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儷,李傳捷,馬文平,馮凱
(北京市順義區醫院神經內科,北京)
近年來,腦血管病發病人群逐漸年輕化,發病年齡小于45 周歲的青年腦梗死發病率有上升趨勢,研究報道青年腦梗死發病率為每年8.7-11.3/10 萬[1,2]。青年腦梗死首次發病通常病情較輕,但復發率高,病情嚴重程度與復發率呈正相關。相比較于老年人腦梗死,青年腦梗死病因組成結構不同,為進一步了解青年腦梗死病因構成及危險因素,對腦梗死復發達到有效預防,文章分析了2019 年于北京市順義區醫院神經內科住院的65 例青年腦梗死患者的病因及危險因素,為下一步臨床診療提供幫助。
收集2019 年1 月1 日至2019 年12 月31 日于 神經內科住院的診斷為腦梗死的患者1578 例,篩選其中符合青年腦梗死入組標準的患者65 例。按照性別分層隨機篩選65 例既往無腦梗死病史的55 歲-75 歲首發腦梗死住院患者作為對照組。
青年腦梗死組入組標準:年齡18-45 歲,首發腦梗死,急性起病≤2 周,有明確神經功能缺損癥狀,癥狀可完全緩解或持續存在,影像學檢查可見責任病灶。
對照組入組標準:年齡55-75 歲,首發腦梗死,急性起病≤2 周,有明確神經功能缺損癥狀,癥狀可完全緩解或持續存在,影像學檢查可見責任病灶。
排除標準:既往有腦梗死病史,導致神經功能缺損的其他疾病。
采集青年腦梗死組及對照組臨床資料,包括既往史、個人史、腦血管病家族史等;各種危險因素包括: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癥、冠心病、吸煙史、飲酒史。本研究中腦血管病家族史為父親或母親或直系兄弟姐妹有腦梗死病史;吸煙史為≥10 支/天,連續吸2 年以上;飲酒史為飲酒≥2 個標準飲酒量/天,連續2 年以上,1 個標準飲酒兩相當于1 兩白酒、2.5兩葡萄酒/360mL 啤酒。
所有入組患者進行血常規、C-反蛋白(CRP)、血沉(ESR)、血生化、血同型半胱氨酸(HCY)、甲狀腺功能全項、腫瘤標記物、風濕免疫抗體(包括血管炎抗體、抗心磷脂抗體)、感染系列(乙肝五項、HIV、梅毒),以及頸部血管彩超、經顱多普勒超聲、心臟彩超、顱腦核磁或者頭顱CT(針對不能配合核磁檢查者)、顱腦MRA 或者頭頸部CTA 檢查。根據病情和診斷需要,行全腦血管造影檢查以確定血管狹窄的程度;行TCD 發泡實驗、經食道心臟彩超檢查,以明確心臟情況。
采用 SPSS 22.0 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的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組間比較采用卡方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收集符合入組標準的住院患者65 例,年齡介于28 歲-45歲之間,平均年齡(38.1±4.5)歲,男性病人居多。最常見的危險因素暴露依次為吸煙史、高脂血癥、高血壓,飲酒、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占有較高比例。病史特點見表1。
收集青年腦梗死組及對照組既往史、個人史、腦血管病家族史資料,進行統計學分析,P<0.05 具有統計學意義。采用卡方檢驗對兩組數據比較發現,對照組糖尿病患病率高于青年腦梗死組,具有統計學意義,其余危險因素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對比情況見表2。

表2 青年腦梗死組與對照組危險因素對比
在國際上應用的幾種分型方法中,TOAST 法側重于缺血性卒中的病因學分型,在臨床工作中得到廣泛應用[3],因此本研究采用TOAST 法對65 例青年腦梗死患者進行病因分型。TOAST 分型方法將首次發病的缺血性卒中分為以下五個亞型:心源性腦栓塞、大動脈粥樣硬化性卒中、小動脈卒中、其他原因引發的缺血性卒中、原因不明的缺血性卒中。青年腦梗死組65 例患者中,心源性腦栓塞8 例,其中1 例心房粘液瘤、7 例卵圓孔未閉。大動脈粥樣硬化性卒中19 例,11 例累及頸內動脈系統、7 例累及椎基底動脈系統、1 例前后循環均有血管狹窄,對其中5 例患者行全腦血管造影檢查、均未行支架植入或其他介入治療。小動脈卒中有18 例。其他原因引發的缺血性卒中,包括2 例甲亢合并煙霧綜合征,1 例產后頸動脈夾層,1 例抗磷脂抗體綜合征,1 例系統性紅斑狼瘡。原因不明的缺血性卒中有15 例。
國內早在1979 年開始出現青年卒中的相關研究[4],我國青年腦梗死占腦梗死住院患者總數的5.45%[6],且發病率隨年齡增長顯著升高,40~45 歲者占青年腦梗死總數的一半以上[1]。本研究中青年腦梗死占同期腦梗死住院患者4.1%,與國內外報道相似[1,2]。
在危險因素方面,國內外研究均證實,高血壓是卒中最重要、獨立的危險因素[5],國內學者研究發現青年卒中主要危險因素前三位依次為高血壓、吸煙、高脂血癥[1,6,7]。本研究發現青年腦梗死患者的主要危險因素依次為吸煙、高脂血癥、高血壓、飲酒、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不同于國內學者研究考慮與樣本量小造成偏倚有關。青年人飲食作息不規律、攝入高鹽高脂、吸煙飲酒、缺乏鍛煉容易伴發肥胖、高血壓、高血糖,增加腦梗死風險。
病因分型方面:國內外眾多研究證實,青年腦梗死最主要的病因是大動脈粥樣硬化型[8-11],又稱早發性動脈粥樣硬化[8],主要是高血壓、高脂血癥、吸煙飲酒等危險因素所導致,約占全部病因的35-45%[12]。另外,青年腦梗死病因復雜,心源性腦栓塞及其他原因引起發的缺血性卒中所占比例較高。本研究發現病例組65 例患者占比最多的病因為大動脈粥樣硬化性,與國內外研究一致。本研究中心源性腦栓塞占所有病因比例12.3%,低于國外文獻報道的1/3[13],考慮與樣本量小有關。其他原因引發的缺血性卒中有5 例,也證實青年腦梗死病因多樣性[14]。
綜上所述,青年腦梗死病因復雜,在病因鑒別診斷上需開拓思路、更加細致謹慎。治療上重點是控制危險因素,提倡健康生活方式、增加體育鍛煉,早期篩查發現和治療高血壓、高脂血癥、糖尿病等危險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