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華
(大同市第三人民醫院,山西 大同 037008)
ICU患者病情危急且病情多變,多數患者需要進行氣管插管維持生命體征恒定。但部分患者在拔管后呼吸、心率較不穩定,甚至出現呼吸衰竭,對生命造成威脅,及時采取吸氧措施是關鍵[1]。但ICU患者相對普通住院患者病情更加危急,護理人員更應當強化吸氧過程中的護理質量。高流量呼吸濕化治療儀,通過提供高流量、精確氧濃度以及加溫濕化的空氣氧氣混合氣體,為患者進行有效的呼吸治療的方式,可以快速改善患者氧和水平,并保持氣道粘液纖毛的正常運轉。為此本文通過總結ICU氣管插管拔除后經鼻導管濕化高流量吸氧患者的護理方法及效果,為此類患者的臨床護理工作提供指導思想,具體如下。
選擇我院于2019年1月~2020年6月收治的80例ICU氣管插管拔除患者。男47例,女33例,年齡25~80歲。所有患者均進行氣管插管。
1.2.1 經鼻導管濕化高流量吸氧
(1)安裝自動加溫水盒,掛好滅菌水袋,水量不得超過最高水位線。(2)將滅菌水袋掛高,至少50 cm。(3)安裝高壓氧管及過濾片。(4)安裝加溫呼吸管路(包括加溫盒轉接頭和螺紋加熱管路)(5)安裝鼻塞導管,安裝時確保患者口鼻無分泌物。(6)將鼻塞導管饒在病人面部,使導管內冷凝水形成量控制在最少。(7)打開氣源。
1.2.2 護理方法
根據醫囑合理調節氣道濕化溫度、濕度、氧氣流量、氧濃度,使患者血氧飽和度維持穩定。檢查管路連接接口狀態,確保連接無縫隙,供氧通暢,避免漏氣。為保證加溫濕化的效果,應當及時添加濕化液。注意管路積水現象并及時處理,警惕誤入氣道引起嗆咳和誤吸,保持患者鼻塞位置的高度高于機器和管路水平,一旦報警,應及時處理管路冷凝水。指導意識清醒者排痰方法,通過深呼吸、翻身叩背有效咳嗽排除痰液。意識模糊者給予吸痰。對患者痰液進行細菌培養,并將結果及時上報。強化皮膚、清潔護理,避免長期臥床引起壓瘡。密切觀察血壓、血氧、心電等指標,若有異常及時上報并調整吸氧流量及濃度。留置尿管后注意尿液量、顏色、狀態等等,并完善導管護理,避免尿道感染風險。
本次研究觀察指標為護理后1 h、8 h、24 h的二氧化碳分壓、呼吸頻率以及氧合指數,護理人記錄3個時間點的數據并觀察指標變化狀況。
將數據納入SPSS 17.0軟件中分析,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并以()表示,(P<0.05)為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不同時間的指標狀況,呼吸頻率:1 h(16.96±1.55),8 h(16.76±1.64),24 h(17.19±1.87),F= 1.29,P=0.276。二氧化碳分壓:1 h(41.16±2.84),8 h(40.64±3.54),24 h(40.24±2.54),F= 1.89 ,P=0.154。氧合指數:1 h(271.15±12.47),8 h(269.24±13.04),24 h(270.24±12.83),F= 0.45,P=0.640。患者在護理干預后的不同時間段3項指標均無明顯差異,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其生命體征較為穩定。
經鼻導管濕化高流量吸氧可用于預防拔管失敗的支持治療。該項技術能夠為ICU氣管插管拔除提供氧氣,改善氧合指數[2]。產生氣道正壓避免發生肺不張,促進肺復張。同時還能夠避免呼吸暫停風險。
該技術操作簡便且只需要調節通氣流量以及氧濃度參數,易于掌握。但須注意的是ICU患者多處于意識昏迷,其護理工作需謹慎。護理人員應當規范經鼻導管濕化高流量吸氧的護理操作,提高吸氧安全性[3]。護理人員應當掌握經鼻導管濕化高流量吸氧的護理要點以及操作規范,減少有創通氣的使用率。在本次研究中,患者在護理后1 h、8 h、24 h的二氧化碳分壓、呼吸頻率以及氧合指數均無明顯變化,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數據無統計學意義。由此可見,患者生命體征維持較為平穩,此次研究取得一定效果。
總而言之,高流量呼吸濕化治療儀是氧療的重要工具,且安全性高、療效好。強化氧療護理,確保儀器的正常運行,有利于促進氧療效果,規范化ICU氣管插管拔除后經鼻導管濕化高流量吸氧患者的護理工作,能夠維持其生命體征穩定,避免再插管風險,該護理方法具有一定的使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