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凱,付艷榮
(1.齊齊哈爾市第一醫院,黑龍江 齊齊哈爾 161000;2.齊齊哈爾市疾病控制中心,黑龍江 齊齊哈爾 161000)
髖關節置換術也稱為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其主要目的是通過專業技術手段將包括股骨和髖臼在內的人工假體固定在人體正常骨骼上,以替代病變關節,使患者恢復緩慢。髖關節置換術經過長期的發展,已經成為一種較為成熟可靠的治療方法,在臨床外科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1]。快速康復護理是一種常見而特殊的外科優質護理模式,可以縮短患者住院時間,促進患者早日康復,減少焦慮、焦慮、緊張等負面情緒,優化護理效果,提高護理質量。本研究探析了快速康復外科理念在髖關節置換護理中的價值,報道如下。
將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110例髖關節置換患者,雙盲隨機法分二組。各55。
其中實驗組年齡48~76歲,平均(58.21±2.27)歲,男29例,女26例。對照組年齡45~75歲,平均(58.21±2.91)歲,男28里面,女27例。兩組一般資料統計,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倫理批準。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實驗組實施快速康復外科理念。①與患者溝通,消除負面情緒,幫助患者樹立手術信心;在實際情況和自身條件的前提下,提出一系列康復建議,鼓勵患者下床;參與肢體功能鍛煉,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防止運動損傷和過度運動。②術前進行排便、咳嗽、深呼吸等床適應功能訓練。講解示范肢體功能訓練的方法,如股四頭肌等長收縮、踝關節、直腿抬高等。③胃腸準備:術前1 d早餐、午餐、晚餐正常進食,睡前攝入碳水化合物800 mL左右,糖尿病患者除外。術前靜脈滴注能量合劑和預防性抗生素。術前一晚安慰疏通患者消除緊張,必要時口服或肌肉注射鎮靜劑。④選擇靜脈全麻復合硬膜外阻滯用于快速通道麻醉,不僅能達到最佳麻醉效果,而且可大大減少全麻阿片類藥物的使用。減少藥物本身及其代謝產物對肝腎功能的影響和對循環系統的干擾,使患者術中、術后生命體征平穩。手術初期使用空氣加熱器維持手術室溫度>30℃;加熱手術臺床墊保暖;輸液時使用加熱裝置維持頭部和上肢體溫,使患者中心溫度始終保持在35℃以上,從而減少手術應激反應,有效保護器官功能。控制輸液量和輸液速度。術后有效鎮痛:應用病人自控靜脈鎮痛泵(病人自控靜脈鎮痛PCIA),從清醒麻醉到術后持續鎮痛48 h,有效促進術后早期活動、咳嗽、咳痰,降低心肺功能障礙發生率。⑤術后強化康復治療:康復訓練隊成員負責定期輔導、幫扶、監督、發放康復訓練表,但要根據個體差異隨時調整。手術當天進行踝關節屈伸、股四頭肌等長收縮。術后6小時可少量飲水,無不適可給予流食,并逐漸轉化為普通飲食。
比較兩組護理前后生活質量評分(0~100分,越高越好)、住院時間以及醫療費用水平、下肢深靜脈血栓率。
SPSS 23.0軟件中,構成比用x2統計,計量則行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意義。
護理前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均顯著升高,而其中實驗組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中,護理前對照組髖關節功能評分是61.77±3.26分,護理后是82.46±3.33分。護理前實驗組髖關節功能評分是61.24±3.67分,護理后是95.056±3.73分。
實驗組住院時間以及醫療費用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住院時間以及醫療費用水平分別是9.55±2.27天和12.55±2.17千元。而對照組住院時間以及醫療費用水平分別是12.81±2.54天和17.21±2.55千元。
實驗組下肢深靜脈血栓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x2=6.101,P=0.013<0.05)。實驗組下肢深靜脈血栓有1例1.82%,而對照組下肢深靜脈血栓8例14.55%。
快速康復護理是指采用一系列有循證醫學證據的圍手術期優化管理措施,包括快速通道麻醉、微創技術、最佳鎮痛技術和術后強有力的護理(如術后早期進食、鍛煉等),以減輕患者的身心應激,從而達到快速康復的目的[2]。快速康復護理可避免患者產生心理和身體壓力,使患者早日康復。近年來,快速康復護理在外科疾病護理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快速康復護理護理理念的提出,對髖關節置換患者的臨床護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護理人員應在實踐中積累經驗、總結教訓,以積極的工作態度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緒,以專業的護理方式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護理干預結合快速康復護理的護理理念,將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降至最低,使患者在舒適的環境中積極配合治療,迅速康復出院[3]。
該研究的成果顯示實驗組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住院時間以及醫療費用水平低于對照組,下肢深靜脈血栓率低于對照組,存在顯著差異,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髖關節置換患者實施快速康復外科理念效果確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