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秀菁,黃瑞娥,練素英,馮鳳秀
(福建省福州結核病防治院,福建 福州 350008)
隔離病房主要采用物理隔離方法與外界分離,以達到控制病原微生物傳染,降低其它患者感染風險[1]。且隔離病房患者病情危急,在缺乏急救物資情況下,易導致死亡發生。同時,護理人員還應做好自我防護措施,以降低感染發生。由此可見,加強隔離病房急救物資管理顯得尤為重要。醫療衛生物資是負壓隔離病房的重要的組成部分,其中急救診療物資對于救治工作的順利開展非常重要[2]。我院在針對隔離病房特點,將常見急救診療項目的備物進行箱式化管理,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總結如下:
我院是福建省烈性呼吸道傳染病定點收治單位。隔離病房整體結構為“三區二帶二線”[3],患者、醫護人員和各種物資都有各自的獨立出入口和嚴格的流經路線。隔離病房相比普通病房,人員和物資的進出有著特殊的局限性。污染區和潛在污染區之間的聯系靠床頭電鈴和對講機,醫護人員之間、醫護患之間的溝通有局限。
作為定點醫院,我院近200名護理人員先后進入隔離病房護理患者。作為應急組建的護理單元,具有其特殊性。護理人員從全院調配,來自不同護理專科,工作模式、工作流程及標準存在差異。不同層級的護士,掌握的專科知識及技能參差不齊。我院收治隔離患者中,病情各異,尤其是重型和危重型患者,由于病情不穩定、病情危重,隨時搶救的可能性大。
結果顯示,隔離病房的護理人員在急救診療物品的一次性備齊所需時間較長,完好率也較低。綜上所述,隔離病房人員和物資進出的局限性,輪轉隔離病房護理人員的流動性,以及護理人員的年資及能力的不同,對隔離病房物資和儀器的熟悉度不足,在緊急搶救中更顯慌亂,對患者的救治工作帶來隱患。
本次箱式化備物標準通過問卷調查,匯總分析統一制定。問卷調查對象20名,納入標準:呼吸重癥醫學護理工作經歷≥5年,綜合業務能力強,具備分析和提供綜合意見的能力。在匯總問卷調查的結果,形成箱式化的種類和基本配置,包括6個種類:氣管插管箱、氣管切開箱、床旁纖支鏡檢查箱、胸腔閉式引流箱、深靜脈置管箱、留置胃管箱,共計83種物品。將每個診療箱的物資按照操作主體物品、輔助物品及輔助藥物三個模塊進行歸類整理和放置,方便急救中的醫護人員快速識別急救項目物品。以氣管插管箱為例:①主體物品:單腔氣管插管(7/7.5/8號各一副)、導絲、牙墊、石蠟油、無菌紗布2包、 10 ml注射器、無菌手套3副(7/7.5號);②輔助物品:100cm長的寸帶2條、一次性可調負壓吸痰管5根;③輔助藥物:達克羅寧膠漿2支、咪達唑侖注射液5支、丙泊酚1支、500ml生理鹽水1瓶,注射器、延長管和三通管;④配套儀器:有創呼吸機、可視喉鏡和簡易呼吸器定點放置儀器間。
①各種類急救箱的標識統一規范,整齊美觀,同時便于使用時快速識別。②各種急救箱定點放置在診療室櫥窗,方便輪轉隔離病房的醫務人員取用。③選擇不同型號的透明自封塑料袋,將每個診療箱的物資按照操作主體物品、輔助物品及輔助藥物,分別分裝為3個小包裝,小包裝塑封袋內存放標識卡,注明包裝內的物資分類、物資名稱、數量及有效期,最后再將3個小包裝放入方形透明塑料儲物箱。④各種急救箱內的物資、數量及有效期,經過2名護士核對無誤后通過封條式密封保存,以便快速識別物品的完好備用狀態。
(1)在緊急使用急救箱時,快速識別封條完整,將急救箱內的3袋物品取出,通過傳遞窗快速進入病房,保證患者的使用。(2)當物資消耗后,安排當天的值班護士根據種類清單再次備齊物品,分裝貼標,第二名護士核對無誤后,裝箱封條。(3) 安排值班護士和巡回護士每周日檢查6個種類的診療操作箱,讓各種類的物資100%完好。
加強輪轉隔離病房的護士對各種急救箱的培訓,保證每一名護士都能熟悉箱內的各種物資和熟練使用。安排輪轉隔離病房的護士提前半天到隔離病房,安排高年資的主管護師帶領新護士熟悉隔離病房環境、熟悉治療室和儀器的放置,培訓6種診療操作箱的物資使用流程,介紹隔離病房對診療箱的管理,人人掌握。
通過箱式化管理的應用,在隔離病房急救診療中,發現針對每項診療操作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常見并發癥,如氣管插管術中因藥物鎮靜引發的血壓異常、呼吸抑制、心律失常等合并癥,胸腔閉式引流術中可能出現的胸膜反應等,沒有做先期的物資和藥物準備。今后將利用隔離病房箱式化管理的經驗,對急救診療中常見合并癥的對癥處理物資進行箱式化整理,以期滿足臨床救治的各種需要,保障患者醫療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