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勤勇,劉永輝,陳世靈,王云華
(云南省腫瘤醫院,云南 昆明)
惡性腫瘤對人類健康構成嚴重威脅,其死亡率位居人類各類死亡原因首位[1]。抗腫瘤靶向藥物是當前治療惡性腫瘤的主要方法之一,但高昂的藥價給患者治療癌癥的途徑造成了重要限制。仿制藥是指在規格、劑型、給藥途徑、適應證、安全性特征等方面與已上市品牌藥相同的藥品[2]。進口原研藥由于生產成本高,其市場定價高,仿制藥品價格低于進口原研藥。許多國家推出了仿制藥替代專利進口藥的制度。我國從2016 年開展仿制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工作,仿制藥的推廣使用,縮減了用藥支出,同時明顯的降低了醫保基金的支出[3]。隨著國家醫保談判藥品(國談藥品)政策的推行,極大的降低了醫療成本,使得老百姓的經濟負擔進一步降低[4]。本研究通過調查某省級三級腫瘤醫院門診使用國家談判抗腫瘤靶向藥物的情況,分析當前國內仿制藥與進口原研藥物的使用情況,對促進我國仿制類靶向藥物的研發生產,對促進國家醫保政策的改革發展、臨床的合理使用和減輕用藥經濟負擔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
資料通過收集該院2018-2019 年門診患者提交的國家談判抗腫瘤靶向藥物使用申請表資料,通過該院信息系統(HIS)數據庫,提取2018 年1 月1 日至2019 年12 月31 日期間門診患者使用國家談判抗腫瘤靶向藥品的銷售金額、使用數量等資料。
1.2.1 評價方法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ATC/DDD 體系推薦的用藥頻度(DDDs)分析法[5]。國家談判抗腫瘤靶向藥物的DDD 值參照我國《新編藥物學》、藥品說明書等資料綜合確定。評價指標用藥頻度(DDDs)的大小,決定臨床醫師選擇藥物的傾向;日均費用(DDC),該值越大,表示患者的經濟負擔越重[6]。DDDs=該藥品的總使用量(1 年)/該藥品DDD 值;
DDC=藥品的總使用金額(1 年)/藥品DDDs 值。
1.2.2 統計學方法
采用 Excel 軟件對國家談判抗腫瘤靶向藥品的銷售金額、百占比、DDDs 及DDC 相關數據等進行分類統計分析。
通過比較發現,對比2018 與2019,銷售金額逐年上升,且增長幅度非常明顯,其中進口的奧希替尼增幅最為明顯,高達2940.2%,見表1。

表1 2018-2019 年該院國家談判抗腫瘤靶向藥物銷售金額前十名情況
2018-2019 年對比結果發現,國產仿制藥DDDs 逐年上升趨勢明顯高于進口原研類,吉非替尼國產仿制藥DDC 值下降趨勢超過進口原研類,伊馬替尼沒有變化,見表2。

表2 比較國家談判抗腫瘤靶向藥物中主要兩類進口原研類與國內仿制類使用情況
2018-2019 年對比,國產仿制藥占比呈現逐年增加趨勢,進口原研類的呈現逐年下降趨勢,見圖1。

圖1 比較2018-2019 年該院進口原研藥與國產仿制藥銷售金額占比情況
比較DDDs 值,曲妥珠單抗連續排名第1,埃克替尼連續排名第3,排名最后的是索拉非尼。比較DDC 值,最低的是國產仿制的伊馬替尼,索拉非尼最高,見表3。
從表1 可以看出,從2018 年-2019 年曲妥珠單抗的銷售金額連續2 年排名第1,奧希替尼的銷量變化最為明顯,從2018 年的第9 位僅僅一年時間就躍居到2019 年第2 位。國產仿制的吉非替尼連續2 年排名第3,國產原研的埃克替尼連續2 年排名靠前。
隨著我國乳腺癌患者數量不斷上升,曲妥珠單抗是一個作用于HER-2 靶點的藥物[7],由于具有靶向治療乳腺癌效果明顯而且副作用相對化療來說要小,曲妥珠單抗的靶向治療非常明顯的提高了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時間,因此已經成為當前治療乳腺癌的抗腫瘤靶向藥物的首選藥物。奧希替尼是第三代EGFR-TKI,主要用于治療EGFR T790M 突變陽性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已經成為臨床抗癌一線用藥,為晚期NSCLC 患者、已接受其他EGFR-TKI 治療出現耐藥或出現腦癌轉移的患者帶來了新的選擇和希望[8]。吉非替尼、埃克替尼是第1 代EGFR 拮抗劑,這2 種藥物的使用金額都長期排名靠前,這與當前肺癌發病率逐年升高,肺癌患者人數逐年增高的趨勢一致。

表3 比較2018 年-2019 年國家談判抗腫瘤靶向藥物的DDDs、DDC 排序對比表
本研究選擇了該院具有國產仿制和進口原研的吉非替尼、伊馬替尼兩個靶向藥品進行比較。從藥品的使用量、DDDs、DDC 以及連續兩年在醫院銷售的百分占比進行分析。從表2 可以看出,比較2018 年和2019 年,吉非替尼藥品的國產仿制類DDDs 增長了263.4%,增速明顯超過進口的;國產仿制類DDC 降幅度是進口的兩倍。表明了吉非替尼的國產仿制在臨床用藥選擇上是進口的兩倍,國產仿制的價格降幅最大。從圖1 可以看出,吉非替尼、伊馬替尼兩個國產仿制類在醫院銷售呈現持續增長9%的趨勢,而進口原研的銷售呈現下降趨勢,在臨床上國產仿制類替代進口原研已呈現趨勢。隨著國家組織的“4+7”帶量采購已經在全國31 個省市范圍全面實施,推進了國產仿制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從而產生多重效應[9]:在促進國內仿制藥品質量提高的同時,減輕了腫瘤患者的經濟壓力,更減輕了國家醫保基金的壓力,這有力推動了國內的新藥研發和生產。
用藥頻度(DDDs)值越大,則臨床上使用的選擇傾向性就越大[10]。從表3 可以看出,該院曲妥珠單抗連續排名第一,吉非替尼(國產仿制)排名從2018 年第四名上升到2019 年第二,埃克替尼(國產原研)連續兩年排名第三。索拉非尼片連續兩年排名最后一名。用藥頻度(DDDs)與臨床適應癥相對應的乳腺癌、肺癌的發病率高具有明顯的關系。國產的吉非替尼、埃克替尼、伊馬替尼都是以口服為主的小分子靶向藥物,具有較好的用藥依從性[11],因此在臨床使用選擇傾向性就非常大,表明該院臨床醫師對以上三種國產藥品認可度非常高。日均費用(DDC),其值越大,價格水平越高,患者的經濟負擔就越重。國產仿制的伊馬替尼片最小,國產仿制吉非替尼、國產的埃克替尼排名靠前,藥物的價格水平合適,日均費用比較低。索拉非尼和進口原研的伊馬替尼排名最后,其DDC 值高,說明價格水平高,日均費用高,患者的經濟負擔重。這表明,由于索拉非尼的日均費用高,且其DDDs 的排名靠最后,說明患者的經濟負擔最重,限制了其在臨床的使用,臨床醫師選擇的傾向性也就越小。
隨著我國醫保政策改革的不斷深入推進,在國家醫療保障局成立后,推出“4+7 帶量采購和醫保目錄談判組合拳,國家醫保談判藥品的集中采購和使用成為深化醫改突破口,讓更多人用得上用得起好抗腫瘤靶向藥物。國家談判帶量采購降低了抗腫瘤靶向藥物的虛高的進口原研藥及其仿制藥價格,推動了我國仿制藥一致性評價和制藥產業高質量發展,更好的發揮了政府作用[12]。該院2018-2019 門診患者使用國家談判抗腫瘤靶向藥物的患者人數越來越多,使用量呈現逐步上升趨勢,符合國家醫保政策發展的趨勢。臨床醫師更傾向選擇國產仿制類靶向藥物,這為更多腫瘤患者解決有病可醫,有病敢醫發揮了多方面成效,為更多的癌癥患者提供了靶向藥物治療的更好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