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冬琴
(正寧縣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甘肅 慶陽 745300)
子宮內膜異位癥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性交痛、月經不調、痛經等,屬于多發性婦科疾病,病情嚴重者不孕風險顯著增加,不但損害患者身心健康,也會影響其家庭和諧。當前,臨床主要采用藥物及手術等治療方式,配合針對性、個體化護理干預措施可對患者預后產生直接影響[1]。現將在我院婦科接受治療的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122例作為研究對象,評價患者應用綜合護理對改善其預后所產生的影響,如下。
1.1 一般資料。將2019年4月至2020年1月122例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納入本次研究,納入標準:經B超等檢查方式并結合患者臨床體征等確診病情;B超檢查可見明顯增大子宮、子宮基層光點增多等;臨床癥狀表現為周期性肛門墜脹、性交痛、月經失調等。排除標準:惡性消耗性病變者;凝血系統功能障礙者;伴有嚴重心肺肝腎等臟器功能不全者[2]。隨機將122例患者分成研究組(n=61)和參考組(n=61),其中研究組患者年齡22-47周歲,平均(35.46±5.23)周歲,病程5-13個月,平均(7.76±1.03)個月,參考組患者年齡21-46周歲,平均(34.79±5.21)周歲,病程4-13個月,平均(7.53±1.09)個月。入組患者經隨機分組后對比其病程等基本資料無明顯差異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接受術前備皮、檢查指導、病情監控、感染預防等常規護理干預,為研究組患者提供綜合性護理干預,如下:
1.2.1 術前護理:患者入院后為其提供入院宣教,由責任護士與患者進行交流,為患者介紹住院規則、醫院環境以及醫護人員,同時對患者加強健康教育和飲食指導,豐富患者對自身病情的了解。術前對患者加強基礎護理,指導患者進行皮膚清潔并常規備皮,觀察皮膚是否有破潰或者感染等表現,指導患者禁飲、禁食[3]。此外,還需要注重患者實施心理護理,受陌生醫院環境、醫護人員等的影響,患者極易出現巨大的情緒波動,護理人員應該加強巡視并主動與患者交 流的形式了解其心態變化,引導提出疑問并充分運用自身掌握的專業知識耐心做出解答,幫助患者了解疾病控制方案以及預后等。向患者介紹術中需要注意的相關問題,規范患者的治療行為,防止其不當行為對治療進程或者康復進程造成干擾[4]。
1.2.2 術中護理:監控患者生命體征,及時采取防寒保暖措施,與手術人員默契配合,在無菌環境下進行各項操作,保持動作輕柔,避免損傷患者皮膚或者器官或者組織。
1.2.3 術后護理:術后對患者進行心電監護并監控其血氧飽和度、心率、呼吸頻率等生命體征。詢問患者疼痛程度并明確疼痛性質和部位,若患者有強烈疼痛感且無法耐受可遵醫囑為其提供鎮痛泵鎮痛治療。每日清潔尿道口,將導尿管拔出后沖洗會陰并指導患者保持個人衛生,保持外陰皮膚清潔、干燥。定時幫助患者變換體位,為其提供呼吸道護理,指導患者正確咳嗽,防止劇烈咳嗽導致疼痛感加重,通過轉移注意力、指導患者深呼吸等方式可有效緩解患者疼痛感[5]。
1.3 評價指標
(1)對比兩組治療效果,評價標準如下,治愈:周期性肛門墜脹、性交痛、月經失調等臨床體征完全得到控制,B超檢查顯示盆腔包塊及異位病灶等消失;改善:周期性肛門墜脹、月經失調等臨床體征顯著減輕,B超檢查顯示盆腔包塊及異位病灶等體積顯著縮小;緩解:月經失調等臨床體征減輕,B超檢查顯示盆腔包塊及異位病灶縮小或者未見增大;無效:臨床體征無好轉或者加重,盆腔包塊及異位病灶無明顯變化或者體積增大。
(2)統計術后兩組腹痛、切口疼痛、感染、出血等相關并發癥情況并對并發癥總發生率進行組間對比。
1.4 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 21.0軟件包分析文中所涉及相關數據,百分率(%)表示正態分布計數資料,均數±標準差(±s)表示正態分布計量資料,t、χ2檢驗正態分布計數資料、計量資料,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治療效果對比。研究組臨床治療效果(臨床有效率為98.36%)顯著優于參考組(臨床總有效率為86.89%)P<0.05,見表1。

表1 治療效果對比[n(%)]
2.2 并發癥發生率對比。研究組腹痛、切口疼痛等術后并發癥發生率達8.20%,參考組腹痛等術后并發癥發生率達21.31%,研究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較參考組低,P<0.05,見表2。

表2 并發癥發生率對比[n(%)]
作為婦科常見良性病變,子宮內膜異位癥引發原因包括內分泌功能失調、子宮內膜種植、免疫防御功能缺陷等,以月經異常、痛經等為主要臨床癥狀,不但會加重患者身體不適感,還會導致其心理壓力明顯增加,損害患者身心健康[6-8]。
手術治療配合藥物輔助治療為臨床主要治療方式,圍術期為患者提供心理護理、健康宣教等規范、科學的針對性干預措施,能夠使患者心理狀態得到改善,加深其對醫護人員的信任感,規范其治療行為并提高其配合度,進而可推動圍手術期順利開展,能夠極大地提高護理效果以及治療效果[9-12]。
此次研究中,研究組臨床治療效果優于參考組,切口疼痛等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參考組,P<0.05。綜上所述,同時為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實施對癥治療及綜合護理能夠使術后相關并發癥風險得到有效抑制,能夠保證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