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杰
(齊齊哈爾市不動產登記中心,黑龍江 齊齊哈爾 161006)
人工智能專家技術廣泛使用可以提升科學知識生產的效率,主要表現在文獻研究和實驗室研究兩個方面。人工智能系統可以通過自然語言理解獲取、閱讀和總結所有相關文獻。例如,一個叫做Iris 的人工智能系統的運行方式是:從某個研究主題的演講切入,先使用自然語言處理算法分析演講的腳本,挖掘從開放渠道獲取的研究文獻,然后將相關研究文獻分組并進行可視化,再通過人工標注文獻使機器匹配精度增加,當機器能夠理解文獻的內容和結構時,可以幫助科研人員總結出該研究主題下的所有研究問題、假設、實驗結果等,從而將前人工作完整呈現。此外,機器學習的使用還能夠加快實驗研究的進程。例如,2016 年5 月,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的研究團隊使用機器學習重復了物質的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的實驗室發現過程,從反復設置調整實驗設備的各種參數到產生凝聚態物質,機器學習只用了一個小時,而憑借這一發現獲得諾貝爾獎的三位科學家是在直覺的基礎上經過多年實驗才制造出了物質的凝聚態。由此可見,作為技術的人工智能的進步已經開始反向促進作為基礎研究的科學知識的生產。
檔案編研是檔案部門根據館(室)藏檔案和社會需求,在研究檔案內容的基礎上,編寫參考資料、匯編檔案文件、參與編史修志、撰寫論文專著等。檔案編研工作是檔案利用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檔案部門向社會提供利用服務的一項重要基礎性工作。有了編研工作,才能通過主動提供檔案編研成果,直接服務于社會各項事業,推動和促進地方人文歷史、社會科學的研究;開展檔案編研工作是保護檔案史料、方便利用的有效措施。以檔案編研成果的方式提供利用,可以避免檔案原件的重復使用,減少磨損,從而延長檔案的壽命;檔案編研工作,可以擴大檔案的社會影響力。通過向社會提供檔案編研成果,使廣大利用者看到檔案的價值,加深對檔案和檔案工作的了解。檔案編研成果除具有存史、資政、文化功能外,還具很好的教化功能。許多檔案編研成果都是對廣大公眾,特別是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的生動教材。
人工智能專家技術在檔案編研工作中的應用歸結起來可以從相關文獻挖掘、相關文獻梳理以及相關研判工作三個方面進行應用。具體而言,一是人工智能專家技術在檔案編研工作中的應用中文獻挖掘。在檔案編研工作中充分的進行與編研課題相關文獻內容的搜索,對于全面、系統的編研工作,提升編研工作質量有著基礎性支撐作用。因此,充分發揮和運用人工智能專家技術在檔案編研工作中的相關文獻挖掘作用,能夠有效的提升檔案編研工作的全面性和系統性,使檔案編研成果的參考價值得以更好的發揮。二是人工智能專家技術在檔案編研工作中的應用文獻梳理。檔案編研工作中運用人工智能專家技術能夠較為全面的挖掘各類與編研課題相關的文獻,在此基礎上運用人工智能專家技術中大的體系化、標準化梳理能夠對各類文獻進行規范化管理,為后續深入進行高質量的檔案編研工作提供有力保障。三是人工智能專家技術在檔案編研工作中的應用的編研。對于人工智能專輯技術在檔案編研工作中最為核心的應用就是進行高質量的編研工作,在編研工作中,通過研發所需編研內容、編研標準、編研質量的程序,通過模擬大腦思維進行相關的編研工作是人工智能技術與檔案編研工作相結合的最為直接目的,也是最為直觀有效的成果。
人工智能專家技術在檔案編研工作中的應用雖然能夠提升檔案編研工作的水平和質量,但是也應當看到人工智能專家技術畢竟還是有人腦控制執行的程序,在具體編研工作中還需要通過檔案編研工作人員進行細致的規范與研判。結合工作實踐,對于人工智能專家技術在檔案編研工作中的應用提出以下三個方面的工作建議。一是加強檔案編研技術、檔案編研方法的學習。隨著檔案參考作用日益受到重視,對于檔案編研工作的技術、方法研究不斷深入,這就要求當納編研工作人員不斷學習創新檔案編研技術、檔案編研方法,提升檔案編研水平和質量。二是動態掌握人工智能技術的新技術、新功能。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為人工智能技術的創新和完善提供了技術支持。在人工智能專家技術在檔案編研工作中的應用過程中,應及時學習和掌握人工智能的新技術、新功能,將新技術、新功能與檔案編研工作實際相結合,提升檔案編研工作的效率和質量。三是注重以人為本,對人工智能編研成果進行人工檢驗與完善。對于人工智能專家技術在檔案編研工作中的應用而言,還需要檔案編研工作人員在人工智能輔助完成相關編研成果的基礎上進行細致的檢驗與完善,使之與編研目的相一致,編研內容更加符合編研課題的要求,更好的發揮檔案編研成果的參考價值和參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