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忞歆
人工智能(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是指智能機器所執行的與人類智能有關的功能,如計算智能(快速計算和記憶存儲能力)、感知智能(視覺、聽覺、觸覺等感知能力)、認知智能(理解、會思考)。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裝備制造業面臨轉型升級,需要高技能人才作為技術支撐。人工智能與裝備制造業融合的過程中,對高技能人才素質開發提出新的要求。根據勝任力理論,從知識、技能/能力、素養層面構建人工智能時代裝備制造業高技能人才素質模型,分析了高技能人才的素質表現,基于構建的素質模型有針對性地提出開發途徑。
智能制造之下,大量的機器取代人工,企業會大幅減少對操作型工人的需求,而且對工人的要求更高,可能一個人操作多臺設備甚至整個車間,也需要具備數據分析、輔助決策等技能,智能工廠對員工的要求在不斷提高。“人工智能+制造”本質上是人機協同,人和機器分別從事各自更擅長的事情,由人來承擔更多創新性的工作。裝備制造業在與AI融合的進程中,迅速變革的產業結構對高技能人才素質更高的要求。在專業技能的基礎上,員工還需要具備更強的學習能力來適應快速變化的柔性生產需要,員工的系統思維能力、需求理解能力和需求響應能力也至關重要。高技能人才要關注產品的創新升級必須具備工業知識與信息知識的復合、生產能力與分析能力的綜合。企業必須通過有針對性的開發體系來儲備一批既懂裝備又懂AI的復合型人才。
1.專業技術知識。專業技術知識是指高技能人才通過教育和工作所獲得的順利完成其特定工作的特殊知識。高技能人才在專業技術知識上要精通與裝備制造領域、AI相關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術知識、技術標準、規范和規程,熟悉裝備制造行業的技術狀況和發展趨勢,能分析并處理重大技術問題,并能夠總結經驗。在AI背景下,高技能人才具備的專業技術知識要呈現復合化與精細化相統一。
2.公司知識。公司知識是指與公司經營有關的知識,包括裝備制造行業知識、企業文化(發展歷史、價值觀、經營理念、經營哲學等)、公司組織結構、公司基本規章制度、業務流程等。高技能人才在公司知識方面需要洞悉裝備制造行業在AI背景下的發展趨勢與重大變化情況,能夠基于企業整體戰略規劃,對企業整體運作流程與管理制度提出系統、科學的建設方案,從而支持、確保戰略目標的實現。
3.產品知識。產品知識是指與公司產品有關的知識,包括產品的名稱、特點、性能、優缺點,與裝備行業其他公司相比的優劣勢、銷售狀況、市場價格等知識。高技能人才要精通公司所有產品的詳細資料,并能對AI背景下產品的規劃與設計提出合理化建議。
1.整合設計能力。整合設計能力是指相關人員根據自身掌握的知識、技能,結合市場上的需求信息,具備預測相關領域的流行和發展趨勢,不斷進行整合,并設計出符合市場需求產品的能力。高技能人才需要把握好AI給裝備制造業帶來的沖擊,迅速領悟本企業在行業中獨特的風格與文化、市場定位、戰略規劃,通過分析裝備制造業的流行與發展趨勢,能夠獨立完成整合設計任務,并將AI與行業的融合理念熟練地應用到產品設計中,優化升級產品設計流程并針對問題環節進行總結。
2.手腦并用操作能力。手腦并用操作能力是指相關人員動手能力強,有過硬的實際操作能力,在生產實踐中以腦力為主、手腦并用,能夠運用生產實踐經驗、先進的技術手段、高效解決問題的能力,及時發現、分析、判斷、解決生產實踐中的問題。AI時代的高技能人才需要具備高超的操作能力,這不僅僅是掌握傳統的“手藝”和某些“絕活”,更要具有現代化專業理論知識的“手腦聯盟”技能。裝備制造業高技能人才需要在操作中引入智力知識,運用腦力勞動來解決復雜問題。
3.創新能力。創新能力是指相關人員不墨守成規、不受以往經驗的束縛,能夠不斷改進工作與學習方法,積極適應新觀念、新形勢發展要求的能力。高技能人才作為AI時代裝備制造業技術創新的重要力量,要充分發揮其創新能力,從而為裝備制造業搶占AI時代發展的制高點,為企業發展爭取競爭優勢。裝備制造業的高技能人才要在掌握先進生產技術的基礎上,不斷利用所掌握的專業知識和技術進行裝備改造、工藝革新、技術改良等,在生產過程中創造性地開展各項工作。
4.學習能力。學習能力是指相關人員通過閱讀、聽講、研究、實踐等獲得專業知識、職業知識,以及與他人分享專業經驗的能力。AI時代對所有勞動者的學習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高技能人才則要尋找學習機會,對產業領域的新技術不斷追蹤學習,自覺主動地學習AI及行業發展知識,掌握新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提高綜合實力以適應崗位及技能需求的變化。
5.應變能力。應變能力是指相關人員采取行動迎接即將來臨的調整,或提前思考如何適應未來機遇和挑戰的能力。AI時代高技能人才的應變能力主要表現在對新技術、新工種方面的適應與轉變。裝備制造業的革新需要高技能人才融入知識、經驗及智力因素通過高精尖的操作技術來應對。高技能人才要能正確預見AI給裝備制造業帶來的變化,并在變化發生時快速捕捉到客觀環境變化給企業及部門帶來的市場機會,制訂有效的調整計劃。
1.主動性。主動性是指員工日常工作中按照自己設置的目標主動承擔相應工作而不需要他人推動的素質。高技能人才有主動性素養就會對工作產生激情,不需要任何正式的指派,能夠個人承擔風險去完成工作;能夠承擔工作職責之外的任務,并積極努力完成;在AI時代,通過自身努力擴展工作內涵,獲取新技能、新經驗。
2.責任心。責任心是指相關人員對自己、對他人、對組織所負責任與義務的認識,以及遵守規范、承擔責任、履行義務的自覺態度。高技能人才的責任心素養表現在工作中勇于面對出現的問題承擔責任,自覺維護企業利益,以身作則承擔責任和履行義務;在AI時代發掘自身潛力、促進個人發展與企業發展的統一。
3.敬業精神。敬業精神是指個人基于對職業、崗位工作的熱愛而產生的一種全身心投入的精神,不斷調整自己的行為以符合組織要求和組織利益的愿望與能力。高技能人才的敬業精神素養是以扎實的專業知識為基礎,熱愛本職工作,不斷進取;在AI時代以企業的利益及整體和諧性為目標。
4.成就導向。成就導向是指個人希望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務或達到一個優秀績效標準,強烈追求成功的持續性愿望。AI時代,高技能人才的成就導向素養表現在工作中關注后果、效率、標準,并追求改進產品或服務;為自己設置有挑戰性的目標并完成;在工作過程中不斷總結創新并能應用于以后的工作;在組織中力求卓越。
通過高職院校大規模擴招,不斷提高接受高等教育人才和專業技能人才在勞動力中的占比,促進人才資源優勢達到最大化,這也能實現政府“穩就業”的目的。采用職業教育的途徑,短期來看能解決結構性就業失衡的問題,長期來看能解除高技能人才匱乏的難題。辦好職業教育,必須平衡好質量與數量之間的關系,從師資力量、辦學條件等方面切實嚴把教育質量關。同時,高職院校要積極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做好高技能人才培養與用人單位的銜接,靈活配置教育資源。
高技能人才“1+X”育訓協同體系是指在政府統籌、行業指導、職校與企業參與的框架下,高技能人才的學歷證書和職業技能證書之間的協同與整合。其中,“1”是指學歷證書,“X”是指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則是指兩類證書之間的協同。“1”學歷證書教育能夠在專業知識與技能方面培育高技能人才的素質,形成縱向職業生涯發展的持續動力。“X”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培訓具有時效性和彈性,精準化定制復合型職業資格,從能力和職業素養上提升高技能人才的復合技能。“1+X”育訓協同體系以高中畢業生為基本對象,同時將社會生源中的退役軍人、下崗職工、農民工作為拓展群體,使“高技能人才”的概念外延得到擴展,對象得到極大擴充,為AI時代裝備制造業發展提供創新人才支撐。
整合行業資源,委托相關部門建立智能制造技能培訓平臺,采用在線教育的方式,聚集全社會資源做好免費、高水平的智能制造技能教育。加強培訓課程、教材建設,在課程體系中注重計算機、人工智能、電子等知識的教學,讓高技能人才掌握一定的算法等人工智能知識,更能適應AI時代的先進生產技術原理,提升高技能人才破解技術難題和產業應用中技術創新的能力。裝備制造企業通過對接該培訓平臺,結合自身實際開展在崗培訓。同時,各高職教育機構可以利用該平臺進行學生的新技能培訓,高技能人才也可以在培訓平臺上進行實踐交流。
工匠精神是一種職業精神,包括敬業、精益求精、專注、創新等方面的職業價值取向和行為表現。高技能人才要具備工匠精神的品質,要有前瞻性的眼光和思維,走出思維定式,實現技術創新的整體推進。AI時代,裝備制造業高技能人才在工匠精神的引領下,培養智能制造的意識,意識到AI給裝備制造業帶來的機遇,主動利用互聯網來改進現有的工作模式,積極探索革命性變革的可能性,明確AI給產業發展可能帶來的威脅并做好防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