2.2 制定培訓內容
按照精神疾病的特點,由護士長或高年資護士共同制定培訓計劃,其中包括該專業的基本理論知識、基礎操作、康復護理等。以及常見突發軀體疾病的搶救程序,精神科護理風險應急預案等。對低年資護士的培訓情況予以檢查,定期考核,記錄成績。
1.2.3 培訓
(1)基礎理論:護士長以及高年資護士給予低年資護士予以授課,例如精神科常見癥狀觀察以及護理要點,精神科康復治療的種類及方法,護理文件書寫注意事項等。運用PBL教學模式[3]提升低年資護士的掌握應用知識的能力,以解決工作中的問題和困難。
(2)基本技能操作:護士長及責任組長對低年資護士的基本操作予以深入培訓。根據國家護理技術操作規范,結合精神科特點,對護理過程中易出現問題的細微環節,在護理工作進行不斷的改善。定期開展臨床操作實踐評估,基本技能操作培訓,對護理工作質量的提高起到重要推動作用。
(3)護理場景模擬培訓:應用PBL教學,由護士長及責任組長進行護理場景的模擬評估。對護理操作流程規范,觀察患者病情變化的應急處理能力,以及護患溝通和急救操作等進行主要評估。重點提高急救技能以及康復護理水平。
(4)護理查房及業務學習:每月進行護理查房,以評估低年資護士對精神疾病知識點的掌握程度;每周開展業務學習,確保知識更新,使低年資護士能夠及時掌握專業理論知識。
培訓后對低年資護士的培訓效果進行評估。培訓效果差為0~20分;效果一般為20~30分;效果顯著為>30分。
10名低年資護士經過培訓后,其中有1名效果差10.00%,效果一般3名30.00%;效果顯著為6名60.00%,且能夠較好的進行臨床工作。
精神科康復病房具有高職業風險性,以及高專業性。在該病房中多為老年患者,其伴有較多的基礎病,且病情較為復雜,因此其需要專業的康復護理干預。低年資護士因理論及實踐應用能力較差,業務技術水平不高,從而在對患者進行護理時較容易產生負面影響,因此提高低年資護理的專業知識及技能操作尤為重要[4]。
本次研究中的10名低年資護士均為大專及本科以上學歷,其大多為獨生子女,受挫能力較低,其剛進入臨床工作后,遇到問題及困難無法進行有效的應對。其基本護理理論知識較好,但不能較好的將理論知識應用在臨床護理操作中。經過相關的專科培訓,能夠是低年資護士的基礎知識予以鞏固,同時可提升理論與實踐的能力。經專科培訓后,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及基本技能的強化,能夠對危重患者以及病情惡化患者的應急處理能力予以提高,從而能夠向患者提供優質的服務。此次研究中,10名低年資護士經過培訓后,其中有1名效果差;效果一般3名;效果顯著為6名,且能夠較好的進行臨床工作。從結果中可以看出,通過規范帶教后可具有較好的效果。
綜上所述,此次研究中,對精神科康復病房低年資護士采取規范化帶教,其效果較好,可提高低年資護士的精神科康復護理知識,促使其能夠勝任臨床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