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鳳娣,梁結玲,林益敏
(清遠市人民醫院,廣東 清遠)
我國不僅是乙型肝炎高發大國,同時也是全球22 個結核病高發國家之一,并且乙肝與結核這兩種疾病經常是合并感染發生[1]。根據相關文獻數據統計,我國乙肝病毒感染人群中大約有10 至20%的幾率攜帶病毒。而乙肝病毒復制,可能會對患者的肝細胞造成損害,再加上抗結核治療,容易進一步加重肝功能損害[2]。根據常用的世界衛生組織與中國衛生部推薦的常用治療肺結核方案,抗癆藥物對患者的肝臟損害十分明顯,具有比較大的風險,所以選擇合理的治療方案,越來越得到臨床醫學者們的重視。有相關研究表明,在治療乙肝的時候,抗病毒治療能夠在抗結核的治療過程中,對患者的肝功能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3]。因此,本文主要將 2018 年6月至2020 年3 月我院收治的60 例肺結核合并乙肝表面抗原陽性患者為研究對象,應用恩替卡韋治療后,對其臨床效果進行探討。
選取2018 年6 月至2020 年3 月我院收治的60 例肺結核合并乙肝表面抗原陽性患者為研究對象,按不同的治療方式將其分為治療A 組(n=30) 與治療B 組(n=30),治療A組給予常規治療,其中男性患者有19 例(占比63.33%),女性患者有11 例( 占比36.67%),年齡23 至64 歲,平均年齡為(53.34±5.61)歲;治療B 組給予恩替卡韋治療,男性患者有20 例(占比66.67%),女性患者有10 例(占比33.33%),年齡22 至65 歲,平均年齡為(52.84±2.14)歲。兩組患者各項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可對比。
納入標準:(1)所有患者均自愿簽訂知情同意書;(2)無糖尿病或高血壓慢性疾病者;(3)均符合肺結核合并乙肝表面抗原陽性相關診斷標準;(4)無精神疾病中;(5)無本研究相關藥物過敏者。
排除標準:(1) 中途退出研究者;(2) 合并肝硬化、肝癌者;(3)伴有肝腎功能衰竭者;(4)妊娠期以及哺乳期女性;(5)伴有惡性腫瘤者。
治療A 組給予常規治療:①采用標準的抗結核治療方案:2H-R-Z-E/4H-R;②藥物劑量:a.異煙肼片(生產廠家:沈陽紅旗制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1022350),每次給予0.3g,1 天1 次,口服;b.利福平膠囊(生產廠家:廣東華南藥業集團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44020771),每次給予0.45 g,1 天1 次,口服;c.吡嗪酰胺片(生產廠家:廣東華南藥業集團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44020761),每次給予1.0g,1 天1 次,口服;d.乙胺丁醇片(生產廠家:廣東華南藥業集團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44020758),每次給予0.75g,1 天1 次,口服[4]。
治療B 組給予恩替卡韋治療:在治療A 組的基礎上給予馬來酸恩替卡韋片(生產廠家:正大天晴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120039):劑量為0.5mg,1 天1次,空腹口服[5]。
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后的肝損害情況、肝功能指標以及血清HBV DNA 水平等相關情況。
(1)詳細記錄兩組患者每次復查時的肝損害情況、肝功能指標。
(2)檢測患者的血清HBV DNA 水平,檢測下限是20IU/mL,<20IU/mL 按下限計算。
兩組患者肝損害發生率分別為40.00%、16.67%,治療A組顯著高于治療B 組(P<0.05),見表1。
治療B 組患者治療后ALT、AST、TBIL 指標均顯著低于治療A 組患者(P<0.05),見表2。
治療A 組患者治療結束時的血清HBV DNA 水平為(4.92±0.68)×104IU/mL,治療B 組患者為(1.81±0.29)×102IU/mL,t值為23.042、P值為0.000,治療A 組顯著高于治療B 組(P<0.05)。

表1 治療A 組與治療B 組肝損害情況比較[(%)]
表2 治療A 組與治療B 組肝功能指標比較(±s)

表2 治療A 組與治療B 組肝功能指標比較(±s)
組別 例數 ALT(U/L) AST(U/L) TBIL(umol/l)治療A 組 30 120.13±30.97 104.74±17.66 17.65±4.85治療B 組 30 94.72±15.68 79.06±14.04 13.27±2.33 t 4.009 6.234 4.459 P 0.000 0.000 0.000
根據相關調查數據顯示,我國約有7 億群眾患有乙肝病毒感染,其中約有1.2 億患者為乙肝表面抗原攜帶者,慢性乙肝患者約占20 至30%。同時,我國又是結核病高發區,大約有450 萬人患有結核病[6]。有相關報道指出,在抗結核治療的過程中,約有35.60%的乙肝病毒標志物HBV DNA 陽性患者肝功能出現異常情況,而陰性者只有9.70%[7]。臨床上,治療肺結核的初始標準方案是將以下幾種藥物聯合應用:①異煙肼;②利福平;③乙胺丁醇;④吡嗪酰胺,效果顯著,但是患者的肝容易因異煙肼、利福平以及吡嗪酰胺三種藥物造成損害,若是聯合應用增加肝損害加重的幾率,因這三種藥物具有潛在的肝毒性[8]。而我國的乙肝防治指南要求,對肝功能正常的表面抗原陽性無癥狀攜帶患者不給予抗病毒治療。乙肝感染的患者更加容易誘發藥物性的肝損害。所以,對于肺結核合并乙肝表面抗原陽性患者,應該加強保護肝以及抗病毒治療[9]。
恩替卡韋是一種抗乙肝病毒的核苷類似物,該藥物能夠將病毒快速的抑制,不僅能減輕患者肝臟炎癥以及改善肝臟纖維化的效果顯著,還能延緩或是組織患者發展為肝硬化、肝癌;除此之外,還可以提高乙肝攜帶患者對抗結核治療的耐受性,且用藥安全[10]。從以上研究中可以看出,治療B 組應用恩替卡韋治療后,患者的肝功能指標、肝損害發生率以及血清HBV DNA 水平均顯著低于治療A 組患者(P<0.05)。表明患者在接受抗結核治療的時候,用藥恩替卡韋,可以有效的預防或減輕患者肝細胞發生的炎癥反應,有利于提高肝臟對抗結核藥物的耐受性,并且在改善患者功能的同時,還能起到預防與治療的雙重作用,使患者能夠順利的完成抗結核治療,促進患者康復[11]。
綜上所述,采用恩替卡韋治療肺結核合并乙肝表面抗原陽性患者,效果確切,能顯著的降低血清HBV DNA 水平,減少對肝損傷的程度,且安全、有效,具有可推廣的臨床意義。