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風雙
(德州市陵城區人民醫院,山東 德州 253500)
帶狀皰疹為一種病毒性皮膚病,具有較高的發病率。臨床表現為紅斑、丘疹、水皰等,伴有神經疼痛癥狀,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及睡眠質量。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感染為該病產生的主要原因。病毒侵入人體后,可在神經元中長期蟄伏,機體處于健康狀態時,不會對機體產生不良影響。但機體因創傷、疲勞、感冒等因素導致機體免疫力下降時,病毒即可活躍于周圍神經,并向皮膚遷移,引發皮膚皰疹。臨床治療以抗病毒、營養神經,調節免疫功能為主[1]。作為抗癲癇藥物的一種,加巴噴丁可有效治療帶狀皰疹神經痛,而糖皮質激素可緩解神經水中,消除炎癥反應,減輕疼痛,對于改善帶狀皰疹癥狀效果較為理想[2]。本文研究了加巴噴丁膠囊聯合潑尼松對帶狀皰疹神經痛的療效及免疫功能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我院2017年2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80例帶狀皰疹神經痛患者,以隨機數字表達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0例。對照組:男21例,女19例,年齡50-68歲,平均(56.14±4.51)歲。病程3-10年,平均(5.08±3.75)年。發病部位:頭面部12例,四肢13例,胸背部8例,腰腹部4例,會陰部3例。觀察組:男23例,女17例,年齡51-69歲,平均(57.52±4.76)歲。病程2-9年,平均(4.89±3.79)年。發病部位:頭面部13例,四肢11例,胸背部9例,腰腹部5例,會陰部2例。兩組患者基線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納入標準:①經實驗室檢查及臨床體征監測,符合帶狀皰疹臨床診斷標準;②初診神經疼痛,數字疼痛評分(NRS)>5分;③臨床病理資料完整,可參與研究;④均知情同意。排除標準:①合并肝腎等重要器官器質性障礙;②合并紅斑狼瘡等免疫性疾病;③合并過敏體質及對多種藥物過敏者。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給予濕巾貼敷、紅光照射、抗病毒、補充維生素、營養神經等基礎處理。在此基礎上,對照組給予醋酸潑尼松(廠家:天津力生制藥股份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12020123;規格:5 mg×100片)。口服,5-10 mg/次,2-3次/d。癥狀減輕后減量,每隔1-2日減少5 mg。連續用藥2周。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服加巴噴丁膠囊(廠家:江蘇恒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50271;規格:0.3 g×10粒)。第一天0.3 g,1次/d;第二天服用0.6 g,2次/d;第三天服用0.9 g,3次/d。用藥后3 d,根據緩解疼痛的需要,可逐漸增加劑量至每天1.8 g,分三次服用。連續用藥2周。
1.3 評價指標
(1)比照《臨床皮膚病學》關于帶狀皰疹臨床療效判定標準,評估治療效果。評定標準;治愈:受損皮膚全部結痂并脫落,疼痛消失,睡眠及生活不受影響;顯效:受損皮膚結痂率60%-90%,輕微疼痛,睡眠輕微受影響;有效:受損皮膚結痂率30%-59%,NRS評4-5分,可忍受;無效:受損皮膚結痂率30%以下,疼痛劇烈,嚴重影響睡眠。治療總有效率=(治愈數+顯效數+有效數)/總病例數×100%。
(2)免疫功能:分別于治療前1 d及治療后7 d,清晨6-8點抽取患者空腹靜脈血5 mL,分離血清,使用BD LSRFortessa X-20流式細胞儀測定CD3+、CD4+、CD8+及CD4+/CD8+值。
1.4 統計學處理。研究數據運用SPSS 18.0軟件進行處理,計數資料(%)比較行χ2檢驗,計量資料()比較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治療效果比較。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治療效果比較[n(%)]
2.2 免疫指標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的CD3+、CD4+、CD4+/CD8+水平與治療前相比,均有所上升(P<0.05),其CD8+水平與治療前相比,均有所下降(P<0.05)。觀察組治療后的CD3+、CD4+、CD4+/CD8+水平均高于對照組(P<0.05),其CD8+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免疫指標比較( )

表2 免疫指標比較( )
注:組間數據相比,*P<0.05;組內數據相比,#P<0.05。
組別 n 時間 CD3+(%) CD4+(%) CD8+(%) CD4+/CD8+觀察組 40 治療前 56.85±2.13 29.81±1.76 30.21±2.15 1.34±0.21治療后 66.75±1.18# 38.32±2.07# 29.01±2.87# 1.79±0.27#對照組 40 治療前 56.82±1.89 30.05±1.52 30.17±1.85 1.33±0.18治療后 61.42±1.38*# 32.14±1.79*# 29.33±2.47*# 1.38±0.19*#
帶狀皰疹的預后情況受到患者年齡、體質及治療時機的影響,對于伴有糖尿病、惡性腫瘤等疾病及50歲以上患者,治療后皮膚表面易留有瘢痕,且伴有長期疼痛,預后效果較差。因皰疹引發的神經疼痛可直接對神經及內分泌系統產生不良影響,促使神經纖維出現萎縮性病變,致殘率較高。皰疹病毒感染為帶狀皰疹產生的主要原因,發病后患者體內的T淋巴細胞分泌異常,免疫系統紊亂,神經功能受抑制,引發疼痛。臨床常用藥物治療,效果較為理想。潑尼松為一種糖皮質激素,為過敏性和自身免疫性炎癥性疾病的專用治療藥物,可抑制巨噬細胞和白細胞等炎癥細胞聚集于炎癥部位,抑制炎癥因子合成及溶酶體酶釋放,減輕組織炎癥反應[3]。同時,潑尼松還可防止或抑制細胞介導的免疫反應,抑制免疫球蛋白與細胞表面受體結合,抑制白介素合成及釋放,減少T淋巴細胞、嗜酸性細胞數量,阻礙原發免疫反應擴展,發揮免疫抑制作用[4]。加巴噴丁可抑制皰疹病毒釋放及病毒活性,降低氨基酸興奮性,有效治療各種原因引起的神經疼痛。在本次研究中,對照組僅給予潑尼松治療,觀察組聯合應用加巴噴丁膠囊及潑尼松治療。結果顯示,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提示與單獨用藥相比,加巴噴丁膠囊聯合潑尼松對于降低患者疼痛程度,促進臨床癥狀改善方面有積極作用。考慮與加巴噴丁可阻斷中樞神經信號傳遞作用,潑尼松可抑制毛細血管及纖維細胞增生作用有關。兩種藥物合用,可有效緩解神經疼痛,提升患者生活質量。機體在正常狀態下,T淋巴細胞亞群處于平衡狀態。當機體受到皰疹病毒刺激時,CD8+活性被抑制,CD3+、CD4+淋巴細胞數量急劇減少,引發機體免疫功能紊亂[5]。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治療后的CD3+、CD4+、CD4+/CD8+水平均高于對照組,其CD8+水平低于對照組。提示聯合用藥可有效調節機體免疫功能,消除機體炎癥反應,阻斷疾病進展,促進康復。
綜上所述,加巴噴丁膠囊聯合潑尼松可有效改善帶狀皰疹神經痛患者的臨床癥狀,提高其免疫功能,臨床應用價值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