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惠娟,江林澤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 藥學部,廣東 廣州 510120)
腸道清潔工作是實施結腸鏡手術的重要術前準備環節,其清潔效果與內鏡下治療質量起有著直接關聯,是決定結腸鏡術治療是否成功的重要內容[1]。因此,選用有效合理的腸道準備劑至關重要。本研究選入在本院實施結腸鏡手術的90例患者作用研究對象,旨在分析聚乙二醇電解質散劑的清腸效果[2]。
1.1 臨床資料。本院采集于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所接受結腸鏡術治療的90例患者進行實驗。通過中心分組原則將患者分為對照組(n=45例)和觀察組(n=45例)。觀察組男25例,女20例;年齡32-71歲,平均(50.42±4.29)歲。對照組男24例,女21例;年齡33-72歲,平均(51.61±4.18)歲。對2組的臨床資料比照其差異性,P>0.05,具備可比性[3]。
1.2 方法。對照組患者給予甘露醇清腸,口服。在進行結腸鏡檢測前1天晚上予以20%甘露醇口服,劑量為300毫升,服用后立即飲水2000-2500 mL,在40分鐘內飲完;結腸鏡檢測當天凌晨給予300 mL的20%甘露醇口服,之后飲入2000-2500 mL的水分,40分鐘內喝完,總喝水量大致為4000-5000 mL。觀察組患者給予聚乙二醇電解質散劑清腸,在進行結腸鏡檢測前6小時實施腸道清潔準備,予以140.5 g聚乙二醇電解質散劑,口服,溫開水添加藥粉,控制2500 mL水量,同時將其充分溶解,并以每30分鐘300 mL的速率口服,3小時內服藥完畢,待患者所排出的體液呈現完全透明狀時可停止給藥,此外需控制總藥量低于4500 mL[4]。
1.3 觀察指標。通過4級評分標準評判兩組患者的腸道清潔程度:①I級:清潔未發現糞渣,視野清楚,呈現少許清澈液體;②Ⅱ級:出現少許糞渣和糞水,但視野清楚,未對進鏡和觀察造成影響;③Ⅲ級:患者腸腔內出現較多稀糞及糞水,且視野不清晰[5],但清洗后還能進行有效觀察;④Ⅳ級:殘留糞便較多,難以進行腸鏡檢測。其中I級與Ⅱ級表示腸道清潔有良好效果,Ⅲ級表示效果中等,Ⅳ級表示效果較差。同時,評估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包括惡心嘔吐、腹痛、心悸等。
1.4 統計學分析。研究數據以SPSS 17.0軟件進行處理,利用百分比(%)形式表現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以及腸道清潔效果,行卡方檢驗,組間對比P<0.05,則表示以上各個指標有差異性[6]。
2.1 比較兩組患者的腸道清潔效果,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之間的腸道清潔效果(n,%)
2.2 比較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見表2。

表2 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比對(n,%)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7],近年來腸道疾病的發病人數呈現上升趨勢,特別是直腸癌的發病率逐年增加,同時該病的患病人群也逐步呈現年輕化[8]。現階段多采用的腸道準備劑為聚乙二醇電解質散劑和甘露醇,其中甘露醇屬于一類大分子低聚糖,服用之后將可能導致患者腸道難以有效吸收,在利用該藥高滲液導瀉的同時,一些患者會引發腹痛、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9]。聚乙二醇電解質散劑屬于一類由聚乙二醇4000和電解質結合而形成的復方滲透性緩瀉劑,聚乙二醇4000能夠與水分子構成穩定氫鍵,在進至腸道后可促使腸道內容物中的水分子不被輕易吸收,有助于提高糞便含水量,進而將糞便軟化[10]。
在本次研究結果中,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的臨床療效以及不良反應發生率均較為優越,P<0.05。由此表明,聚乙二醇電解質散劑可以加強清腸效果,其療效比甘露醇更為理想。
綜上所述,聚乙二醇電解質散劑有助于縮短結腸鏡手術前準備時間,并且可以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為結腸鏡術的有序開展提供良好保障[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