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鴻昌
(福建省永安市農業農村局,福建永安 366000)
永安市隸屬福建省三明市,現有柑桔面積4 127 hm2,產量約7 萬t。依據果園立地環境可劃分為丘陵紅黃壤山地園、沖積土洲地園、山垅水稻土園、丘陵山谷園四種類型,由于氣候、土壤、植被等差異,不同類型果園柑桔害蟲的發生為害情況不盡相同[1]。
近年來,永安市柑桔害蟲發生情況較為嚴重,對產量和品質造成較大影響,本文對4 種不同類型果園柑桔害蟲發生情況進行了調查。在此基礎上,分析了柑桔常見害蟲在不同類型果園的分布和危害情況,為柑桔生產種植區的選擇和常見害蟲預防提供參考。
依據果園立地環境可劃分為丘陵紅黃壤山地園、沖積土洲地園、山垅水稻土園、丘陵山谷園四種類型,分別用I、II、III、IV 類果園表示。
I 類果園多分布在海拔500 m 以下的紅黃壤山地上,園地周圍森林少,原生植被破壞嚴重,多為次生植被,果園裸露面積大,暴曬時間長,相對溫度低,旱情重。果園溫度隨海拔高度、坡向的不同而變化,一般熱量比另三種類型果園高,土壤呈酸性,黏重,因有不同陡度的坡,下雨時易產生徑流,表土流失嚴重,有機質含量少,但通風透光條件好。II 類果園多分布在沙溪、尤溪、金溪和一些小溪的兩岸,地勢平坦,土壤疏松肥沃,透水性好。果園的近處是溪河,由于水體的作用,空氣濕度大,氣溫變幅小。但柑桔成年后,郁蔽程度高,冠下冠內的光照不足。III 類果園在種柑桔前,多為山垅田或山排田,地下水位高,耕作層土壤有機質豐富。多數果園遠離鄉村,周圍植被破壞少,樹木雜草多,水源足,光照時間較短,常處在一種陰濕的環境下,溫度比前兩類果園低。IV 類果園建在低丘陵的山凹或兩山峽谷地帶,地勢低,表土多為上方流失於積的,有效土層比I、III 類型果園厚,周圍環境類似于III 類果園,但土壤含水量低于III 類果園。
2019 年,先后對永安市小陶鎮、洪田鎮、西洋鎮、安砂鎮、貢川鎮的93 個主要柑桔場進行了柑桔蟲害調查,其中Ⅰ類果園51 個,Ⅱ類果園19 個,Ⅲ類果園14 個,Ⅳ類果園9 個。調查面積497 hm2,其中I 類果園261 hm2、II類果園112 hm2,III 類果園61 hm2,VI 類果園63 hm2,分別占調查面積的52.51%、22.54%、12.27%、12.68%。
永安市發生的近百種柑桔害蟲中,危害重、分布較廣泛的是紅蜘蛛、銹壁虱、中稻緣蝽、稻綠蝽、矢尖蚧、糠片蚧、褐圓蚧、紅圓蚧、長牡蠣蚧、褐軟蚧、黑刺粉虱、柑桔木虱、星天牛、纏皮蟲、桔潛斧、咀壺夜蛾、鳥咀壺夜蛾、桔肖毛翅夜蛾、潛葉蛾、擬小黃卷葉蛾、褐帶長卷葉蛾、柑桔鳳蝶、達摩鳳蝶、玉帶鳳蝶、花蕾咀等;其次是桔椿、麻皮蝽、龜蠟蚧、桔小粉蚧、黑點蚧、光盾綠天牛、小造橋夜蛾等;四斑黃蜘蛛、爆皮蟲、褐天牛、柑桔象蟲、短額負蝗、茶翅蝽、蚱蟬等僅在一些園中發生[2-5]。
危害柑桔的主要害蟲(如螨類、蚧殼蟲、星天牛、吸果夜蛾、蝽象、卷葉蛾、木虱、潛葉蛾等)在不同類型果園都有分布[6-10],調查結果見表1(見下頁)。這說明永安市不同類型果園的環境條件適合這些害蟲的生長發育和繁殖,在柑桔園中,只要有某種害蟲蟲源,就可能形成一定的群體數量,成為柑桔害蟲[11-12]。
表1(見下頁)顯示了螨類在四種類型果園分布率達100%,蚧殼蟲、吉丁蟲、天牛、蝽象、吸果夜蛾、潛葉蛾、卷葉蛾、鳳蝶、蚜蟲等害蟲分布較廣危害較大,占比從33.3%~100%各不相同,刺蛾、蚱蟬、缞蛾、毒蛾、尺芷等害蟲分布危害程度較低,占比從0~15.8%。

表1 柑桔害蟲在不同類型果園的分布Table 1 Distribution of citrus pests in different types of citrus gardens
2.2.1 柑桔主要害蟲在不同類型果園的危害情況
在不同類型果園中發生普遍、危害比較一致的柑桔害蟲主要有吸果夜蛾、柑桔木虱、卷葉蛾、鳳蝶等。果實受吸果夜蛾危害的平均被害率為5.72%。柑桔園中柑桔木虱的平均發生情況為20.19 頭/梢,其中嫩梢蟲口最高,為44 頭/梢。柑桔園中卷葉蛾在調查的植株中單株蟲口一般在3~5 頭,發生嚴重的果園如桐林的山垅水稻田溫州蜜柑成年園,調查3 株3 個二級枝,平均每個側枝24 頭,最高的一枝38 頭。鳳蝶多發生在苗圃、幼年或初果園中。潛葉蛾、纏皮蟲、星天牛、蚧殼蟲、紅蜘蛛、銹壁虱等害蟲,在各種類型果園的危害有不同程度的差異。
(1)潛葉蛾在不同類型果園的危害情況

表2 潛葉蛾在不同類型果園的危害情況Table 2 The damage of Phyllocnistis citrella Stainton in different types of citrus gardens
表2 顯示了潛葉蛾在不同類型果園的危害情況。由表2 可以看出,潛葉蛾在II 類果園危害率最高,達45.25%;其次是I 類果園,被害率為30.41%;III 類和IV類果園葉被害率相近,在24%左右。
(2)纏皮蟲在不同類型果園的危害情況
表3 顯示了纏皮蟲在不同類型果園的危害情況。由表可知,纏皮蟲在III 類和IV 類果園中危害率較高,都在90%以上;其次是II 類果園,被害率達79.22%;I 類果園的被害率最低,僅26.36%。
(3)星天牛在不同類型果園的危害情況

表4 星天牛在不同類型果園的危害情況Table 4 The damage of Anoplophora chinensis in different types of citrus gardens
表4 顯示了星天牛在不同類型果園的危害情況。由表4 可以看出,星天牛在II 類果園危害率最高,達24.69%;I 類和IV 類果園被害率相近,為11%左右;III 類果園被害率最低,僅6.1%。
(4)蚧殼蟲在不同類型果園的危害情況

表5 蚧殼蟲在不同類型果園的危害情況Table 5 The damage of scale insects in different types of citrus gardens
表5 顯示了蚧殼蟲在不同類型果園的危害情況。由表5 可以看出,蚧殼蟲在II 類果園危害率最高,達38.33%;其次是I 類和IV 類果園被害率相近,為25%左右;III 類果園的被害率最低,僅11.53%。
(5)紅蜘蛛、銹壁虱在不同類型果園的危害情況

表6 紅蜘蛛、銹壁虱在不同類型果園的危害情況Table 6 The damage of Panonychus citri McGregor and Phyllocoptes oleivorus Ash in different types of citrus gardens
表6 顯示了紅蜘蛛、銹壁虱在不同類型果園的危害情況。由表可知,紅蜘蛛、銹壁虱在I 類果園的平均百葉蟲口數最大,達1 360.14 頭;II 類果園次之,為646.85 頭;III 類和IV 類果園的平均百葉蟲口數在350~500 頭。
2.2.2 主要害蟲分布情況
由表2、4、5 看出,潛葉蛾、星天牛、蚧殼蟲在II 類果園危害比另三類果園重,其原因可能是溪河沿岸的果園,土壤疏松肥沃,水濕條件好,促進了柑桔生長,植株發生的新梢量多,增加了潛葉蛾食物;其次是II 類果園多分布在近公路處,星天牛的寄生多,蟲源數量大;再之是II 類果園地勢平坦,柑桔成年后果園蔭蔽,提供了蚧殼蟲發生的有利條件。
纏皮蟲在II、III、IV 類果園危害重的原因:一是II 類果園大部分年限長,前期沒有做好防治工作,導致園內蟲口密度高;二是III、IV 類果園分布在樹木多的山谷山垅地帶,寄生多、生態條件好,利于該蟲的繁育;群眾對病蟲防治缺乏經驗,對纏皮蟲的發生規律不了解,不懂如何防治。
螨類在I 類果園發生重,這是紅黃壤山地園,溫度高,熱量條件好,園內相對濕度較低,致使紅蜘蛛、銹壁虱世代縮短,代數增加。
蝽象的危害,在I 類果園中比其他三類果園輕。II、III類果園以中稻緣蝽為主,IV 類果園多為桔蝽、麻皮蝽、茶翅蝽。在這些果園中,??梢姷津硐笕后w性的危害柑桔果實,嚴重發生的園塊如五星、大科、馬洪的溫州蜜柑園,單株蟲口6~8 頭,最多的10 多頭。在五星成年溫州蜜柑園夜間觀察,單株蟲口中稻緣蝽20~30 頭,受害果實造成嚴重落果,冠下落果數高達30 多粒。
象鼻蟲在II、III 類果園危害重,分布園分別占調查園的21.1%和33.3%。吉口沖積土平地的溫州蜜柑,春梢葉被害率達41.03%;在紅星、松山的丘陵山谷溫州蜜柑園,因象鼻蟲的危害,造成葉片嚴重缺刻。
短額負蝗是一種雜食性害蟲,季節性危害柑桔,目前在各類調查果園都有發現,但以IV 類果園危害重。如下街山谷地帶的溫州蜜柑園,該蟲在早稻收割后,從稻田中成群遷移到園內,群集危害柑桔當年新梢葉片,單株蟲口高達70 多頭,嚴重時新梢葉片被取食殆盡。這是因為IV類果園處在山坳或峽谷中,水濕條件好,雜草生長茂盛,園的上方或下方多為水稻田,蝗蟲寄生多,蟲量大的緣故。
通過對四種類型的柑桔園害蟲種類分布的調查發現,主要害蟲在各類果園都有發生。其中紅蜘蛛、銹壁虱在光照條件好、熱量高、相對濕度較低的I 類果園危害比在其他三種類型果園的重;種植年限長、蔭蔽程度高、近公路邊的II 類果園,蚧殼蟲、星天牛、纏皮蟲的危害嚴重;植被破壞輕、樹木多、光照時間較短的III、IV 類果園,纏皮蟲的危害最重;中稻緣蝽主要發生在II、III 類果園,桔蝽、麻皮蝽、象鼻蟲、短額負蝗在IV 類果園發生較多;蚜蟲、鳳蝶、卷葉蛾、木虱、吸果夜蛾在各種類型園的發生危害比較一致。因此,在今后新建立的柑桔園與新發展的柑桔區,要認真嚴格地做好檢疫工作,盡可能杜絕蟲源進入,同時根據不同類型果園的環境條件和害蟲發生情況,放養培育捕食螨、螵蟲等天敵,根據物候期精準噴藥,及時做好高發害蟲的統防統治工作,以推動柑桔產業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