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啟亮,楊棟文
(東莞市水鄉中心醫院 外三科,廣東 東莞 523000)
掌指骨骨折是一種臨床常見手部骨折,多是由于暴力損傷所致[1]。由于手術生理解剖結構復雜,結構精細,如果治療不及時或方法不當,極易出現骨折畸形愈合、關節僵硬等并發癥,嚴重影響患者正常的工作和生活[2]。克氏針內固定術為目前臨床治療掌指骨骨折的傳統術式,創傷性較大,術后容易出現骨折延遲愈合等并發癥,患者不易接受。基于以上背景,本文為進一步探究掌指骨骨折治療中克氏針與微型鋼板置入內固定的應用效果,回顧性研究本院收治的112例掌指骨骨折患者,具體如下。
1.1 一般資料。醫院倫理委員會已批準本項研究,回顧性研究本院2017年11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112例掌指骨骨折患者,均經CT或DR等檢查確診,隨機分組(每組56例)。試驗組:女25例、男31例;年齡在22-79歲,平均(50.62±2.14)歲;受傷原因:18例機器壓傷、23例重物砸傷、15例車禍傷;受傷時間在1-8 h,平均(4.52±0.14)h;體重在42-86 kg,平均(64.82±5.97)kg。參照組:女24例、男32例;年齡在23-78歲,平均(50.59±2.12)歲;受傷原因:20例機器壓傷、22例重物砸傷、14例車禍傷;受傷時間在1-8 h,平均(4.52±0.14)h;體重在44-85 kg,平均(64.75±5.91)kg。兩組(性別、年齡、受傷原因、受傷時間、體重等)相比P>0.05,可比較。納入標準:①均為首次發病。②年齡≧18周歲。③病歷資料齊全、完整。④患者家屬均已簽署本研究相關的知情同意書。⑤無器質性病變。排除標準:①排除妊娠期、哺乳期女性。②合并惡性腫瘤者。③合并重度貧血、營養不良者。④近期存在重大手術史者。⑤存在酒精、藥物濫用史者。⑥合并急慢性感染者。⑦合并病理性骨折者。⑧合并其他部位骨折者。
1.2 方法。參照組:臂叢神經阻滯麻醉或指神經阻滯麻醉,協助患者采取仰臥位,消毒術區,在骨折遠端部位做一縱行切口,將骨折斷端充分暴露,經過X線透視,進行骨折復位,將2枚長約0.8-1.0 mm克氏針逆行置入,進行骨折復位,傾斜45度從遠側斷端骨髓腔穿入掌指骨外側,針尖從掌骨頭背面、指間關節面兩側穿出,整合骨折后,從遠端交叉部位將克氏針插入近側骨髓腔內,術后進行抗感染治療。試驗組:臂叢神經阻滯麻醉或指神經阻滯麻醉,對于開放性骨折者,應先進行清創處理,手術入路要避開傷口,對于閉合性骨折患者,應掌指骨背側做一個弧形切口,直至伸指肌腱橈側后,牽拉伸指肌腱至對側,充分暴露骨折部位,將嵌入的血凝塊以及軟組織徹底清除,對解剖部位進行臨時固定,予以微型鋼板內固定,術后進行抗感染治療。
1.3 觀察指標與判定標準。對比兩組手功能優良率、VAS評分、并發癥發生率。①手功能優良率判定標準[3]:指間屈曲活動度在220°(包括220°)以上為優。指間屈曲活動度在180-220°(包括180°)為良。指間屈曲活動度在180°以下為差。優良率=優良率=優+良/總例數×100.00%。②VAS(視覺模擬自評量表):總分是10分,1-3分是輕度,4-6分是中度,7-9分是重度,10分是劇烈,得分與疼痛嚴重程度呈正相關性。③并發癥發生率:統計切口感染、創傷性關節炎、骨折延遲愈合發生率。
1.4 統計學分析。以SPSS 26.0軟件計算,χ2檢驗計數資料,數據(手功能優良率、并發癥發生率)以[n(%)]表達,配對或獨立樣本t檢驗計量資料(VAS評分),以“”表示,P<0.05,對比存在統計學差異。
2.1 手功能優良率兩組對比結果。試驗組手功能優良率(96.43%)顯著比參照組(75.00%)高,P<0.05,見表1。

表1 手功能優良率兩組對比結果[n(%)]
2.2 VAS評分兩組對比結果。術前對比兩組VAS評分,P>0.05;術后7 d試驗組比參照組低,P<0.05,見表2。
表2 VAS評分兩組對比結果( )

表2 VAS評分兩組對比結果( )
組別 n 術前 術后7 d t P試驗組 56 7.92±1.66 2.56±0.22 23.9535 0.0000參照組 56 7.95±1.61 4.94±1.07 11.6520 0.0000 t - 0.0971 16.3041 - -P - 0.9228 0.0000 - -
2.3 并發癥發生率兩組對比結果。試驗組并發癥發生率(3.57%)顯著比參照組(19.64%)低,P<0.05,見表3。

表3 并發癥發生率兩組對比結果[n(%)]
近年來,我國交通業、建筑業發展迅速,掌指骨骨折發生率顯著增高。掌指骨骨折對手術復位的要求較高,嚴禁出現側方成角、旋轉角,手術的安全性、有效性是當前臨床高度關注的內容[4]。克氏針內固定術具有固定方便、操作難度低等特點,對骨膜以及血運影響較小,整個操作過程貫穿于關節面,容易破壞關節面組織,延長了術后功能鍛煉時間,且容易發生創傷性關節炎等并發癥[5]。另外,克氏針的穩定性較差,由于缺乏加壓作用,容易出現固定物松動或滑釘松動,固定效果不理想,手部功能恢復較差,患者需要反復、多次就診,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微型鋼板置入內固定術具有相溶性好、適用范圍廣、固定牢固、骨折端縫隙小等優點,可有效避免移位、成角、短縮等,對手部肌肉牽拉作用具有一定的抵抗作用,切口愈合速度較快,并且微型鋼板位于皮下,不會穿出皮膚,對皮膚刺激性較小,在加壓調整復位下,可有效撐開、恢復關節間隙,避免韌帶、關節囊攣縮,可有效避免創傷性關節炎等并發癥,患者容易接受。本研究示:試驗組手功能優良率(96.43%)顯著比參照組(75.00%)高,試驗組術后7 dVAS評分比參照組低,試驗組并發癥發生率(3.57%)顯著比參照組(19.64%)低,P<0.05。提示微型鋼板置入內固定術在掌指骨骨折治療中效果顯著、安全。本研究結果接近于劉儒[6]等研究結果。微型鋼板置入內固定術也存在一定不足,例如對醫生操作水平要求較高,內固定物需要二次手術取出,因此醫生應根據患者軟組織受損情況、骨折類型、年齡等選擇最佳的手術方案,最大限度改善手關節功能。
綜上所述,掌指骨骨折患者給予微型鋼板置入內固定術治療,可有效改善手部功能,減輕術后疼痛感,降低并發癥發生率,臨床應用及推廣價值均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