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丹
(空軍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唐都醫院,陜西 西安 710038)
腰椎骨折是一種臨床比較常見的骨科類疾病,該病患者需要盡快接受手術治療,不然可能會出現脊椎畸形的情況。該病患者在接受手術之后會長時間臥床,生活方式會發生很大改變,極易出現便秘等情況[1]。我院對收錄的接受腰椎骨折手術的患者使用前瞻性護理干預措施,具有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隨機抽選2017年9月至2018年7月在本院行腰椎骨折術患者共計92例,抽簽法分組為觀察組以及對照組每組46例。對照組中患者男24例,女22例,年齡在18歲至70歲,平均年齡為(41.28±4.13)歲;觀察組中患者男27例,女19例,年齡在21歲至79歲,平均年齡為(42.59±3.57)歲。兩組患者之間的常規資料均相似,無顯著差異(P>0.05)。
對照組患者實施骨科手術術后常規護理方法。為觀察組患者實施前瞻性護理干預措施。前瞻性護理干預措施具體內容:①健康教育:在為患者進行手術之前,先要向患者及其家屬普及相關知識,讓其對于手術過程、疾病知識具有一定的了解,同時醫患人員還要提前讓患者做好長期間臥床的心理準備,將術后可能發生便秘等情況告知患者,跟患者講述正常排便的重要性。并且醫護人員要聯合患者家屬一起為患者做思想工作,讓患者在術前便開始在護理人員的指導下練習床上排便,以便適應術后恢復過程中的生活[2]。②心理護理:患者往往因為術后劇烈的疼痛感,以及不能隨便變更體位的限制而出現焦慮、不安、煩躁的情緒。因此,護理人員在術后要多于患者進行溝通交流,了解患者的難處,幫助患者解決疑難,必要時為患者進行心理輔導。同時,要注意患者的隱私,患者在術后會有床上排便等隱私情況,這時護理人員要和藹的勸病室內其它人員回避,并且進行適當的遮擋。③腹部按摩:在術后幫助患者進行腹部按摩是非常重要的,這可以有效促進患者腹部血液循環和腸道蠕動,對患者術后恢復有重要意義[3]。因此,護理人員為患者及其家屬腹部按摩指導,讓其每天定期為患者按摩腹部。其具體方法為:在患者進行排尿之后,將枕頭拿開,讓其保持仰臥的體位,然后將雙手重疊并且放在右下的腹部位置,僅僅憑借大魚際肌與掌根用力,以順時針方向進行腹部按摩。每天在早晚飯30min后各按摩一次,每次20min為宜。④飲食指導:告知患者及其家屬飲食需要注意的事項,讓其多吃清淡、易消化以及纖維含量高的食物。對于巧克力、蓮子之類的食物要少吃。每天水份攝入量保持在2000ml以上。
對比兩組患者的術后首次排便時間情況,對比便秘率、軟便率、干便率的組間差異。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22.0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顯示觀察組中患者的首次排便時間為(18.75±6.48)h,明顯比對照組(37.29±11.95)h短,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9.250,P<0.05)。觀察組中大便性狀軟便率顯著高于對照組,便秘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
在接受腰椎骨折手術后,患者極其容易出現便秘等并發癥,其會讓患者出現腹痛、腹脹的癥狀,而且糞便長時間不排出來的話,會產生許多危害人體健康的有毒物質。曾有研究表明,如果將早期護理干預模式作為腰椎骨折手術患者的護理方法,可以有效的降低便秘等發生率,對提高患者護理質量有很大幫助[4]。在本次的研究實驗中,我院選用了接受腰椎骨折手術的患者,并且使用前瞻性護理措施為其進行護理。在進行手術之前便向患者及其家屬普及相關知識,了解便秘危害,讓其在身心方面提前做好準備,開始練習床上排便,可以有效解決患者在術后初期不適應床上排便的問題;同時,根據患者實際情況來為其進行腹部按摩以及飲食指導,促進患者腸道蠕動,降低便秘等并發癥的發生率;而且我們還特別注意患者隱私問題,在患者床上排便過程中為其進行遮擋,且勸其它無關人員離開。
綜上所述,為腰椎骨折患者實施前瞻性護理干預措施可以有效改變患者的排便情況,減少便秘發生率,提高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