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 虎,張其斌,李 婷,李葆光
(甘肅省計算中心,甘肅蘭州 730030)
為加快推進創新服務模式和深入貫徹落實科技領域“放管服”要求[1],提高甘肅省科技計劃管理能力和水平,2018 年甘肅省科技廳在前期試點和借鑒國內項目管理專業機構先進管理經驗的基礎上,結合目前甘肅省科技計劃工作需求實際,經過嚴格的遴選、認定、培育等工作,依托甘肅省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甘肅省科技發展促進中心和甘肅省計算中心三家廳屬事業單位建立首批甘肅省科技計劃項目管理專業機構。甘肅省計算中心作為項目管理專業機構之一,主要承擔創新基地和人才計劃、技術創新引導計劃中科技“小巨人”企業培育和中小企業創新基金等工作,經過兩年多的運行和管理,各專業機構在項目管理過程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績,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省級科技創新基地主要包含省重點實驗室、省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省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省技術創新中心、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等平臺基地,主要圍繞建設創新型甘肅,瞄準科技前沿和重大戰略布局,激發創新主體的活力[2-5],積極推動甘肅省經濟的高質量發展。省重點實驗室作為科技創新基地的重要組成部分,重點開展基礎前沿領域和關鍵技術的研發,是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事業單位科研實力的重要體現,通過近兩年持續不斷優化整合省重點實驗室,在分類、布局、實驗室管理、運行機制和運行模式上均與以往有變化,但是在管理過程中通過不斷總結和發現,甘肅省重點實驗室管理和運行仍存在很多問題亟待解決,本文以省重點實驗室為管理對象,從甘肅省重點實驗室現狀出發,分析實驗室在管理運行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合理的意見和建議,為主管部門下一步優化整合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
經過3 年多的改革形成了新的國家科技計劃管理體系,為順應時代發展需求,甘肅省科技廳參照國家體系形成了符合甘肅省發展實際的科技計劃管理體系,省重點實驗室作為省級科技創新基地的主要構成,其地位顯得尤為重要。
截至2020 年5 月份,甘肅省目前共有107 家省重點實驗室,其中含3 家研究中心,1 家省實驗室,主要集中在蘭州、天水、酒泉三個地區,其余6 個地區零星布局1~2 家省重點實驗室,如圖1 所示。通過圖1可以看到,布局在蘭州市的重點實驗室為84 家,占比為78.50%,在蘭州市省重點實驗室主要分布在城關、安寧、七里河三個地區,分別為54 家、15 家、11家,占比為64.29%、17.86%、13.10%,如圖2 所示。

圖1 甘肅省重點實驗室布局分布圖

圖2 蘭州市重點實驗室布局分布圖
省重點實驗室涵蓋醫學、地球、材料、生命、信息、化學、工程、數理、管理等9 大學科領域,主要集中在工程、生命、醫學三個學科,分別為24 家、22家、21 家,占比分別為22.43%、20.56%、19.63%,圖3 為省重點實驗室學科領域分布圖。蘭州作為甘肅省的省會城市,聚集了省內眾多高校、科研院所,很多重點學科和領域都主要分布在蘭州地區,圖4 位蘭州地區重點實驗室學科分布圖。

圖3 甘肅省重點實驗室學科領域分布圖

圖4 蘭州地區重點實驗室學科領域分布圖
省重點實驗室主要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事業單位建立,企業中我們分為國有企業、省屬企業、市屬企業和民營企業四類,圖5 為省重點實驗室單位性質分布圖,依靠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三家醫院建立的重點實驗室占73%,在蘭州市中依靠高等院校建立26 家,科研院所建立29 家,三甲醫院建立14 家,上述三類占蘭州市目前擁有省重點實驗室的78%,近兩年來,部分省屬科研院所改制脫鉤轉變為企業,依靠此類企業建立的重點實驗室對社會經濟發展起到很大貢獻,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將大量剩余勞動力轉化為產業發展的新動能。

圖5 甘肅省重點實驗室單位性質分布圖
依據國家科技創新基地優化整合方案和我省科技計劃管理改革方案,結合甘肅省實際情況,甘肅省科技廳制定了《甘肅省重點實驗室建設與運行管理辦法》,從立項建設、運行管理、考核評估全方位的制定要求,加強了在學科建設、團隊組建、人才培養、開放交流、經費使用等方面的指導,各個實驗室也結合自身特點,從實驗室設備管理、人員管理、合作交流、經費收支等多方面制定符合實驗室自身的相關辦法。
通過分析對比2018 年度和2019 年度重點實驗室年度報告可以得到,2018 年度設立開放基金的單位為58 家,課題數為284 項,占實驗室總數的55.24%,2019 年度設立開放基金的單位為47 家,課題數為208 項,占實驗室總數的43.93%,設立數目不到一半,從設立開放基金單位數目、課題總數以及占比均有下降,對重點實驗室的發展和擴大影響力顯得尤為不利。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項目資助力度不夠、項目級別較低、實驗室開放程度低、基金知曉度不高都是影響開放基金的重要因素。
甘肅省共有14 個市州,只有9 個市州有省重點實驗室布局,主要集中在省會城市蘭州,隴東南地區的慶陽市、平涼市和隴南市目前沒有一家實驗室,甘南地區的甘南州和臨夏州也沒有建立一家重點實驗室。河西地區的張掖、武威、酒泉和嘉峪關四市布局11 家重點實驗室,僅僅占總數的10.28%。從學科分布來看,醫學、地球、數理和管理四個學科重點實驗室布局全部在蘭州市,生命和信息學科的大部分實驗室也布局在蘭州市,蘭外8 個地區主要布局材料、化學和工程三個學科的重點實驗室,各市州重點實驗室布局不合理,對帶動本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學科發展及其不利,更大程度上不利用促進當地科技水平的發展,不能很好的促進經濟增速。
2018 年10 家主辦國際學術會議10 次、10 家主辦國際雙邊學術會議4 次、52 家主辦國內學術會議164 場;2019 年17 家主辦國際學術會議27 次、10家主辦國際雙邊學術會議4 次、63 家主辦國內學術會議182 場。從兩年數據來看,舉辦學術會議的重點實驗室不足60%,有的實驗室一年舉辦國際、國內學術會議多達10 余次,有的連續兩年沒有舉辦過一次會議,即便派員參加國內學術會議,也是零星個別人數,從對提升重點實驗室知曉度而言極為不利。從近兩年重點實驗室年度報告數據來看,實驗室主持完成成果的轉讓推廣數較低,科技成果轉移和轉化能力不足[6],尤其產學研結合比較薄弱,很多實驗室研究出相關產品,我們的企業需求此類產品,但由于開放程度不高,供需雙方不了解研究情況和需求,導致成果轉移和轉化較低。
從2018 年和2019 年度重點實驗室年度報告數據顯示,設立開放基金的實驗室平均不到一半,而且數量和質量都有下降的趨勢,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設立之初的目的就是為了擴大實驗室的知名度,吸引省內外優秀人才參加實驗室項目建設,提高實驗室大型儀器設備的利用率[7-8],和在鞏固研究方向、穩定團隊、提升質量方面做出努力。但從現狀來看,各重點實驗室并沒有對開放基金的設立引起足夠的重視,從各實驗室的資料中也可以查閱到,部分實驗室甚至缺少開放基金的相關管理制度文件,即便部分設立開放基金的,從基金指南編制,申報發布、申請流程、立項審批、中期檢查、驗收結題、后期評估、版權問題等流程也不是很完善[9-11]。
甘肅省計算中心作為項目管理專業機構,經過3 年多的運行,人員的管理水平和能力已大幅度提高,同時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能承擔并獨立完成各種省級創新基地相關評審和立項工作,并通過實地調研承擔單位和重點實驗室,能客觀、公平、公正的向主管廳局提出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為主管部門下一步決策提供幫助。
過去有的單位一套人員,既掛有省重點實驗室,同時也掛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近兩年甘肅省科技廳通過試點優化整合部分省重點實驗室,根據不同承擔單位所從事的基礎研究或者應用研究,將其轉型為省重點實驗室或者技術創新中心,更加符合承擔單位的發展,有利于他們在相關領域做出更大的成績,通過試點的單位在轉型后,重新定義研究內容和研究方向,更符合省重點實驗室的發展要求。另外,部分實驗室也存在研究方向相近或類似的情形,這樣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科研資源的浪費,各實驗室重復去做同樣的基礎研究工作,基礎數據不能共享,不利于科研成果產出,在原創性和領先性上與省外重點實驗室無法類比。通過將研究方向相近的實驗室優化整合,做大做強,組建研究中心或省實驗室,聚集最優秀的團隊、人才攻關科研。
甘肅省目前還有5 個市州沒有建立省重點實驗室,主要是這些地區科研實力相比隴中和河西地區較弱,所在的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對科研重視程度不夠,對申報省重點實驗室的認識不到位,但是這些地區又具有豐富的資源和鮮明的地域特征。建議主管單位和項目管理專業機構走出去,通過考察調研、實地走訪,主動對接當地科技主管部門和有能力承擔建設任務的依托單位,例如慶陽市擁有豐富的油田資源,可以依托省屬院校隴東學院,聯合長慶油田建立廳市聯合共建省重點實驗室;平涼市目前擁有省屬院校甘肅醫學院,省內綜合三家醫院發揮優勢對口支援,依托甘肅醫學院聯合共建醫學類相關省重點實驗室;甘南州和臨夏州擁有豐富的草食畜牧資源,聯合甘肅農業大學、甘肅省農科院、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畜牧與獸藥研究所等建立農學類省重點實驗室,這也與甘肅省提出構建十大生態產業體系相吻合;隴南地區重點發揮生態環境監測和防災減災,聯合甘肅省科學院、甘肅省地震局、蘭州理工大學等高校、科研院所共建工程類重點實驗室。
通過把科研人員“請進來、走出去”的模式,擴大開放基金的資助力度和基金等級,吸引優秀人員加盟實驗室,增加舉辦國際、國內會議的頻次,實現學術思想交流和提高實驗室知名度,同時積極派員參加高水平學術交流,并做主題報告,展現實驗室研究成果。為激發科技創新主體活力,適時與科技主管部門和企業對接交流,征集企業需求,瞄準靶心,精準發力,解決好供需渠道不一致的問題。另外,省重點實驗室一般均配備該領域先進的大型儀器設備,部分科研院所和高校不具備購買此類設備的條件,擴大實驗室的開放力度,增加大型儀器設備的使用率,通過開放合作交流,與各單位建立良好的協作關系,可有效的促進資源多重利用,增強各學科的發展,提升實驗室知名度。
通過闡述甘肅省重點實驗室地域、學科、承擔單位性質、管理制度和開放基金設立等問題,詳細分析省級重點實驗室在管理運行中存在的問題,并說明研究的必要性和緊迫性,結合甘肅省提出的構建十大生態產業體系,就提高重點實驗室管理運行水平提出對應的研究策略,從新一輪實驗室布局加大優化整合力度、調整布局結構、加強實驗室開放程度等三方面分析,以此來擴大實驗室研究水平和能力,提升影響力,從根本上加快甘肅省在生態環境保護、促進新舊動能轉化,助力甘肅省經濟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