弭春珍,郝天偉
(吉林市中心醫院,吉林 吉林 132011)
慢阻肺與肺癌呼吸系統常見病,有數據研究顯示,我國肺癌的致死率處于惡性腫瘤疾病之首。在肺癌與慢阻肺發生早期,兩者癥狀相似,極易被誤診與漏診,致使患者錯過治療最佳時期,為患者生命健康帶來威脅,研究表明,慢阻肺和肺癌發病危險因素部分重疊,其中包含吸煙、環境污染、慢性炎癥、異常免疫反應等,且慢阻肺為肺癌發生的危險因素之一。通常肺癌常伴隨慢阻肺同時發生,研究表示,約有40%-70%左右肺癌患者合并慢阻肺,肺癌成為輕度慢阻肺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而慢阻肺也影響了肺癌預后效果。在臨床治療慢阻肺伴肺癌穩定期患者時,吸入性治療是臨床常用一種重要方式,布地奈德福莫特羅是一種混合制劑,通過吸入式治療可進一步提高治療舒適度,充分發揮藥效,改善患者癥狀[1]。基于此,本研究就布地奈德福莫特羅吸入應用于慢阻肺伴肺癌穩定期患者中的臨床效果進行探究。
1.1 一般資料。本研究選擇2017年2月至2018年5月時間段就診的67例慢阻肺伴肺癌穩定期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患者以擲硬幣分組法分為參照組(33例)和實驗組(34例)。參照組中男18例,女15例,年齡36-72歲,平均(55.09±3.44)歲。實驗組中男20例,女14例,年齡33-69歲,平均(55.14±3.30)歲。兩組基線資料顯示P>0.05,提示對比研究成立。納入標準:①患者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基層診療指南(實踐版·2018)中的標準[2],經過電子支氣管鏡活檢,確診為肺癌;②患者疾病較為穩定,近一月并未服用皮質類固醇、ICS等;③近三月腫瘤與慢阻肺無明顯進展;④患者病史與相應檢查資料完善;⑤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合并胸腔積液或阻塞性肺炎的患者;②三月內腫瘤進展明顯,或者慢阻肺急性加重;③合并精神障礙患者;④肺癌導致患者無法正常生活;⑤存在藥物過敏、禁忌癥等。
1.2 方法。參照組給予抗感染、吸氧、水電解質平衡以及止咳平喘等基礎治療和對癥治療,實驗組在此基礎上給予布地奈德福莫特羅(批準文號H20140458;AstraZeneca AB)吸入治療,每天早晚各一次,治療周期為三個月。
1.3 觀察指標。①肺功能。借助肺功能檢測儀檢測第一秒用力呼氣量占預測值的百分比(FEV1%)以及第 1 秒用力呼氣容積與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②炎癥因子水平。以酶聯免疫吸附方式測定白介素6、白介素8水平[3]。
1.4 統計學分析。以SPSS 20.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χ2檢驗計數資料[n(%)];t檢驗計量資料(),P<0.05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肺功能指標以及炎性因子指標并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實驗組兩項指標明顯優于參照組(P<0.05),具體見表1。
慢阻肺作為臨床常見慢性病,主要特征為:持續不完全可逆氣流受限,與職業粉塵、機體因素、空氣污染、長期吸煙等有關,據研究表明,我國40歲以上男性慢阻肺發病率達到8.2%,較高的患病率、死亡率,增大了社會負擔。有研究表明,慢阻肺和肺癌的發病機制緊密相關,有研究發現,吸煙、環境、免疫反應異常、遺傳等因素可能導致患者發生慢阻肺,也可能致使患者發生肺癌,其中,吸煙會明顯增大慢阻肺合并肺癌的幾率[4]。并且,在患者合并肺癌后,手術切除慢阻肺病灶的危險性增大,藥物應用更應謹慎思考,避免出現控制一種疾病卻加重另一種疾病的不良結局,影響患者身體健康。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肺功能和炎性因子對比( )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肺功能和炎性因子對比( )
組別 n FEV1% FEV1/FVC 白介素6(pg/mL) 白介素8(pg/m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參照組 33 58.85±6.32 62.10±4.77 55.71±8.11 60.93±5.24 46.88±5.50 33.61±4.11 44.70±4.92 38.96±3.16實驗組 34 58.47±6.11 66.80±3.68 55.66±7.68 67.89±4.48 46.57±5.33 26.77±3.20 44.33±4.53 32.84±2.68 t-0.250 4.524 0.026 5.580 0.234 7.614 0.320 8.559 P-0.402 0.000 0.490 0.000 0.408 0.000 0.375 0.000
目前,疾病的治療以緩解癥狀為主,目的在于延長生命,改善生活質量,針對部分輕度或者中度疾病患者,加強篩查工作,盡早診治有利于緩解肺功能惡化和慢阻肺急性加重。在眾多醫學實踐中發現,糖皮質激素能夠有效預防癌癥,布地奈德福莫特羅作為糖皮質激素復方合劑,對于無法使用手術與放療的慢阻肺合并肺癌的穩定期患者而言,可能是患者治療的新方向。慢阻肺的發生,是因為肺部長時間吸入有害氣體或者顆粒,導致患者氣流受限,肺部大量生成炎性細胞并向患者肺部、氣管釋放炎性因子,導致患者呼吸困難、咳嗽、發熱等[5]。對于穩定期慢阻肺患者,改善患者癥狀,提升肺功能,降低炎性因子是關鍵。
本研究中,實驗組采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羅吸入治療,患者肺功能與炎性因子得到明顯改善。該藥是一種復方制劑,ICS布地奈德、β2受體激動藥福莫特羅是藥劑的主要構成因素,ICS布地奈德半衰期較長,能夠顯著改善慢阻肺患者的氣道炎癥,提升蛋白表述,增強β2受體的敏感度,避免患者產生耐藥性;福莫特羅能夠長期維持氣管平滑肌處于擴張狀態暢通患者呼吸,兩種因素工作作用,慢阻肺治療效果顯著。ICS因其強大的抗炎能力,臨床常用于治療慢阻肺,而慢阻肺和肺癌之間息息相關,且炎癥致使腫瘤這一關點早已經達成共識,ICS可能在預防癌癥方面具有較好的前景。在柯華等[6]的研究中,通過檢索萬方、VIP、CNKI等各大數據庫內關于慢阻肺患者接受ICS治療并發生肺癌或死亡的相關研究,觀察性研究發現,ICS暴露有助于控制慢阻肺患者發生肺癌,高劑量ICS的效應更顯著。可見,在布地奈德福莫特羅吸入治療對慢阻肺合并肺癌穩定期患者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選擇67例慢阻肺伴肺癌穩定期患者進行對比研究,一組采取抗感染、吸氧等常規治療,另一組采取布地奈德福莫特羅吸入治療,結果顯示,在治療后,實驗組與參照組患者FEV1%、FEV1/FVC均上升,實驗組的FEV1%、FEV1/FVC高于參照組,IL-6、IL-8參數均下降,實驗組IL-6、IL-8低于參照組,(P<0.05)。說明布地奈德福莫特羅吸入可提高肺功能,改善氣道炎癥情況。在張春燕等[7]的研究中,文章以醫院治療的84例慢阻肺合并肺癌穩定期患者為研究對象,并隨機將患者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治療,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進行布地奈德福莫特羅吸入治療,結果發現,兩組患者FEV1%、FEV1/FVC參數相比治療前均提升,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兩組患者治療后的IL-6和IL-8參數均下降,觀察組的IL-6、IL-8參數低于對照組,(P<0.05),與本研究結果一致。而在吳丹等[8]的研究中,所得結果依然與本研究一致。可見,地奈德福莫特羅吸入提升了患者肺功能,改善了患者氣道炎癥情況,確保呼吸順暢。
綜上所述,在治療慢阻肺伴肺癌穩定期患者時,采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羅吸入治療,可明顯改善患者的肺功能,降低患者炎性因子水平,改善患者慢阻肺各項癥狀,預防肺癌發生與蔓延,值得被臨床推廣與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