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丹
(武警重慶總隊醫院,重慶 400000)
前列腺癌為上皮性惡性腫瘤,其早期無明顯癥狀,發病較為隱蔽,但隨著腫瘤的發展癌細胞的擴散性也會增強。并且多會發生骨轉移,引發骨痛、癱瘓甚至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前列腺癌常見于老年男性,其已位列男性致死疾病第六位,且前列腺的發病率有著逐年上升的態勢。對前列腺癌的檢查與確診時除直腸指診、實驗室血清PSA外,經直腸彩超診斷已成為其中重要指標之一,臨床檢測準確率甚至以高于CT檢查。為檢驗經直腸彩超臨床診斷在不同疾病所現示出特異性,我院選取收治的兩組前列腺患者進行研究,現將本次研究記錄如下。
1.1 一般資料。我們收治的39例前列腺癌患者與同期收治療的39例前列腺增生患者進行研究,按其所患疾病方法進行分組,39例前列腺癌患者納入研究組,39例前列腺增生患者納入對照組。研究組納入患者年齡39-68歲,平均(53.5±3.2)歲,病程0.4-2.9年,平均(1.65±0.5)年。對照組納入患者年齡42-69歲,平均(55.5±2.8)歲,病程0.7-3.2年,平均(1.95±0.8)年。所有患者性別、年齡、前列腺病變大小、位置等一般資料不具備臨床可比性(P>0.05)。納入標準:①患者未曾有放化療治療史;②患者無其他內分泌疾病;③患者無精神類疾病,可以正常溝通。本次研究已取得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所有參與研究患者均采用貝爾斯BLS-X8型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進行檢查,將儀器掃描探頭的頻率調整為7.5 MHz,指導患者取左側臥位,雙膝屈彎盡量靠向胸腹部。將少量的耦合劑涂抹在l8EC4A腔內探頭上,再為其戴上避孕套,避孕套外面也涂上耦合劑后緩緩將其插入患者肛門。在常規二維超聲模式的探查中,先從多角度來觀察前列腺的形態與大小(包括前列腺的上下、左右、前后直徑);再對前列腺內部的病灶進行探查,對病灶的形態、大小、內部回聲情況做出判斷。開啟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模式,對前列腺病灶的內部與周圍的血流情況做出探查,測量并記錄其內部動脈血管的內徑、動脈頻譜峰值、血流阻力指數(RI)等指標。
1.3 觀察指標。觀察二維成像下病灶的大小、形態、位置等,并記錄對比兩組患者的病灶對稱率、病灶邊界清晰度、病灶回聲情況與病灶的簇狀鈣化情況。通過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對所有患者的頸總動脈峰值最大血流速度(Vmax)、最小血流速度(Vmin)與阻力指數(RI)。
1.4 統計學處理。研究數據采用SPSS 23.0 統計學軟件處理與分析。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并用χ2進行檢驗。計量資料采用( ±s)表示并用T時行檢驗。所有檢驗結果為時P<0.05時表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二維超聲檢測結果對比。全部患者的二維超聲檢測結果顯示,研究組的39例所檢測出的的對稱形態病灶、邊界清晰病灶、回聲結節病灶、回聲不均病灶與簇狀鈣化病灶的病例數均高于對照組患者所對應項目所檢測出的病例數,全部數據經對比后可見,各組間數據對比(P<0.05)均具有統計學意義,組間研究數據詳見表1。以上檢測結果可見研究組相較于對照組能夠檢測出更多的形態異常型病灶。
2.2 兩組患者病灶血流情況結對比。兩組患者的Vmax與Vmin數據值相對比,研究組的血液速度大于對照組血流速度,兩組數據對比(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兩組患者的RI相對比,研究組的平均分(0.84±0.23)更高于對照組的(0.58±0.12)分,兩組評分數據對比(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組間數據詳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病灶血流情況對比[n(%)]
表2 兩組患者病灶血流情況對比( )

表2 兩組患者病灶血流情況對比( )
組別 n Vmax(cm/s) Vmin(cm/s) IR研究組 39 84.54±2.11 19.84±1.68 0.84±0.23對照組 39 63.71±1.74 15.28±1.21 0.58±0.12 T - 47.5641 13.7545 6.2589 P - 0.0000 0.0000 0.0000
目前我國前列腺癌的發病率逐年上升,越來越多和越來越復雜的病例要求促使我們不斷提升前列腺癌的檢測準確性。彩超檢測已普及的當前,應用彩超檢測前列腺癌已廣泛應用。特別是經直腸多普勒超聲檢查有著充分的視角來判斷病灶的形態、大小與位置等,而且經直腸多普勒超聲提高了分辨力,能更清晰的顯示前列腺的細小病灶病,發現低速血流信號,為診斷前列腺癌增加了診斷信息[1]。且經直腸檢查方式在檢測前列腺病灶時有著一定的優勢,該檢查方法主要是將探頭直接放置在受檢者的肛門內,相較于常規經腹超聲檢查,其不會受腸道氣體、腹部脂肪、腹腔內臟器等因素干擾,且該法距離病灶更近,能夠有效提高圖像辨識度,獲得更為全面、清晰的超聲圖像[2]。在直腸超聲檢查下,病灶因病理不同而顯示出的不同形態與內部結構。
前列腺是一種性腺器官為男性所特有,主要的組成部分為前列腺組織以及肌組織。前列腺圍繞于尿道的根部位置,前列腺呈現栗子形狀,大小與栗子相仿且較為扁平。由底、體、尖這三個部分以及左右前后四面組成,其中體部范圍是底-尖,前面呈隆凸狀而后面較為平坦,在正中間處存在一線縱溝,前列腺切跡在溝上端位置。當前列腺功能正常的時候,其底部前后徑、左右徑、上下徑大小分別在3 cm、4 cm、3 cm左右,動脈血供來源是直腸下動脈、陰部內動脈、膀胱下動脈。目前在前列腺的分區方面臨床上還存在一定的差異,如以前列腺組織區別于非腺組織作為分區條件,則主要分成了中央、周緣、移行三個區域。其中,中央區占比25%,而周緣區占比達70%[3]。正常的前列腺在經直腸進行檢查過程中,探頭會與直腸壁相觸,所以圖像應顯示橫斷面,圖像清晰且呈栗子狀,可分為前葉、中葉、后葉以及左右側葉部位,其中前葉與中葉兩個部位的回聲相對較低,后葉以及左右側葉的回聲相對較高,所以圖像邊緣整齊內部會有均勻的點狀回聲。當進行直腸縱斷面檢查時,可以發現前列腺包膜的回聲較為清晰整齊,內部的點狀回聲也分布的較為均勻[4]。
本文就采用經直腸超聲檢查對疾病進行檢查,該檢查方式對對各種病理分型的敏感度較高可以明確的顯示病理變化部位的結節大小、形態以及病灶轉移情況等,可以看出病灶是否惡化、病灶周圍的血流動力學變化等[5],可以在錯診與誤診率極低的情況下對病情做出準確的判斷。本次研究選取與前列腺癌前期診斷極易混淆的前列腺增生病患與其在彩超下做出對比,在二維成像下,本次研究病例與田素美[6]的研究一致表現為前列腺不對稱,癌腫成橢圓團塊狀,邊界不清晰,包膜隆凸,精囊擴張。同時,在CDFI顯示下,前列腺癌患者Vmax達到了(84.54±2.11)cm/s,明顯高于前列腺增生患者的(63.71±1.74)cm/s;前列腺癌患者的Vmin也達到(19.84±1.68)cm/s,明顯高于前列腺增生患者的(15.28±1.21)cm/s;前列腺癌患者的IR指數也同樣是高于前列腺增生患者。這說明,經直腸彩色多普勒超聲可以有效的分辯出前列腺癌與其他病灶,診斷正確率得到臨床認可[7]。
綜上所述,經直腸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前列腺癌中具有診斷準確、簡便、迅速,對患者損傷低且檢查費用低等特點,值得臨床應用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