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俊婭
(江蘇省宜興市官林醫院,江蘇 無錫 214251)
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通常表現為肢體腫脹,疼痛,下肢無法正常活動。此類患者極容易產生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基于對此種疾病的了解程度不夠,易對醫護人員產生抵觸,排斥等心理,影響治療效果[1]。本次研究以6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觀察優質護理對其的應用效果,詳細情況如下。
選擇我院于2017年7月~2019年6月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60例,根據隨機選擇法分為觀察組和治療組,各30例。其中觀察組男13例,女17例,平均年齡(72.3±5.2)歲,采用常規護理手段進行護理,治療組男14例,女16例,平均年齡(73.5±5.7)歲,采用優質護理進行護理。兩組患者在基礎資料上無顯著差異,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觀察組給予常規的治療和護理。治療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給予優質護理,詳細措施如下:(1)術前護理。護理人員在手術的前一天對其進行訪視,在訪視的過程中面帶微笑,盡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與患者進行交流并延伸至患者家屬,打消患者的疑慮,增進對醫護人員的信任。同時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為其制定個性化護理方案,例如對于體型較瘦年齡較大的患者進行壓瘡風險評估并采取相應的措施,對高度緊張的患者術前使用鎮靜劑。(2)術中護理。實施手術的當天,患者進入手術室,護理人員熱情接待,必要時給予牽手鼓勵,給予合適的體位,注意保暖。患者需植入內固定材料,因此對無菌操作的要求更為嚴格,通常在術前0.5 h使用術前抗生素。護理人員根據手術醫師的習慣準備一份詳細的物品清單,以防在準備物品時出現遺漏,同時選擇經驗豐富的護理人員洗手上臺,與手術醫師主動配合,提高手術效率。正確使用骨科牽引床,平時加強護理人員的培訓,使其對基本性能和操作熟練掌握。成功植入髓內釘后,應及時放松牽引,防止坐骨神經受到損傷。術中護理人員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以防發生病情變化。(3)術后護理。手術完成后,護理人員與麻醉師、手術醫生一起把患者安全送回病房,正確安置好體位,與病房護士做好交接,與患者家屬交代注意事項。術后第二天護理人員到病房進行隨訪,問候患者,用較通俗易懂的方式向患者介紹手術大概情況、必要的術后注意事項及健康指導,囑其安心康復。了解患者的需求以及對手術室護理人員工作服務的滿意度。對手術醫師進行反饋了解術中配合、服務臨床需要改進的方面以及根據醫生個性化特色給予個性化服務,使醫護配合更加默契。
研究結束后,對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和護理滿意度進行對比。采用問卷調查方式進行統計,總分10分。十分滿意,8~10分;滿意,5~7分;不滿意,0~5分。
采用SPSS 19.0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組的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觀察組,兩組差異顯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觀察組發生并發癥8例,發生率為26%,治療組發生并發癥1例發生率為3%,差異顯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6.405,P=0.011,P<0.05)。
股骨粗隆間骨折在老年患者中較為常見。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快,其患者人數也在顯著增加,對我國老年人群的健康產生嚴重的威脅。對此類患者通常采用手術治療,臨床效果較為顯著,但老年患者因對其治療方式不了解,排斥心理較為嚴重,不利于后期康復,因此,高質量的護理措施十分必要[2]。
手術室優質護理是以患者為中心的一種護理模式,在細節之處彰顯溫馨的服務理念。術前,對患者進行疏導,使其不良情緒得以消除,提高患者在術中的配合度。術中,護理人員通過與手術醫師的良好配合,使手術質量得到提高,可有效的降低患者術后不良反應發生率。術后,對患者生命體征進行密切觀察,指導患者進行康復訓練,為其指導健康的飲食方案,提高患者的預后效果,促使患者盡快康復[3]。
在本次研究中,治療組的護理滿意度和并發癥發生率均顯著優于觀察組,兩組差異顯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得知,采用優質護理模式對于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療效顯著,可有效提高患者對醫護人員的滿意度。
綜上所述,對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行優質護理進行護理,可有效的降低患者不良情緒的發生,提高患者對護理人員的滿意度,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