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麗梅,汪明慧,陳曉麗,季 翠,劉方婷,吳 燕
(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江蘇 蘇州 215000)
胸腔鏡聯合食管癌切除術是近幾年來臨床新型的微創手術方式,對患者的創傷小,疼痛也更低,這也對護理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選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在我院進行胸腹腔鏡聯合食管癌切除術的患者70例,探討了改進型護理模式的作用,現將結果做出如下報告:
選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在我院進行胸腹腔鏡聯合食管癌切除術的患者70例,將其按照電腦隨機表法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分別35例。觀察組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5例,年齡45~70歲,平均年齡(50.36±5.69)歲,病程5個月~1年。對照組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4例,年齡45~71歲,平均年齡(51.41±5.32)歲,病程6個月~1年。兩組患者的一般臨床資料無明顯對比差異,P>0.05。
納入標準:經胃鏡和病理檢查確診為食管癌;無既往腹部手術和胸部手術史;術前進行常規CT和鋇餐造影檢查,提示腫瘤位置活動良好,無明顯遠端轉移‘心肺功能能夠接受手術;知情并簽署同意書[1]。
排除標準:腫瘤廣泛胸腔轉移;腫瘤侵犯附近胸主動脈、肺、氣管等,需要中轉開胸;有過食管癌姑息性手術[2]。
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進行改造型護理措施,具體內容:術前護理: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導和健康教育工作,術前1h巡回護士要進入到病房訪視,為患者介紹手術的流程、胸腔鏡手術的優勢和患者的配合要點。根據患者的進食情況和身體情況制定飲食方案,可經口進食的患者可補充蛋白質和維生素,無法經口進食或嚴重營養不良的患者可進行靜脈高營養治療。術前6~8h常規禁食,術前2h口服200ml10%的葡萄糖水,術前要避免灌腸。術后護理:胸腔鏡手術對患者的創傷比較小,所以可早期開展康復訓練,預防出現肺不張和深靜脈血栓。胸腔鏡手術患者需要留置胸腔閉式引流管,護理人員要保持管道的密閉性,嚴格執行無操作,定期更換引流瓶,保證引流管的通暢,叮囑患者不要扭曲、阻塞、受壓。患者的麻醉藥物失效后會出現切口疼痛,護理人員要正確評估患者的就疼痛程度,使用止痛藥物、鎮痛泵等幫助患者緩解疼痛。加強口腔護理,可使用單邊固定繞頭的方式將胃管固定好,提高受力面積和承托力,叮囑患者溫水漱口,盡量減少吞咽的工作,預防感染。
對比兩組患者的住院時間、胸腔引流管留置時間、術后進食時間和并發癥發生情況。
將所有數據錄入到統計學軟件SPSS23.0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使用()及四位分數M(QR)表示,采用Student’s test進行檢驗,分類數據使用(n,%)表示,應用x2分析,P<0.05時說明存在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的住院時間(12.42±1.58)d、胸腔引流管留置時間(1.41±0.36)d、術后進食時間(1.78±0.56)d,對照組分別(17.23±1.75)d、(2.56±0.72)d、(3.11±0.75)d、對比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t=12.0694、8.4517、8.4064。,見表1。觀察組中有1例出現切口感染、1例出現腹脹,發生率為5.71%,對照組中有4例切口感染、3例腹脹、1例吻合口瘺,發生率為22.85%,對比有顯著差異,P<0.05,X2=4.2000。
食管癌是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目前臨床上主要的治療方式是手術切除。隨著近些年來微創技術的不斷發展,其創傷小、并發癥的優勢使其應用逐漸廣泛。傳統的護理模式無法滿足當前的需求。對患者開展改進型護理模式,不僅能夠保證手術的順利開展,也可以降低術后并發癥的發生。
綜上,對胸腹腔鏡聯合食管癌切除術患者應用改進型護理措施,能夠縮短患者的引流管留置時間和住院時間,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值得進一步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