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芳
(四川省達州市中心醫院 骨科,四川 達州 635000)
甲狀腺是臨床常見病,甲狀腺的主要功能是儲存、合成及分泌甲狀腺素,受大腦皮質-下丘腦-甲狀腺軸的的調控[1]。甲狀腺腺瘤根據形態學科分為濾泡狀囊性腺瘤及乳頭狀囊性腺瘤,其中濾泡狀囊性腺瘤多見。治療上以手術治療為主,但因其手術具有一定的風險及并發癥情況,故需重視。有研究表明,臨床護理路徑干預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提高患者的依從性[2]。本研究通過觀察臨床護理路徑干預在甲狀腺瘤手術患者的應用,并分析其價值,結果如下。
1.1 臨床資料。研究時間為2018年3月至2019年11月,研究對象為本院收治的62例甲狀腺腺瘤手術患者,所有病例均通過倫理委員會的批準,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并隨機分為觀察組(n=31),對照組(n=31),所有患者均經系統檢查確診為甲狀腺腺瘤,在排除嚴重心、肝、腎等功能不全及惡性腫瘤的患者的情況下,患者凝血功能檢測均正常,并采取手術治療。其中觀察組男16例,女15例,年齡在22-61歲,平均(40.09±5.37)歲;對照組男15例,女16例,年齡在21-62歲,平均(41.59±5.42)歲。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數據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對照組予以檢測生命體征等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予以臨床護理路徑干預:①在患者入院時予以健康宣教,通過播放視頻、開展健康講座等方法提升患者對疾病的認知,積極配合治療。②患者可能會出現恐懼、焦躁等情況,醫護人員應耐心傾聽,及時疏導,也可以鼓勵患者家人朋友一起對患者給予關心和鼓勵,為患者減輕心理負擔,積極面對治療。③手術前指導患者進行體位訓練,仰臥位頭低肩高,指導患者手術時的正確體位,充分暴露,以更好配合醫生完成手術,手術后幫助患者取舒適體位,監測患者生命體征,觀察引流管及傷口的情況,避免劇烈活動及轉頸,鼓勵患者有效咳嗽,避免阻塞氣管。④出院后囑患者定期隨訪,注意休息,定期復查甲狀腺B超、T3、T4等相關檢查。
表1 兩組護理治療焦慮抑郁情況及激素水平比較( )

表1 兩組護理治療焦慮抑郁情況及激素水平比較( )
組別 n SAS SDS 血管緊張素(pg/ml) 皮質醇(nmol/L)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觀察組 31 53.21±2.01 38.66±3.67 54.32±1.94 36.38±2.47 20.12±7.14 200.11±60.34對照組 31 53.02±1.99 51.29±4.15 54.19±2.17 51.26±3.76 25.96±7.89 235.35±64.16 t - 0.430 14.597 0.286 20.479 3.005 2.227 P-0.668 <0.001 0.774 <0.001 <0.001 <0.005
表2 兩組護理前后生活質量比較( )

表2 兩組護理前后生活質量比較( )
組別 例數 總健康情況 軀體功能 社會功能 認知功能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對照組 31 51.26±3.12 55.14±4.36 83.16±6.89 86.14±7.12 51.32±3.16 55.43±4.77 83.67±4.16 85.12±5.23觀察組 31 51.84±3.21 69.33±4.85 83.49±6.52 92.83±7.14 51.75±3.45 64.59±5.15 83.14±4.02 92.89±6.75 t - 0.721 12.114 0.193 3.694 0.512 7.265 0.511 5.066 P - 0.473 0.000 0.847 0.000 0.611 0.000 0.611 0.000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所有患者在入院時、出院后分別采用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和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scale,SAS)[3]進行評價患者的焦慮、抑郁狀況。標準分>50分提示有抑郁和焦慮的傾向,分數越高即傾向越重。同時檢測患者激素水平情況。根據EORTC量表[4]從軀體、認知、社會功能及總健康情況等方面評價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生活質量情況,滿分100分,分數越高生活質量越好。
1.4 統計學分析。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18.0 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進行組間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護理前后焦慮抑郁情況變化及激素水平情況。觀察組的SAS、SDS評分較護理前明顯降低,且低于對照組(P<0.05);激素水平中血管緊張素及皮質醇在觀察組與對照組兩組比較中,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生活質量比較。治療前兩組患者總健康情況、軀體功能、社會功能、認知功能均未見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總健康情況、軀體功能、社會功能、認知功能均明顯升高,而觀察組更明顯(P<0.05),見表2。
甲狀腺腺瘤是常見的甲狀腺良性腫瘤,常發生于40歲以下女性。其嚴重程度與瘤體大小有關,可在進步觸及結節隨吞咽上下移動,常無明顯癥狀,當腺瘤血管破裂出血時,可迅速增大出現疼痛等不適癥狀,應采取手術治療[5]。而外科手術對于患者不僅會造成治療上的不適,還會讓患者出現情緒緊張、焦慮等情況,對患者的心理造成巨大影響。臨床護理工作的原則是堅持以患者為中心,將優質的人性化服務貫徹,倡導人文關懷,促進生活質量提高[6]。所以,在治療過程中,堅持臨床護理對于患者的臨床治愈信心是十分有幫助的。
本研究根據隨機分組原則每組分為31例患者,對照組遵循常規護理,而觀察組遵循臨床護理干預。其患者在應激反應心理狀態通過SAS及SDS評分于激素水平的情況,結果顯示在護理治療干預后觀察組得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在激素水平方面觀察組較對照組更低。而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生活質量情況可發現,護理前均未見差異,但護理后均明顯上升且觀察組更優。這說明,臨床護理路徑干預可有效減少負面情緒的同時降低激素水平,改善其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臨床護理干預通過針對性的護理方案可使患者減少焦慮、抑郁等不良情況及手術所造成的應激反應,在軀體功能、社會角色等方面均顯著提高。由此可知,臨床護理路徑干預的實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緒及應激反應,提升患者整體的生活質量,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