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悅
(北京市朝陽區東三里屯一號院,北京 100027)
病毒性肝炎是臨床上一種常見的傳染性疾病,同時也是肝炎中最常見的一種疾病,多是因為感染肝炎病毒而導致發病,一旦發病對于人體的肝臟損害較為嚴重。病毒性肝炎多數發病緩慢,如果未經及時診斷采取有效治療,常常會導致肝硬化甚至是肝癌的發生,是威脅人類生命健康的一大殺手[1]。目前臨床上乙型病毒肝炎發病率較高,對人體生命健康威脅程度較大。由于乙型病毒性肝炎發病緩慢、病程長,不但對患者身體造成傷害,也會對患者心理健康產生不良影響[2]。所以本院針對應用護理對乙肝患者的護理質量進行研究和分析,具體實施情況,筆者在如下表示。
本次調查,以隨機的方式選取2019年3月~2019年12月期間于我院進行乙肝治療的患者作為本次調查的對象。根據隨機數字表法隨機選取100例患者進行調查,將參與本次調查的患者分為兩個小組,觀察組患者年齡為20~53歲,平均(43.3±2.5)歲;對照組患者年齡為19~51歲,平均(42.0±3.5)歲。兩組均接受心理健康測評和肝功能檢查,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對患者采用常規護理,在患者治療期間密切關注患者病情情況;定期對病房進行通風和消毒,避免發生交叉感染或院內感染等情況,創造安全舒適的住院環境;定期進行病毒性肝炎疾病知識、飲食護理以及運動等方面進行教育和指導。
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對患者進行一對一的個體化護理。護理人員日常需要密切關注患者群情況,詳細記錄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異常表現和用藥情況等。同時護理人員主動與患者進行耐心與其溝通,及時發現患者特殊問題采取相應的解決方案,并根據患者情況指導其飲食、運動等護理方法。護理人員在治療過程中積極鼓勵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心理干預等方式,對存在不良情緒的患者進行積極引導。
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總膽紅素、谷丙氨酸、谷草氨酸和白蛋白等肝功能檢查指標監測。
將有效數據輸入到SPSS 17.0軟件中進行統計分析,進行t值和x2檢驗,當P<0.05時組間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經過2周的護理和治療后,在肝功能檢查指標情況上比較,觀察組患者總膽紅素(17.1±2.6)μmol/L,谷丙氨酸(48.1±5.2)g/L、谷草氨酸和白蛋白(50.1±4.6)g/L;對照組患者觀察組患者總膽紅素(19.1±3.3)μmol/L,谷丙氨酸(53.1±6.2)g/L、谷草氨酸和白蛋白(56.1±5.9)g/L。
隨著我國經濟和社會的蓬勃發展,人們的生活質量和認知水平顯著提升,人們對于自身健康的關注程度也越來越重視。現如今人們不僅在飲食方面有很大的改變,同時生活節奏、工作壓力以及不良的生活習慣等多方面原因,導致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發病率和感染率居高不下[3]。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種傳染性疾病,通過糞便、血液、體液等為主要傳播途徑。目前臨床研究發現多種病原體皆引起乙型病毒性肝炎發生,該疾病的主要臨床癥狀表現為不欲飲食、身體乏力、厭油膩、納差,甚至時常發生惡心腹脹、肝區疼痛以及黃疸等。隨著醫療和科技的發展,科學家對于病毒性肝炎的預防、治療以及診斷等多方面取得顯著突破,但在護理和疾病教育等方面仍需要進一步提升[4]。筆者通過本次實驗結果統計后發現,人性化護理通過根據患者的體征和癥狀等采取針對性護理,使患者治療效果和治療的依從性有顯著提升[5]。同時針對性護理還尤為重視對患者的心理健康護理,通過對不同的患者采用個體化護理方式,積極對心理異常的患者采取干預,極大程度地減輕了長期受該病折磨患者的焦慮和恐懼[6]。
綜上所述,應用針對性護理對患有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有較好的益處,在心理健康測評和肝功能檢查方面均取得良好的檢測效果,在臨床應用上具有許多優勢值得進一步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