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巾惠,雷 瑩,袁華敏
(貴州省人民醫院,貴州 貴陽 550000)
重癥肝炎是由于多種致病因素導致肝細胞大量壞死而出現嚴重肝功能損害的一種臨床綜合征,是肝炎最嚴重的類型。為了有效改善并發癥的發生則需要采用有效的護理方式[1]。本文就循證護理的效果展開相關研究,研究內容如下。
選取我科2019年1月~2019年10月收治的采用血漿置換術進行治療的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76例,采用隨機分組法將患者分為兩組,其中實驗組38例,男20例,女18例,年齡38~72歲,平均(51.24±6.2)歲,病程3個月~5年,平均(1.8±0.4)年。對照組38例,男21例,女17例,患者年齡39~71歲,平均(51.15±5.9)歲,病程4個月~4.9年,平均(1.9±0.3)年。兩組患者的年齡、男女比例、病程等相關資料接近,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循證護理方法:根據循證護理程序的四個部分即循證問題、循證支持、循證應用、循證評價,首先根據患者的病情變化及陽性體征隨時提出問題; 根據提出的問題進行文獻檢索,查找出解決問題的有效措施,給予循證支持;并對其真實性、可靠性和實用性進行審慎和討論,將查找的實用措施與臨床經驗、理論知識及患者情況相結合,采用適合患者的方法,制定護理計劃,按護理計劃實施護理;最后對護理效果進行評價[2]。
1.2.1 對照組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方式,在血漿置換術治療后采取針對性的護理內容。
1.2.2 實驗組
試驗組采用循證護理,內容如下。
1.2.2.1 循證護理建立與問題分析
建立循證小組,由護士長及2名血漿置換專業技術組長帶頭,對小組成員進行綜合分析,隨后開展培訓,針對問題分析能力、臨床能力等進行培訓,隨后結合實際病情開展問題探討。
1.2.2.2 循證支持
根據相關問題充分結合相關治療護理經驗和相關信息網站,通過對資料有效分析,提出初步的護理方案,隨后小組展開綜合分析,施行血漿置換技術的患者護理工作增加了難度,采取循證護理根據患者實際情況制定適宜的護理計劃,減輕了患者的痛苦。
1.2.2.3 循證護理實施
有效開展循證工作,首先是健康宣教,定時開展重型肝炎的知識宣教和血漿置換治療的相關知識,提高患者知識儲備;其次是心理護理,分析患者的負面情緒,結合綜合情況給予患者合適的心理引導方式。
(1)MELD評分(由Mayo Clinic的Malinchoc和Kamath于2000年創立的一個判斷晚期肝病病情的評分方式),根據終末期肝病評估模式進行評分,預測肝病患者轉歸情況,MELD分值=3.8×ln[膽紅素mg/dL]+11.2×ln(INR)+9.6×ln[肌酐mg/dL]+6.4×病因,分值越大風險越高。
(2)并發癥發生率:肝性腦病;感染;電解質紊亂。
將數據納入SPSS 17.0軟件中分析,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并以()表示,率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并以率(%)表示,(P<0.05)為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
經過不同護理干預措施實施,實驗組患者在MELD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數據對比如下:實驗組患者的MIED評分為(19.32±4.06)分,對照組為(26.45±6.89)分,(t=5.496,P=0.001)。實驗組并發癥發生率為肝性腦病0例;感染1例(2.63%);電解質紊亂1例(2.63%),對照組肝性腦病1例(2.63%);感染3例(7.89%);電解質紊亂4例(10.53),實驗組并發癥發生率為2例(5.26%),對照組為8例(21.05%),(x2=4.145,P=0.042)。
該方式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的疾病集成,達到減輕病例損害,清楚致病物質的效果,就當前來看,血漿置換可能引起電解質紊亂、感染等多種并發癥,但鑒于沒有更好的治療辦法,需要采用有效的護理工作進行癥狀緩解。循證護理的應用以問題為基礎,基于事實提出問題,隨后圍繞問題進行病情、資料的分析,再結合臨床有效的護理措施制定出護理工作內容,隨后護理工作的開展對于患者的并發癥降低與肝病嚴重程度緩解有著重要的作用[3]。
綜上所述,在血漿置換術進行治療的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恢復過程中采用循證護理方式能夠明顯改善患者的終末期肝功能嚴重程度,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極大的改善患者的生存質量,臨床效果較好,除此予以患者有效的治療外,還要予以患者精心、全面的護理,循證護理是一種科學、有效的新型護理模式,主要是通過查找相關資料,遵循證據的護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