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開朗
(貴州省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楊柳鎮中心完全小學,貴州 印江 555200)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沒有一條富有詩意的情感和審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學生的全面發展。”而藝術是情感的集中體現,藝術教育對與人的情感的培養和提高,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現代文藝大師豐子愷先生說:“藝術是為人生的,人生走到哪里,藝術就跟到哪里。”藝術是凝固的感情,是創新的搖籃,更是素質的體現。作為一名美術教師,我更深刻地體悟到藝術教育是一種陶冶性情、凈化心靈的情感教育。
情感,不會無緣無故地產生。所以,教師要善于采取靈活有效的策略,積極創設生動真切的情境,用真情去撥動學生內心的情感之弦。角色互換,拉近距離。
努力改變“傳道、授業”的模式,把主角的位置讓給學生。不要讓學生產生“上美術課是一種負擔,欣賞理解作品是一項任務”這樣的錯覺。教師可以讓課堂中的自己坐到學生中間去,作為其中的一份子參與到討論、探究等學習活動的全過程中去。從形式上拉近與學生的距離,營造一個愉快教學的氛圍,讓學生放松心情,帶著輕松愉快的情緒去感受,才能得到美的體驗。當然這需要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提前預習。
藝術是感情的表達,是靈魂的體現。教師要善于采取靈活有效的策略,積極創設生動真切的情境,用真情去感染學生,撥動學生內心的情感。創設藝術情境,需要根據美術作品的風格和內容創設相應的環境氣氛。有了良好的情境,就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幫助學生更好地進入藝術欣賞的心理狀態,激發他們進行想象與聯想,培養和鍛煉他們的發散思維,使學生在藝術審美情境中觸景生情,在情感共振中獲得審美體驗,從而陶冶性情,凈化心靈,提高思想境界。
藝術源于現實生活,又高于現實生活。每一件藝術作品都有其產生的背景,體現作者內心的情感。我們在欣賞一件美術作品時,應從了解作者開始,進而了解作品創作的背景及所體現的價值與意義等。只有全面深入地了解作品的創作歷程,才能體會藝術作品深刻的內涵,才能與作者進行心靈深處的交流并產生共鳴。啟發引導學生發散思維,加以聯想、想象。
小學美術教學的重點在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馳騁在富于想象力和創造性的思維當中。在幼小的心靈中埋下藝術的種子,他們就會在成長中,對生活、對藝術、對世界保持長久的興趣。有了興趣,才可能帶著一顆敏銳的心去感受、去體驗、去創造。學生的心理往往擁有最美好的畫面,這是他們通過幼小的心靈去觸碰這個世界而留下的印記,如果可以用美術作品把這些美麗的畫面展示出來,學生會受到極大鼓舞,能激發他們創作的內動力,對培養學生的愛好、欣賞能力及情操陶冶等都又極其重要的意義。
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情境是實現課堂有效教學的關鍵。在教學中,可以設計多種不同的課堂引入形式——故事引入、游戲引入、場景引入等,創設相應的環境氣氛,讓學生投入到故事或游戲中,萌發對美術的情感。
課堂情境的創設還可以根據課堂的具體情況進行深入和發展:(1)讓學生觀察生活,自主深入課堂學習。(2)讓學生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在欣賞藝術后說感受、給藝術取名,用自己的方式理解藝術。(3)有效組織,高效參與,給學生更多的實踐機會,可以結合繪畫創作讓學生運用不同的方式表達情感。
教師可以通過生動地講述,創建一個美術情境,使學生頭腦中形成一幅幅連貫的畫面,甚至可以想象故事發生發展的過程。每個孩子的想法各異,彼此間互相描述,可要求學生據此創作一幅情境畫。
拓寬情境是情感教育的核心和課堂教學的高潮,拓寬美術教育的情境可以通過個人獨立創作、小組合作或師生合作等多種形式的游戲活動,讓學生充分感受不同材質帶來的新奇與樂趣,也從中感受集體精神,投入情感,從而引導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大膽表達自己的情感,不斷提高審美情趣。
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自編故事,充當美術作品中的角色。教師做“攝影師”,用數碼相機把作品收錄下來,最后用電腦將他們的美術作品組合成動畫故事。這種方法把傳統工藝手段和現代多媒體技術整合運用,貼近孩子們的生活,又提高了觀察、造型和結構能力,擴大了他們的知識面和藝術視野。
通過提供給學生感受、表現、創造藝術的機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藝術實踐活動中,并從中學習最基本的藝術知識,養成在日常生活中發現美和積累素材的習慣,提高藝術鑒賞能力和表現能力。鼓勵學生積極把心中的想法用藝術的形式表現出來,使學生獲得藝術審美的體驗,享受成功的歡愉。與此同時,通過藝術教育,著力培養學生的個性、創新精神及合作意識,陶冶情操,發展創造力,并為其他方面的學習創造有力的條件,以促進學生的全面和諧發展。
在美術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有必要針對實際情況,積極引導學生在賞析美術作品(包括大師作品、老師作品和學生作品等)過程中,或針對自己與他人的創作情況、參與美術活動的態度、與人合作的精神以及社會上出現的某種美術文化現象等,通過學生自評、互評和教師點評等多種形式互動交流,鼓勵學生講出并不斷更正自己的感受,加深學生對美術活動過程、結果的反思和內心體驗,及時梳理自己的情感,建構起新的開放性的健康情感體系,時時增強學生參與美術活動的興趣和自信心,并長久促進學生的健康情感不斷向更高層次發展。
當然,我們還需要樹立大美術教育觀,立足小學美術課堂,積極向外拓展和延伸,大力開發并有效利用各種美術課程資源,開展形式多樣的課外、校外美術活動。這樣,課內外相互配合和補充,形成美術教育的合力,以此實現情感教育的多元化目標,最終達到提高學生綜合素養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