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霞,羅生華,陳瑞芬
(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磴口縣人民醫院,內蒙古 巴彥淖爾 015200)
胸腔積液為臨床常見外科疾病,臨床救治多采取胸腔閉式引流術,有創傷小、操作簡單等特點。為促胸腔閉式引流術術后患者疾病康復,需采取系統、優質護理干預[1-2]。本次研究即分析胸腔閉式引流術治療胸腔積液的圍術期護理措施及臨床效果。
1.1 一般資料。擇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于本院診治的胸腔積液患者92例,病患均實行胸腔閉式引流術治療。根據護理方式不同分組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對照組46例,男25例、女21例,年齡25-76歲,平均(58.25±5.13)歲,病程4-10個月,平均(6.85±1.21)個月;研究組46例,男26例,女20例,年齡26-78歲,平均(58.41±5.11)歲,病程5-10個月,平均(6.92±1.32)個月。對比兩組胸腔積液患者基線資料可得知,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納入標準:①經臨床診斷、胸部B超檢查確診為胸腔積液;②存在呼吸困難、咳血、胸痛等癥狀;③對本次研究內容知曉,簽訂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嚴重器官功能病變;②存在先天性心臟病;③存在認知障礙、精神障礙、溝通障礙。
1.2 方法。對照組:給予本組胸腔積液胸腔閉式引流術患者常規護理干預,如密切檢測病患體征、做好術前準備、術后引流管處理、健康宣教等。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本組病患系統性圍術期護理干預,具體為:
(1)制定護理計劃。由專業的臨床護理人員組成系統性護理責任小組,由該小組成員結合胸腔積液疾病、胸腔閉式引流術特點、臨床護理經驗、患者具體疾病情況等,制定可實施性強的護理計劃,按照護理計劃施行護理干預,并不斷完善護理計劃。
(2)圍術期全程健康宣教及心理干預。于圍術期各階段反復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以提升患者疾病認知度,針對患者的疑問進行耐心解答,消除患者的顧慮。同時圍術期全程密切關注患者的心理健康狀態,在積極與患者溝通的同時有針對性的為患者疏解情緒,以確保患者情緒穩定。
(3)術前。①給予病患充足營養,指導患者盡可能食用低脂、低鹽、低糖、高維生素、高蛋白的食物,以提升患者的機體免疫力及抵抗力。②指導患者充分休息,并準備好引流袋、引流管等相關手術器材。
(4)術中。①確保手術室內環境適宜,并積極與患者溝通以消除其緊張情緒。②要求嚴格遵循無菌操作要求進行各項操作。③引流時取患者體位為半臥位,密切檢測患者體征同時記錄患者胸腔積液引流量、引流速度。首次引流時需控制引流量在600 mL以內以避免復張性肺水腫。同時定期更換引流袋,一旦發現引流出現異常需及時進行上報、處理。④胸腔注藥前后,需檢查引流管位置以確保其位于患者腹腔內,注藥后,定期輔助患者更換體位,注藥后48 h開放引流管。若注藥期間藥物滲入患者機體皮下組織,可行封閉治療或局部冰敷處理。
(5)術后。①密切關注患者病情、體征,并輔助患者定期變換體位,及時更換引流袋、引流管。②做好引流裝置的無菌處理干預,拔管時需嚴格遵守拔管指征。③為有效預防術后感染,需強化對患者的飲食指導,戒煙戒酒,指導患者多食用易消化且富含維生素、蛋白的食物,禁食刺激、辛辣、生冷食物。
1.3 評價指標。記錄、對比兩組胸腔積液胸腔閉式引流術患者的康復時間,即引流時間、切口愈合時間、住院時間等。評估、記錄兩組病患的臨床療效并對比,療效判定標準為:①顯效:經干預后患者胸腔積液量少于40 mL并持續1個月以上;②有效:經干預后,患者胸腔積液量減少至原來的一半或以下,持續1個月以上;③無效:患者不符合以上標準。總有效率為顯效率、有效率之和。記錄、對比兩組病患術后并發癥情況,如胸腔內感染、肺不張、皮下氣腫等。
1.4 數據處理。本次結果數據采取軟件SPSS 22.0分析,療效、并發癥數據以率(%)表示,對比行χ2檢驗;時間數據以()表示,對比行t檢驗。P<0.05即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康復時間。研究組病患康復時間均顯著短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胸腔積液胸腔閉式引流術患者的康復時間對比( ,d)

表1 兩組胸腔積液胸腔閉式引流術患者的康復時間對比( ,d)
組別 n 引流時間 住院時間 切口愈合時間對照組 46 4.53±1.56 6.23±2.31 9.87±2.36研究組 46 3.87±1.26 4.26±1.98 5.65±0.87 T - 2.2323 4.3916 11.3791 P - 0.0281 0.0001 0.0001
2.2 臨床療效。研究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95.65%顯著高于對照組76.09%,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病患臨床療效對比[n(%)]
2.3 并發癥。研究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2.17%顯著低于對照組15.22%,P<0.05,詳見表3。

表3 兩組病患術后并發癥情況對比[n(%)]
胸腔積液多因腫瘤、感染所致機體胸膜腔內大量積液,主要臨床表現為胸痛、發熱,且會致使患者出現代謝紊亂、呼吸困難等,嚴重危及患者生命健康[3]。臨床治療胸腔積液多采取胸腔閉式引流術,通過引流管連接引流裝置及胸膜腔內,使得胸腔積液由引流管排出,該術式有創傷小、操作簡單等優點,但仍需同時輔以系統、優質護理干預以確保手術療效及預后[4-5]。
系統性護理干預在常規護理措施基礎上為患者提供系統化、優質化的護理干預,由臨床經驗豐富的護理人員結合疾病特點及患者具體情況制定有針對性的系統性護理計劃[6]。于圍術期全程給予患者健康宣教及心理護理干預,確保患者以樂觀心態積極配合臨床工作。同時于術前指導患者做好各項術前準備,術中嚴格遵循無菌要求操作,并做好引流護理及胸腔注藥護理,以確保臨床療效。術后做好體征干預、拔管干預及預防性護理干預,以促疾病康復[7]。本文結果數據亦顯示,與對照組結果相比,研究組病患康復時間更短,臨床總有效率更高,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更低,P<0.05。
綜上所述,對施行胸腔閉式引流術治療的胸腔積液患者施行圍術期系統性護理干預,能有效提升臨床療效、促其疾病康復,并減少術后并發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