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華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七師醫院 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新疆 奎屯 8332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屬于臨床中較為常見的一種呼吸系統疾病,其具有較高的發病率和病死率;相關醫學研究資料表示[1],該疾病的發病原因與患者生活習慣及其所處的空氣環境密切相關,臨床特征為患者出現氣短、慢性咳嗽以及咳痰等[2]。如果不給予患者進行及時有效的治療和控制,將會使其出現明顯的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表現,直接導致患者呼吸衰竭,危及生命安全[3]。本文將通過對慢阻肺患者臨床中采取布地奈德聯合異丙托溴銨治療的效果進行分析,現介紹如下。
1.1 資料。選取156例本院在2017年11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患有慢阻肺的患者,根據患者的治療意愿將其進行分組,各78例;常規組,男45例,女33例;患者的年齡為56-82歲,平均(65.5±1.5)歲;病程3-11年,平均(6.9±2.5)年。實驗組,男48例,女30例;患者的年齡為58-84歲,平均(66.2±1.5)歲;病程4-11年,平均(7.0±2.5)年;兩組基數資料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13年修訂版”中相關診斷標準;②無精神性疾病、無溝通障礙者;③病史資料齊全者;④治療依從性良好者;⑤同意此次研究者。
1.2 方法。對兩組老年患者均給予相關的抗感染、祛痰以及糾正水電解質紊亂等治療,治療期間嚴密觀察患者病情變化和生命體征變化。
1.2.1 對常規組患者單獨采用異丙托溴銨治療,予以異丙托溴銨霧化吸入,將氧流量控制在6-8 L/min,5-10 min/次,2次/d,連續治療7天,異丙托溴銨國藥準字為H20120003,由山東京衛制藥有限公司生產。
1.2.2 對實驗組患者臨床中給予布地奈德聯合異丙托溴銨治療,即在常規組基礎上給予布地奈德霧化吸入,將氧流量控制在6-8 L/min,5-10 min/次,2次/d,連續治療7天,布地奈德國藥準字為H20010551,由上海信宜百路達藥業有限公司生產。
1.3 療效評價標準。療效判定:針對兩組患者的血氣常規指標進行觀察記錄,其中,患者的血氣水平主要包括血氧飽和度(SaO2)、二氧化碳分壓(PaCO2)、動脈血氧分壓(PaO2)等;對兩組患者治療一段時間以后的臨床情況進行效果評定,分為顯效、有效和無效,如果患者治療后臨床癥狀全部消失,肺功能指標顯示正常且停藥一個月后未出現復發,則表示顯效;如果患者治療后臨床癥狀基本消失,肺功能指標得到正常,則表示有效;如果患者治療后臨床癥狀沒有改善甚至更為嚴重,患者出現明顯的呼吸困難現象,則表示無效。觀察記錄兩組患者咳嗽癥狀緩解用時、咳痰癥狀緩解用時以及住院時長。
1.4 統計學分析。使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描述,組間比較采用t值檢驗,檢驗水準P=0.05。如果P<0.05,表示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156例患者的血氣指標比較。實驗組患者治療后的SaO2(96.21±2.21)mmHg、PaCO2(42.56±3.20)mmHg、PaO2(66.23±3.25)mmHg;常規組患者治療后的SaO2(93.89±2.19)mmHg、PaCO2(46.33±3.33)mmHg、PaO2(62.55±3.12)mmHg;兩組患者的血氣指標比較,實驗組血氧飽和度、二氧化碳分壓以及動脈血氧分壓等常規指標均顯著優于常規組,組間差異明顯(P<0.05),見表1。
表1 156例患者的常規血氣指標比較( ,mmHg)

表1 156例患者的常規血氣指標比較( ,mmHg)
組別 例數 SaO2 PaO2 PaCO2實驗組 78 96.21±2.21 66.23±3.25 42.56±3.20常規組 78 93.89±2.19 62.55±3.12 46.33±3.33 t - 6.5856 7.2141 7.2095 P - 0.0000 0.0000 0.0000
2.2 156例患者臨床癥狀緩解用時及住院時長比較。經過治療,實驗組患者咳嗽緩解用時(6.06±1.52)天,咳痰緩解用時(8.04±1.68)天,住院時長(10.11±2.65)天;常規組患者咳嗽緩解用時(8.78±1.38)天,咳痰緩解用時(11.46±2.02)天,住院時長(14.65±3.07)天;兩組數據對比,實驗組臨床癥狀緩解用時及住院時長均顯著優于常規組,組間差異明顯(P<0.05),見表2。
表2 156例患者臨床癥狀緩解用時及住院時長比較( ,天)

表2 156例患者臨床癥狀緩解用時及住院時長比較( ,天)
組別 例數 咳嗽緩解用時 咳痰緩解用時 住院時長實驗組 78 6.06±1.52 8.04±1.68 10.11±2.65常規組 78 8.78±1.38 11.46±2.02 14.65±3.07 t - 11.7011 11.4964 9.8868 P - 0.0000 0.0000 0.0000
2.3 156例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比較。經過治療,實驗組患者治療總有效人數70例,治療總有效率為89.74%,常規組患者治療總有效人數60例,治療總有效率為76.92%,治療總有效率對比,實驗組顯著高于常規組,組間差異明顯(P<0.05),見表3。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質量以及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導致慢阻肺的發病率也在逐漸提高,目前,根據現有的相關發病進程指南顯示[4],主要將該疾病分為穩定期和急性加重期,經過臨床中對癥治療以后,多數急性加重期慢阻肺患者的病情均可以穩定在一定范圍內[5]。因此,臨床中主要以減輕穩定期慢阻肺患者的臨床癥狀,降低病死率和未來風險為主要目的,對患者進行治療。
本次研究發現:實驗組患者治療后的SaO2、PaCO2、PaO2、臨床癥狀緩解用時及住院時長均顯著優于常規組(P<0.05);實驗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89.74%,高于常規組的76.92%(P<0.05)。布地奈德屬于近年來被各大醫院廣泛應用的一種藥物,患者霧化吸入后藥物可以直接抵達其肺組織和氣道,并且長時間維持藥物濃度以及藥效作用,可以對患者的呼吸道平滑肌產生直接的松弛作用,同時還可以改善人體機能協調性;異丙托溴銨為四價銨類化合物,可以有效松弛患者支氣管,可有效抑制過敏物質、炎癥介質等物質的釋放,利于改善患者喘息癥狀;兩種藥物聯合應用可有效改善患者通氣狀況,優化其血氣指標,減少臨床癥狀緩解用時及住院時長,顯著提高治療總有效率。
綜上所述,臨床中針對慢阻肺疾病患者采用布地奈德與異丙托溴銨聯合治療,可以顯著提高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有效改善患者的常規血氣指標,具有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