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海燕,劉 軍,張紅梅
(廣元市衛生精神中心,四川 廣元 628000)
近年來廣譜抗菌藥物的不斷研制,雖為臨床抗感染治療提供了更多選擇,但在臨床用藥同時也提高了細菌耐藥性,耐藥菌的出現對于臨床醫療安全影響極大,若患者在院內發生耐藥菌感染嚴重影響患者身心健康及醫院聲譽[1]。多重耐藥菌作為醫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一旦護理工作中未做好相關防控措施即可造成院內交叉感染,嚴重威脅醫患雙方安全[2]。為進一步了解當前精神專科醫院護士對多重耐藥菌感染防控知信行現狀,本文對4家醫院的臨床護士進行問卷調查,并根據調查結果給予臨床一定指導建議,詳細調查內容如下。
2019年1月-2019年6月,隨機抽取廣元市精神衛生中心、達州市精神衛生中心、蒼溪縣精神-衛生中心、巴中市精神衛生中心4家醫院的12例臨床護士為本次調查對象。選入標準:(1)自愿參加本次調查;(2) 具有護士職業證書且工齡≥1年。排除標準:(1)實習和進修護士;(2)調查時間段外出進修、產假、病事假護士。所有護士均為女性,年齡24~36歲,平均27.82±4.31歲。
綜合實際工作經驗及相關文獻設計相關調查表,與調查對象取得聯系,征得其同意后分發調查表,完成調查后回收調查表進行統計。
護士MDRO感染防控相關知識、態度和行為情況,調查表分為3部分。知識部分包括MDRO基本知識、個人防護、手衛生、接觸隔離、醫療廢物和清潔消毒6部分組成,共20個條目,答錯計0分,答對計1分, 得分越高表示知識水平越高, 總分0~20分;行為由個人防護、手衛生、接觸隔離、醫療廢物和清潔消毒5部分組成,共20個條目,按照執行程度分為“完全做得到”“大部分做得到”“約一半做得到”“偶爾做得到”“完全做不到”,依次賦值為5~1分, 得分越高表示MDRO感染防控行為越好。態度由MDRO感染預防、MDRO感染治療、護士防控角色重要性3部分組成,共11個條目,采用Likert5級計分法(5分=非常同意;4分=同意;3分=中立;2分=不同意;1分=非常不同意),得分越高表示態度越積極,總分11~55分。
本次調查發現精神專科醫院護士在多重耐藥菌防控中知識、態度、行為水平均較低,其評分結果為10.26±2.36分、71.63±54分、40.58±4.31分。
3.1.1 多重耐藥菌感染防控意識不足
精神專科醫院的護理人員對于耐藥菌的認識不足,在實際護理工作中認為只要做好相應消毒工作即可避免細菌感染,對于耐藥菌的出現并無深刻認知,對于多重耐藥菌更知之甚少,部分有了解多重耐藥菌的護理人員對于多重耐藥菌的防控重要性認知不足,認為感染發生是每個醫院必然會出現的情況,無法從根本上杜絕,只要在臨床工作中留意即可[3]。
3.1.2 防控知識不足
在耐藥菌的防控環節,護理人員依舊使用以往常規消毒方法實施防控,不僅無法起到良好的殺菌效果,增加了細菌耐藥性,導致多重耐藥菌出現。
3.1.3 缺乏完善的多重耐藥菌監測機制
院內多重耐藥菌感染發生后,缺乏完善的多重耐藥菌管理方法,院內多重耐藥菌監測流程不完善,無法在防控、追查階段達到良好的效果[4]。
3.1.4 依然存在一定抗菌藥物濫用現象
臨床治療中護士對于耐藥菌知識的缺乏導致抗菌藥物使用時缺乏合理性。
3.2.1 強化知識培訓
組織護士接受系統培訓,著重講解多重耐藥菌的產生原因、危害性,提高臨床護士對多重耐藥菌的認知,培養其責任意識,端正護理態度,充分重視多重耐藥菌的防控,并從個人防護、接觸隔離、醫療廢品等各方面進行知識宣教,提高護理人員多重耐藥菌防控能力。
3.2.2 完善相關多重耐藥菌監測
護士臨床護理管理工作中,需不定期對患者病室、手術器械等進行抽樣檢查,發現多重耐藥菌后立即上報,尋找該多重耐藥產生源頭,并予以相應處理。若發生院內多重耐藥菌感染同樣需篩查患者感染原因,避免再發生同類感染,降低院內感染的發生。
3.2.3 合理使用抗菌藥物
規范各類抗菌藥物的使用,如部分小手術患者應盡量不使用或少使用抗菌藥物,在大型手術患者的治療中廣譜抗菌藥物的使用需完全按照醫囑給藥,部分病原菌感染致病患者的治療中抗菌藥物的使用需在確定患者感染病菌類型后給予對應抗菌藥物,避免盲目使用廣譜抗菌藥物進行治療[5]。
總而言之,精神專科醫院護士在多重耐藥菌防控的知信行上依然存在較多不足,需做好相應改進措施,提高臨床多重耐藥菌的防控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